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站奴 > 第十八章 龙城书院

第十八章 龙城书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宁古塔易帜,代表着义军拥有了第一座大城市,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重要军镇,可作为抵挡清军进攻的屏障。

  而威虎山则将处于大后方,能够安心发展而不受侵扰,作为首都这是至关重要的保障,这便是易清山在东北崛起的第二步棋。

  同样值得称赞是战场附赠的战利品,不仅城内大量的资源都归了义军,并且城内还有六万汉人奴隶,能为义军带来大量的兵员补充。

  那些八旗俘虏他自然是不敢用的,但是可以安排他们去宁古塔矿场继续开工干活,也算是为义军尽了一份贡献。

  伤员和俘虏正在紧锣密鼓地清点中,战利品也有后勤人员负责收集,易清山总算是闲下来了。

  但易清山忽然想起一件事,马不蹄停地去到了城中的龙城书院,这书院最开始是流放到宁古塔的吴兆骞所开的。

  顺治十四年,清廷发生了科举舞弊案,史称“丁酉顺天乡试案”。

  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贪财纳贿,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

  发榜后,考生不服,到文庙去哭闹,顺治听闻此事大怒,下旨将纳贿考官立斩,抄没家产,涉嫌考生也都被夺功名,斩首示众。

  吴兆骞本来跟这案子没啥关系,但却无辜被牵连,因为考虑到他似乎确实清白,保了一条命,被判流放宁古塔。

  好在吴家世代为官,买通了押送的官差,在流放的路上并没受大罪,还写了不少诗表达郁闷的心情。

  后来宁古塔突逢战事,吴兆骞也就被拉去服兵役,不过因为他们家有钱,托人花钱在宁古塔将军身边当了个书记员,远离战场,一来二去跟将军还混熟了

  将军觉得好不容易来了个有文化的人,就不让他在前线舍身犯险了,于是让吴兆骞来家里当家庭教师。

  这书院便是是巴海资助吴兆骞开设的书院,他让朋友都住过来陪着自己,生活惬意,时间一长,周围村的孩子都来他这儿读书,据说还有中举的人。

  但吴兆骞在去年经纳兰性德与其父纳兰明珠的全力营救下,已经回到了江南。

  目前书院是其弟吴兆弿在经营,书院内有百余名书生在读。

  易清山前世偶然听说过吴兆弿之名,心想目前缺少辅佐自己的文人,自己先去拜访拜访,没准还能将他收入麾下。

  街道上空无一人,易清山等人很快便赶到了龙城书院,只见内室没有任何朗读声,只剩得吴兆弿独自一人坐于书院庭内。

  想必是书院也受到了今日战乱的波及,书生们全都四散而逃了,于是易清山示意手下在门外等候,自己则缓步走入书院。

  易清山抬眼一看,只见吴兆弿身袭一件长袖长衫,头戴一顶儒冠,正于庭内悠闲靠坐在庭院石桌,手里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

  再细看,吴兆弿嘴巴微微张动,原来实在呢喃着什么。突然,他手指一指天空,“妙哉,妙哉!”

  好在易清山视力不错,好奇之下便定眼一瞧。哦,原来吴兆弿看的正是一本张缙彦所著的《宁古塔游记》。

  没错,就是张缙彦,他本是前明兵部尚书,在崇祯帝自缢殉国后,他自认已经无力回天,便打开城门放李自成进城,后来又降了清,最后被判流放宁古塔。

  不过张缙彦带着大量图书和歌姬十人出关,到了宁古塔之后,张缙彦加入吴兆骞建立的诗社,是宁古塔七子之一。

  张缙彦观察过当地的农耕,发现当地农业水平落后,把种地当成了放牧,今年在这种,明年就换个地儿种,这种方式跟中原比差太多了。

  张缙彦就教当地人怎么种地,告诉他们今年这块地儿种完后,施点肥好好保养一下,明年还能在这接着种。

  因为他教的太好了,眼瞧着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宁古塔人甚至把他尊为:五谷神,为他盖庙烧香,把他供奉起来。

  吴兆弿也看得入迷,丝毫没有注意到门口站着的易清山,门外的士兵等得急不可耐,连忙说道:“将军何必待那厮,若是有用得着那人的直接绑了来便是。”

  “诶,不必了,既然吴先生在看书便等他就是,咱们也不急这点时间。”易清山连忙摆摆手,谢绝了士兵的提议。

  转眼就过去了几个时辰,易清山早已站得脚腿酸痛,本打算放弃了,这时吴兆弿正好注意到了门口站着的人。

  吴兆弿连忙起身,指着易清山问道:“你是何人?可是找我有事?”

  易清山赶忙拱手道:“叨扰先生了,我乃是黑龙江义军大将军,久闻先生大名,特来拜会。”

  吴兆弿先是一惊,随即恢复平静,“既然是义军,那便是反清的吧,没想到东北这么多年无人敢反抗,今日总算是有义军了。”

  易清山笑道:“我等起义乃是扫除鞑子暴政,解救所有汉人,为的是天下苍生,今日义军已然光复宁古塔,相信不远的将来便能光复天下。”

  易清山顿了顿又说道:“你我皆是汉人,汉槎先生无故被科举案牵连流放至此,实在是天理难容。”

  吴兆弿点点头:“确是如此,十年前兄长及我被判流放,发配到了这宁古塔,这么多年过去,我又何尝不恨呢?”

  易清山笑道:“既然如此,先生为了洗刷冤屈,也是为了天下苍生,不如出山助我推翻那清廷。”

  吴兆弿叹了一口气,“哎……我也曾梦幻想有朝一天能够洗刷冤屈,只是如今兄长已经回到江南,若是我再辅佐将军岂不是置兄长与死地?”

  易清山也叹了一口气,“那是我唐突了,既然先生不愿出山,我也不便强求,我这就告退。”

  吴兆弿赶忙说道:“诶,我虽然不便辅佐将军,但我还有不少学生,他们尽可辅佐与将军。”

  易清山笑道:“那太好了,先生大才,想必其学生也是个个学富五车,若是有他们相助,则起义必成也!”

  顿了顿又说道:“我想在城中开科举考试,为义军招揽人才,不知先生有何见解?”

  “如此甚好,正好让我的学生们参加,到时候也好让将军见识见识,我们龙城书院的文采。”

  吴兆弿拱手告退,临走前说科考可以由他主持,他绝对会秉公办事。

  次日易清山宣布开科举考试,召集全城有识之士参加,分为文试和匠试,由吴兆弿主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