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竟成了最后的王爷 > 第八十五章 前途光明(二合一,四千五百字…

第八十五章 前途光明(二合一,四千五百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薛翰杰摇摇头:“我们研究室即使有德国的工人兄弟加入,但是我们依旧主要精力放在仿制Gew.98式步枪上。”

  姜元对他的实话实说十分欣赏:“不错,我们一门一门的攻关,不要贪多!这点你们做的很好!”

  很快姜元来到了克虏伯工厂,这边正在生产02式150mm榴弹炮,姜元找到中国方面总经理罗乐正:“乐正同志,我们这边大炮仿制的如何?”

  罗乐正摇摇头严肃的说:“主席同志,我认为我们不具备仿制这种大炮的能力,”说到这,姜元和随行人员眉头一皱。

  罗乐正接着说:“我认为我们军队缺少轻快便捷的榴弹炮,这种巨炮灵活不便,制造要求高,所以我们研究室根据解放钢铁厂那边的钢铁研究进度设计了我们自主产权的榴弹炮。”

  姜元此时觉得罗乐正简直是好高骛远,还没学会爬呢就想跑起来了。

  罗乐正仿佛没有看到众人的表情,自顾自的把大家待到研究室里,摊开了他们设计的大炮图纸:

  “主席,各位委员同志,你们看,这就是我们设计的新炮,我们计划把它命名为解放11式山炮。大炮75毫米,炮口初速340m/s,最大射程6公里,炮弹重量在5到6公斤。

  我们的山炮战斗全重不到600公斤,只要两匹马就可以牵引,如果路不好,还可以拆开来用马驮,甚至使用人力也可以短距离机动。这是考虑到我军机动化能力不强,所以我们特地进行了专门设计。”说着研究室的众研究员都期待的看着姜元,但看到姜元黑漆漆的脸,一时间忐忑不安。

  姜元认真看了看图纸,递给炮兵专业的唐尧,唐尧一看如获至宝,小心翼翼的看着每一处线条,接连问了几个专业问题,罗乐正对答如流,唐尧神色激动地对着姜元点点头。

  姜元对着所有研究人员鞠了个躬,研究人员纷纷还礼,姜元愧疚地说:

  “对不起,各位同志,是我开始误会你们了!你们是民族英雄,你们是人民军的大恩人!我代表五万人民军战士向你们致敬!”说着向所有研究人员敬了个礼。

  随行军委委员纷纷敬礼致意,研究人员此时眼睛通红,罗乐正痴痴地说道:“值了!有主席和各位委员这些话,我们辛苦这么久,值了!”说着,罗乐正抹起了眼泪。

  当初他力排众议主张独立设计一门新式适合人民军使用的大炮时,遭到了很多反对,但是现在证明这一切都值了。

  姜元握住罗乐正的手:“辛苦了!”说着,和研究人员一一握手。

  姜元接着问:“这门大炮每一个零件都能自主生产吗?”

  罗乐正整理了一番情绪回答:“我们设计这门炮就是按照我们能够生产的标准来设计的。”

  姜元也很是激动,这是第一个不靠国外就能自主研究的武器,接着问到:“那你们有没有生产出来样炮?”

  罗乐正摇摇头:“德国人的工厂他们管的很严格,我们没有机会生产我们的大炮。”

  姜元继续问:“那我们建立生产线要多少银子?”

  罗乐正心里盘算了下回答道:“至少100万两,而且要一年的时间。”

  姜元很快做出决定:“不管要多少钱,要多久,我们自己的武器一定要做出来!”众人无比激动,这代表很快就有中国人自己的火炮厂了,里面生产的将是百分百中国自产的火炮。

  姜元接下来来到了解放军工厂,这个工厂用于生产军队新式兵工铲和手榴弹以及迫击炮,姜元特地抄袭了上辈子那只军队的兵工铲,既可构筑工事,又可用来杀敌。

  姜元和一众随行人员拿起军工铲挥舞着试了试手感,不禁点了点头。

  姜元看着一条条生产线上的手榴弹和迫击炮,心中无限感慨,这里是整个复兴工业区保密级别最高的工厂,这里面是按照流水线设计的,每个人只负责自己的那部分工作,极大降低了工人工作难度,提高了效率。

  姜元问到:“这手榴弹产量如何?”

  军工厂总经理蒋锐逸回答:“因为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我们每个月产量3000枚。”

  姜元又指了指迫击炮,蒋锐逸接着回答:“感谢主席提供的迫击炮的设计思路,我们的迫击炮的设计口径82mm,射程达到了2公里,只需要3个战士就能背着支架、炮身以及弹药跑,机动性极强。

  目前,我们的产量一个月能够生产30门,后面等零部件供应充足了,可以达到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六十至七十门。”

  姜元高度赞扬了军工厂的工作,嘱咐道:“保密工作要做好!”

  “嗯,我们会提高警惕的,请主席放心,我们也会不断优化,争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本次视察最后一站是梅赛德斯的工厂,这里面已经在生产军用卡车和小轿车,姜元看到了“人”形标志不禁一笑。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皇冠,目前自产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不过乘着汽车工业还没有发展多久,现在奋起直追还是来得及的。

  姜元问工厂中国总经理杨昌志:“我们如果要仿造存在哪些困难?”

  杨昌志想了很久回答说:“涉及汽车制造的所有方面我们都缺少相应人才!”

  “你们留学生当中不可能没有学这方面的吧?”

  “有是有,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来我们山西。”

  “嗯,这个一时间改变不了,不过生产线上的很多工人他们都是有知识基础的本土学生,他们迟早会学会的,那还有别的困难吗?”

  “主席,造汽车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关键的技术是发动机,我们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生产汽车发动机的厂家。”

  姜元叹了口气:“那我们就从零开始!一万年也要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和汽车!你能挑这个大梁吗?”

  杨昌志仔细思考了下,鼓足了勇气,握着拳:“能!主席,我还有很多同学,包括像这个工厂里的很多中国工人,我们团结协作,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是迟早的事情!”

  “嗯,不要害怕出错!革委会会给你们最大支持!”

  众人视察完走出工业区,此时的天空已经是繁星密布了,众人坐上了采购的梅赛德斯轿车,这次视察之旅大家也是亲身体会到了解放党的生命力,也知道了当前的困难,但众人无一例外地更加坚信革命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送上!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