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 第四十六章:县里学习

第四十六章:县里学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水务技能是《万生缘》一个罕见的稀有技能。

  在封建社会。

  水利事务和农业耕作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要是把水务技能提高起来。

  以后借助技能里的知识搞个大水坝也不再话下。

  明王朝吸取了前朝水患的教训。

  各省州府都很重视水利事务的安全。

  毕竟前元就是因为那句:

  “搅动黄河天下反。”

  使得元朝开始了覆灭的前兆。

  在明代不管什么时期。

  会治水治灾的官员都会得到很快的升迁。

  等到张洛接收了四个技能的知识后。

  张长伟才好不容易找到他。

  他着急的说道:

  “张洛兄,这里是县衙,不能随意走动啊!”

  说罢,就带着张洛来到了文书司。

  正巧见着了刚看完京报的康教谕。

  康教谕的脸色有些不舒服。

  见着张洛二人已经办好了事情。

  就领头带着他们离开了县衙。

  回县学的路上。

  康教谕时不时的都在叹气。

  弄一旁的张长伟不知道的该说些什么。

  以为是自己给张洛塞钱的举动得罪了康教谕。

  张洛倒是没什么动作。

  觉着应该是康教谕在文书司里看了京报。

  知道了朝廷最新的一些不好的政策。

  才被气的一言不发。

  等到三人来到县衙门口。

  康教谕才不悦的说道:

  “唉,朝中不太平啊。”

  “十几天前,圣上下旨派出了好几路御史。”

  “到各军地查处军官祖上是否犯法。”

  “有事者,要被当场革职了。”

  张洛愣了一会。

  浏览者“古代史”技能里的明代历史。

  发现在嘉靖朝是出现过几次清查行动。

  张洛对于朝廷上的事了解不多。

  但明白朝廷外派御史下省。

  一般是没什么好事的。

  这言官在洪武永乐之时尚能守本。

  到了后面就是个咬人机器。

  朝廷每下派一次御史。

  都是一次御史谋利的盛宴。

  由于明朝的俸禄过低。

  而一般的监察御史不过七品。

  他想要让自己过上日子。

  肯定会借下派之时大捞一笔。

  监察御史一到地方。

  他们自诩代表着皇上。

  即使是一省布正使,按察使。

  见到御史来了都要让他三分。

  到了嘉靖朝。

  地方如何招待朝廷来的御史。

  已经有一条浅陌的规矩。

  好酒好肉少不了。

  文银钱两那是更不用说了。

  现在东南沿省倭寇泛滥。

  皇帝这时候派御史下来折腾。

  真不明白嘉靖老道是什么意思。

  康教谕说道:

  “圣上要以罚银而充内库。”

  “这帮御史为了媚上。”

  “定会在地方拼命盘剥。”

  “这么一搞,是在东南乱局上雪上加霜啊!”

  张洛听康教谕这么一说。

  顿时大悟了。

  原来朝廷这样折腾就是为了纯捞钱啊。

  内库,是皇帝的私人库房。

  这些年来,嘉靖皇帝沉迷练道修仙。

  修了不少道家建筑。

  嘉靖三十年,京郊大灾。

  平民已经到了啃食树皮。

  人人食子的地步。

  但朝廷没钱救难。

  甚至将难民挡在了城门外。

  难民没办法,只能让情况恶劣下去。

  最后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而城里道君皇帝。

  听了灾民的消息。

  不过是用着他所谓的“道术”。

  给死去百姓们象征性的超度了一下。

  张洛回想到之前在厢房翻阅镇海卫族谱时。

  看见的百户儿子贿赂御史的事件。

  觉着和这一次的御史下派应该差不多。

  镇海卫属于海防军事卫所。

  这回御史下派摆明了就是要敲诈来的。

  十几天前的旨令。

  那些御史应该快到福建了。

  镇海卫是自己的家乡。

  也是现在自己的基地。

  得想办法帮助卫所度过这次难关才行。

  吐槽了一顿朝廷那帮人。

  康教谕终于停下了嘴巴。

  想着自己当初参加乡试时。

  向当地官员写了份《平东南之书》

  自己老家南直隶边上。

  也常有倭寇海盗出现。

  但依明朝科举制度。

  乡试时不能讨论政事。

  使得康教谕差点被逐出考场。

  康教谕现在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学官。

  但还是关心朝堂上的事情。

  对于现今为首的严党一众很是痛恨。

  张洛叹了口气。

  大明朝这幅摸样。

  非严党一众之祸。

  康教谕带着张洛带到县学的后书房。

  拿出纸墨说道:

  “来张洛,将范公的那词再背一遍。”

  张洛站在康教谕桌前。

  将《岳阳楼记》又流利的背诵一遍。

  康教谕一字一笔记录了下来。

  然后看着眼前的宋词说道:

  “真乃一代豪文也!”

  等到纸张上的墨汁完全干枯后。

  康教谕卷起纸张。

  收藏在袖子里。

  然后看着张洛问道:

  “张洛小弟既然能背诵出如此精彩的文章。”

  “你家中应该精书不少吧?”

  张洛已经在康教谕眼中变成了小弟。

  康教谕虽然刚正不阿。

  但也不是一个完全死板的人。

  对于值得结交的人。

  还是愿意放下脸来的。

  张洛摆了摆手说道:

  “教谕大人,这文章都是父亲在世时曾经教导于我。”

  “我并未看过太多名书。”

  “家中也从未有人入仕。”

  张洛现在是镇海卫三爷的侄子。

  卫中五代没出一个生员。

  更别提入仕做官了。

  当然张洛也不能说的太离谱。

  要是硬说自己是大文豪家庭。

  要是背有心人深纠。

  怕是自己的身份都要出大问题。

  听到“在世”二字。

  康教谕也不再深问。

  认定张洛的父亲已经过世。

  当然具体的情况很复杂。

  张洛现在穿越回明代。

  有没有机会再回去都是个未知数。

  怕是一辈子再也见不到父母了。

  康教谕继续说道:

  “你既然熟背这样上好的文章。”

  “就该更加上进读书。”

  “我已经准备好了。”

  “在县学里办一门课。”

  “给一些打算参加童试书生授课。”

  “你可否来县学读书?”

  张洛听到能来县学读书。

  内心自然是高兴的很。

  可现在自己好不容易在镇海卫稳定下来。

  马上就到县城里来。

  还是有些拿不准。

  康教谕看到张洛犹豫着没有马上回答,又问道:

  “你是不是担心家中的生计?”

  “这你无需多想。”

  “我办的课一月只有五天。”

  “其他时候你可在家中读书,怎样?”

  一个月来县里学习五天。

  自己还有二十多天在卫所里。

  张洛赶忙笑着点头应下。

  能得到一个清官的教导。

  肯定能快速提高系统经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