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天下1639 > 第一百二十九章 钟鸣

第一百二十九章 钟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朝廷“询问”友邦援兵可否东进的行文,早就发到了贵德州。

  但是朝廷的使者却无法继续向西深入。

  因为甘南草原很乱!

  只要他们离开贵德州,便会有大批的草原“马贼”挥舞着大刀片子来抢劫。

  带队的给事中韩凌被吓得病了一场,上书给朝廷说“甘南纷乱,贵德州仅州城坚固,余地皆无。”

  三月初六,张守言“风尘仆仆”的带着一万“联军”回到甘南草原。

  奉旨后即刻全军向东。

  这一万骑兵名义上是“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察哈台”五部藩属勤王军,实际上汉军比例超过了六成。

  ......

  “据陶文友的奏报,张守言借到了一万番兵,以藩属之名勤王,三月初六在贵德州受旨,初八即过了临桃。算算日子,若是顺当的话,此刻已经到了西安。”

  崇祯皇帝听到吴生的预计,不禁皱了皱眉头。

  “好好的,他去西安干什么?非要在孙传庭面前卖弄一番?!”

  吴生早就想好如何回奏:“陛下,兵部给藩属军定的路线是走平凉府、庆阳府、延安府入山西,但是臣听说孙传庭将三边粮秣齐集西安,张守言所部改走西安怕是因为沿途补充不到粮草。”

  “孙传庭?”

  皇帝似在自言自语,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目光投向了龙桉尽头放在的一本奏章。

  “陛下!”

  吴生急忙跪倒。

  “孙传庭上表请战,怕非本人实意,秦军凋零,若再有失,天下再无堪战之军也!”

  皇帝迟疑了一会,终是叹息一声。

  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有两个,多疑和急躁,为他这两个毛病背锅的臣子,不知凡几。

  孙传庭之所以上书,除了地方士绅嫌孙传庭征捐太甚之外,便是因为皇帝给孙传庭下了一道催战的手赦。

  请战奏表刚到京师,朝堂上立即吵成一团。

  皇帝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批准这封请战奏表,是因为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谏: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就连刘理顺也不顾自己女婿与孙传庭不合,写信前去劝阻孙传庭求战之举。

  而吴生是内阁中唯一反对现在出兵的阁臣。

  “罢了,先放上一放。”

  崇祯让王承恩扶吴生起来,又聊起了督师之事。

  “周相前几日说去督师,怎么还没个动静?”

  吴生很是为难,皇帝他不想抵触,周延儒他也不想得罪。

  “怕是诸事纷纷,一时不得启程吧?”

  “呵呵呵呵,等他启程,鞑子都已经回家去了。”

  崇祯冷笑连连,又摇了摇头。

  “他不愿意去也罢,朕看张信之怕是比他会更早到保定,那便不用他去了。拟旨,张守言进保定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督北直隶、河北、山东诸军以御奴兵。”

  吴生迟疑几秒钟,猜到周延儒大概率会很庆幸被人顶了督师的差,便应承着拟了旨意。

  又问:“是否着张某进京陛见?”

  “让他直接去保定,然后去山东,须知时不我待!”

  张守言拐弯去西安,自然不是无聊到要去找孙传庭显摆,他是想把贺金山、潘和尚带走,因为接下来的二次陕县之战,官军会败得极惨。

  根据后世的多方记载,闯军中仅刘宗敏的马队便有三万之众,他不敢保证贺金山和潘和尚能全身而退。

  孙传庭对于张守言的绕道“访问”本来是颇为重视的,但在知道张某人的真实来意之后,当即呵呵一笑,想带走五千马军?张小子,你想屁吃呢!

  “某这是去勤王!孙督师某非连五千人都不肯派?”

  “好说,当初你给兵部的是五千民壮,老夫还你五千民壮即可。你路过延安府时,挑五千民壮就是。”

  张守言差点没被孙传庭气笑,这老头忒不要脸了!

  延安府有民壮么?

  当然有!

  几万都不止。

  就是他们打的不是朝廷的旗号,各自占据了很多山头讨生活。

  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张守言一路飞奔,在平阳府遇到了前来传旨的官员,接任保定总督一职。

  一万骑兵转向东方保定方向,但从这一日开始,张守言的前进速度变得极慢。

  同时他派出信使,让残存的河北、山东兵马齐聚保定、河间二府。

  ........

  北京,僻静的小院。

  周延儒阴沉的声音澹澹的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

  “张守言已然出任保定总督,某这个首辅只等他捷报传来,便可拿下问罪。”

  他笑着看向了朱纯臣:“张守言还兼着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看来成国公的好日子也不久了。”

  朱纯臣脸色铁青抿茶不语,他也怀疑这是皇帝在为清除自己而做的准备。

  杜勋公鸭似的嗓子也跟着笑了几声:“皇后如今在帮太子选妃,张刘氏已经被召见了好几次,张家的三姑娘原本听说要赏个选侍,可最近风声又有变化,这太子妃正位也不是不可能啊!”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呵呵呵呵,等各位忽然发现看不到我的时候,便是陛下已经开始动手了。”骆养性笑的凄凉,若是崇祯皇帝开始动这些人,掌控锦衣卫的他肯定是第一个被处理掉的。

  周延儒将茶盏重重一放:“诸位,再也犹豫不得了!”

  陈演和杜勋互相看了一眼,尤其是杜勋眼中的凶芒逐渐炙热了起来。

  ........

  “大伴的身子怎么样了?”

  皇帝刚从前朝回来,刚进乾清宫便问了杜勋一句。

  “回皇爷的话,王公公怕是吃坏了些东西,还需过几日才能上值呢!”

  崇祯一边换衣裳,一边吩咐杜勋。

  “叫太医去瞧瞧他,毕竟年岁也不小了。”

  “奴婢遵旨。”

  见杜勋叫人传太医,皇帝又问他。

  “今日内阁值班的是哪位阁相?”

  “回皇爷的话,今儿是陈相值夜。”

  崇祯让人取过几十份奏折,又打发人去通知皇后。

  “今儿歇皇后那,待朕看过这些奏折就过去。”

  杜勋低头应了,眼珠子转了几转,亲自去了坤宁宫传话。

  周皇后得到杜勋的传话,一边让人收拾房间,一边又叫身边的嬷嬷给崇祯送碗汤过去。

  夫妻这些年,她早习惯了晚上备些提神的汤给皇帝用。

  别家进食到御前,都要验过才能进内。

  而皇帝发过话,唯独皇后的东西不用!

  那嬷嬷也是个谨慎的,一直悄眼看着皇帝吃了几口汤,这才安心的退了出来。

  偌大的书房内,就剩下了在看奏章的皇帝和侍立一边的杜勋。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夜,亥时过后,沉寂的紫禁城忽然沸腾了起来。

  皇宫中的大钟被勐然敲响,震碎了满京城人的梦。

  历史上持续到了十七年的崇祯年号,在这一夜戛然而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