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31章 三合一

第31章 三合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谢象贤说道:“吉时已经快到了,大家准备起来吧!”说完就在谢继华的搀扶下站起来,率先往屋外走去。

谢如森大呼一声“上山去了,”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一整个族人都开始拿东西的拿东西,携老扶幼,纷纷往山上祖坟所在之处去。

到了山上,族人将供品一一摆上,然后按顺序跪下,谢如森特地将谢继宁叫到前面去磕头。

按照往年的规矩,谢老三一家是要跪在最后面的,今年谢继宁凭借一己之力,将一家都拉到前面了。

念过祭文,分过酒水,结束仪式这才下山,下山之后厨房里面就开始忙起来了,将祭过得猪头猪脚肉重新热上,纷纷开始准备上菜。

李麦穗忙活的时候还忙里偷闲看向堂屋,果然,自己儿子又是坐堂屋主桌。

李麦穗特地给谢继宁那桌的菜都打得满满当当的,将白肉里面的肥肉都换成瘦肉,因为谢继宁不吃肥肉。

忙碌过腊八节之后,谢老三家开始忙忙碌碌的准备建房子了,思前想后,谢老三还是没有将房子建在原来的地址上,而是另外选了一个地址。

谢老三带着家里的男丁,围着村子到处走,转了几圈,才决定就将宅基地建设在自己家荒地的旁边。

谢家其他人劝说道:“爹,这地太荒凉,离村中心太远了。也不是村口,以后去赶集都要远一些。”

谢老三叹息道:“咱们谢家湾本来就小,这有水,咱们家开荒的时候开出的泉眼,我看了下,这都已经腊月了,水还不枯,以后咱们家吃水问题就不用愁了。”

谢继宁仔仔细细的看了这个地方,发现这个地方由于自家荒地开了出来十多亩的平地,显得格外宽敞。

这虽然不是方便去桥头李家屯板桥的村口,但是靠近麻线河,背靠青山,面对河水,依山傍水,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现在虽然交通不方便,但是交通是可以改变的。

谢继宁如此这般,将自己家房子建到此处的好处一说,全家人这才高兴起来。

村里人建房子,尤其喜欢中间为堂屋,然后从两边增加间数,一排排的。

房子里面是卧室,外面的是客厅还有伙房储物间等等许多功能,这样两格算一间房,再有,牲口多的人家在卧室后面加盖抱厦,人守着牲口睡,安全。

房子卧室上面还有一层楼板,由木板搭成,上面铺床,堆粮食等等,外面客厅的上方通常是还没干的粮食,用竹子编制的竹楼面透气透水,正好放粮食,尤其是玉米。

一排排的房子前面就是院坝了,整个谢家湾包括整个板桥都是这样建设的。

以前,谢老三也想这么建一个房子,但是自从去县城见到了刘家的院子,之后,谢老三的想法就变了。

当然,自己家里肯定不能像刘家那样大手大脚的建设房子,但是可以学一些适合的。

“宁哥儿,你把之前给我看的图纸拿出来,咱们家就按照这个建。”谢继宁连忙从书箱里面抽出一个长卷,卷开放在桌面。

只见纸上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上面正房,侧房伙房院子都有,谢继宁只是简单的画一下,只能做一个参考图,具体还没有规划,但是大家都看得懂。

李杏花高兴的笑道:“这房子很像刘家的院子,这个好。”

谢继宁道:“我是拿了师父家的图纸做参考,然后结合咱们家的情况做的图,师父家地方大,房子各个功能都是分开的,咱们家可不能这样。”

谢继宁考虑到自己家的住宅基地面积朝向等等因素,和谢老三一起,根据自家的需求,连夜赶制出了房子的布局画。

等建房子的师傅来了,又在师傅的指点下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改了一些地方。

族里建房都是这样,一家建房,大家都帮忙,有那些人缘不好的人家,那就是一大家只出一个人,谢老三家不存在这种情况,几乎家家户户都出好几个人帮忙。

谢老三李杏花还有小辈的谢如方李麦穗等都是村里那一家有事情都愿意帮忙的人,所以谢老三家建房子,只用请大工师父,其他的不太难的都是村里帮忙的。

谢老三将图纸拿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只见这图栩栩如生,仿佛就是一座房子在纸上。

谢继宁想得亏自己的素描还没有丢掉,这图,谢继宁利用了透视法,还有比列尺,将房子计算之后一比一的画在纸上,这才造成震撼。

谢继宁上一辈子出去旅游,就对北方的四合院很感兴趣,因此自家建设房子的时候就参考了四合院的布局。

由于家在村里,就不能将门口设得太严实,摒弃了四合院的倒座房,直接就是院墙,正门就设在正院的中轴线上微微的歪一点,以示避讳。

一进正门就是巨大的院坝,还有晒粮食的功能,两边设厢房,院坝正面就是正院,堂屋就在这。

然后还在正院的后面再加一进院子,然后在侧面建牛棚还有厕所。

这就将东南西北都连接起来一点都不浪费,尤其是有游廊贯通所有的屋子,平日最方便不过了。

这房子的好处大家都看得见,谢如顺叮嘱谢老三,一定要将图纸好好保存,等大家经济宽裕了,就照着这个图纸建。

建房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对于大家都来帮忙,谢家是需要好茶好饭招待的。

李麦穗每天带着两个弟媳妇忙得团团转,看着家里的粮食一下子用地掉好多,连忙使唤谢如方去买茶买粮。

尤其是木匠石匠更要好好伺候,这样建房子才会用心,住上百年都不坏。

李麦穗想到这些,就拿出十八般武艺,将普普通通的菜做得美味非常。

拿上银子去村里淘换出许多的鸡蛋,又去李家屯买来几担鱼,又捡猪身上的猪头猪内脏洗得干干净净的做菜。

做素菜,都会放一点肉,添加点味道,每一餐饭,都有一个纯荤菜,红烧肉、酸菜鱼、红烧肥肠、大白肉等等。

只见家里来帮忙的人一天多过一天,都是被家里的伙食吸引来的。

这年头,大家都穷,没有什么好吃的,每一餐都有纯荤菜,这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待遇了。

谢老三和李杏花商量一下,这么多人,自己家建的房子又大,就将过年猪提前杀了,用来待客。

宅基地每天都热热闹闹的,眼看房子一天一个样子,等到腊月二十二才停工。

因为一晃几天就要过年了,谢继宁家的房子的基础已经完成过半,就等选好日子上梁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了。

谢老三谢如方送走石匠木匠约定明年过了初八再来,又谢过帮忙的族人之后,家家户户准备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除了准备常用的祭品之外,李杏花还特别准备了绞牙糖。

其实就是麦芽糖熬到半液体,这样的糖特别黏嘴,意思用来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不能告状的意思。

等到二十四这天,全家人正在打扫屋子,就见两个人赶着马车来了谢家湾,村里的人正在忙乱,两人一路问到了谢继宁家。

谢继宁听到马车声音出来的时候,就见到师父家的管事跳下马车,对着谢继宁拱手道:“小的见过公子,夫人年节走礼,特地打发小的来给公子家中送礼。”

谢继宁连忙说道;“不必多礼,两位快快请起,路上可顺利。”,谢继宁忽然有些心生内疚了,师父师母惦记着自己这个小辈,而自己却想不起来给师父送年礼。

正在说话之时,谢老三等人出来了,一看是刘府的一个管事,谢老三惊讶道:“你二位怎么来了,快请进来坐。”

刘来福将马车上的东西都搬下来,谢如方谢如桐三兄弟连忙接过,拿进屋子。

刘来福拱手说道:“这羊腔一只,酒檐一对,馈岁盘盒一盒乃是我家老爷送给贵府的年礼。”

“这六匹布还有这个礼盒是我家夫人送给贵府女眷的礼。”

“宁公子,这是大少爷二少爷特地让小的给你带的礼物。”

李麦穗见此,连忙去房间提出一只火腿来,这是上好的猪后腿肉,杀年猪的时候特地留下来的。

特地用柏树支熏得黄橙橙的,透出油光,李杏花和李麦穗一起打包好火腿,然后又拿出一些干菌子、竹笋一起打包装起来。

李麦穗带着两个弟媳妇,飞快的忙出了几个菜,谢老三谢如方陪着刘来福吃完饭。

然后将礼物搬上刘来福的车:“刘管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家做的,你帮忙带去给你家老爷尝尝味道。”

谢继宁也将一本故事书还有一些小玩具包起来,然后递给刘来福。

“刘管事,你帮忙我跟师父说,等等年后我再去给他老人家拜年;这是我给武哥儿的玩物,过年了让他放松一下。”

谢老三也连忙说道:“我们对不住夫子了,年前不能前去拜访。”

刘来福道:“我家老爷特地叮嘱了,谢爷你家里不必多礼,东西我带回去就是了,天寒地冻的路不好走。”

听到此处,谢继宁猛然想起自己之前去县城所用的烧火的小炉子,连忙进屋找出来,到火炉里夹一些碳放进去,封好,然后递给刘来福。

“路上冷,虽然没办法有什么大用处,但是聊胜于无,”谢继宁道。

刘来福接过东西,告别众人上了马车就回去了,大家目送了刘来福远去,才打开送来的礼物。

这羊腔一只,其实就是一只羊,已经被打整的干干净净了,想来这样是出发前才弄好的新鲜的羊。

杨氏惊叹道:“不愧是大户人家,这刘家可真舍得啊,这样的一只羊五六十斤,这得多少钱啊!”

谢如桐对这个有一些了解,说道:“这羊肉大概15文到20文的样子,这羊就一贯钱还要多。”

李麦穗操心道:“我们家还从来没有吃过羊肉呢,这羊肉怎么吃啊。”

“就白水煮出来,然后沾蘸水。”谢继宁也馋了,冬天了,喝上一碗羊肉汤,浑身都暖和了。

李麦穗点头道:“我试试。”

大家又看酒檐一对,只见这酒檐的造型漂亮,四四方方的,表面还有花纹,盖子四角翘起,表面漆了红色的亮漆。

打开一看,里面有酒,酒的味道香浓,比自家之前卖的就要香许多许多。

谢继宁想,原来这个时代的人就深谙包装之道了,这酒这么一装,高大上了许多。

馈岁盘盒同样是包装精美的红漆木盘,木盘是俯视是六边形的,里面分区域放着各色礼物,然后还有盖子,盖子上雕花刻字。

刘家送的这些礼物让整个谢家都开了眼了,这礼还能这样送。

李杏花则将盒子的东西拿出来之后,将盒子洗得干干净净,打算拿这盒子装东西。

接下来看布匹,孙氏上手一模,就知道这是上好的布了,又软又细,铺开看,颜色均匀,图案规律整齐。

李杏花道:“这布我在布庄看到过,那掌柜的藏在里面,比我们家的绸布还要里面,价格一定很贵。”

一边说,李杏花一边就将布往自己屋子里抱,这布我要留着,以后当大用。

三个儿媳妇眼巴巴的看着,直到李杏花进屋子了才舍得移开视线,打开礼盒,只见里面是百事吉、簪子、手钏还有荷包。

一点数目发现百事吉家里所有人都有,就连几个月的谢继田都有,簪子四支,显然是给婆媳四个;

手钏三个,看大小就知道是给小姐妹三个;

荷包里面则是两个银花生,显然是送给小辈男孩子的礼。

李杏花碰了碰谢老三道:“这宁哥儿师父家可真讲礼啊,这么多东西,得多少钱啊,难不成以后每年都要送。”

这话说出来大家都盯着谢老三等着谢老三的回答,谢老三一看就知到家里人是什么意思。

摆手道:“想这些好事做什么,今年我们家没有准备,还了这样的礼物,明年还能这样简单,宁哥拜师他家,是我们家有求刘家,我们家才应该多送。”

这些东西都收起来,你们该干活的干活去。

谢老三叫过谢继宁:“宁哥儿,你师父家以后每年都要这样送礼啊,咱们家可不知道该怎么还礼啊”

谢继宁道:“爷爷不用担心,今年是咱家没有准备,明年我一定早早的就准备起来。再说,师父师母的为人您是知道的,只要咱们家有心,他们不会介意的。”

刘方杰和夫人静安当然不会介意,刘来福知道自家老爷很重视这个徒弟,所以一回来就向刘方杰回报,如此这般将谢家的情况说了。

刘方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1)”

“宁哥家里贫困,好好磨练一番,将来必成大器。”

静安说道:“我知道宁哥家里苦,但是没想到这么苦。”

刘来福道:“老爷的徒弟,怎么会差了呢,公子颇为内疚,和我说等年后再来给老爷拜年,谢家准备的年礼老爷可要看看。”

平时年礼都是下人往来安排,静安只注意娘家李家还有远处的大徒弟还有自己儿子的。

今年加了一个小弟子家,精心准备的合适的不高不低的年礼,静安颇为期待谢家会回什么样的礼。

刘来福和刘大将礼物搬进大厅,只见火腿的色泽形状都好看级了,还有干货也是一看就是上好的。

“宁哥儿家人品行还好,虽然贫困,但是颇为懂礼,这样以后也不会失礼让宁哥儿为难。”

刘方杰高兴的说道:“咱们啊,也不留了,今天晚饭就吃火腿。”

下人们连忙将东西搬到厨房,吩咐下去,老爷要吃这礼物。

刘来福又道:“公子让小人给少爷带了礼物,”

刘方杰问道:“什么东西,给我看看。”刘来福将一个放一旁的包袱拿出来,将东西放在桌子上,刘方杰打眼一看,是一本书和一些小玩具。

书的封面写了《天书传奇》,看到这些,刘方杰挥手让刘来福下去,刘来福弯腰行礼告退,就见自家老爷已经翻开了书本了。

作者有话要说: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先秦 ] 《孟子》

<script>app2();</script>

()

<script>chaptererror();</script>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