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唐朝好男人 > 第四零三章 借刀杀人

第四零三章 借刀杀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就是问问张家几个的才干,虽说口碑不错,可你在里面最明白。问问而已,何必弄的一副又要杀人的样子?”兰陵不满地伸脚指头夹我几下。“你知道。农学、工学、织造学三家里就工学的进展滞后了,同样是内府供出来的学堂。谁情愿将血汗钱撒了不见效益的地方?倒不是质疑李敬玄才能,只是说他才学惊天却于工学里难以施展,不得其位罢了。”

哪还不如说李敬玄吃干饭的来的好听。不过作为大财东有权利这么质疑,别人无可厚非。打心底说,李敬玄管辖的工学绝对不是兰陵评价的这么个情形,常和张馥交流,对工学地进展了如指掌。

不管从管理还是人才培养上,工学绝对不比其他俩学院差。李敬玄在农学里的时候潜心钻研过各项制度的利弊,有些与现时脱节的地方都能遵循的习惯处理的恰如其分,所以说工学的制度比起农学更符合时代规律,更有效率。

但学科不同,效率不能用效益来衡量。像农学,增产就是效益,三五年粮食产量上去了就是功绩,谁也否定不了的事情。织造学地功劳更有些取巧,棉织业本就是新兴事物,突飞猛进地发展是棉织业本身的高收益在作怪,一、二十年内都是涨势,这时候织造学里就是撮二十年麻将牌都不会影响自身业绩,更别说工部和内府两派卯足劲对了干,玩命地想用业绩来压倒对方,我这个学监自然是坐享其成。

工学就不同了,是人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华夏文明在这个年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用后世人所认知的,凡大唐的就是最好的。想超越这个认知,想更进一步,不经过系统的基础知识改造难以实现。李义府多少看出其中端倪,调派张馥过去传授理论知识的原因之一。

学习是一个过程,理论到实践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从实践到革新,从革新到超越,这不光需要时间,还夹杂了许多非自然因素,甚至包括运气。

要把工学作为一项商业投资来看的话,兰陵这个大董事投资方向明显有误,而李敬玄这个执行官无疑是个失败者。但既然是科研教育投入,那就不能用眼前的收益来衡量一个学院的好坏。

无论别人对小李是什么看法,但但看他在工学的表现就值得敬佩。虽然抱着建功的心态去的,可时间一久就发现其中的难处,马上调整战略,能看出他已经将建功立业的心思抛开,着手于系统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上。

身处李敬玄的位置上,能有这种远见并着手实施的确不易。说来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却为工学以后的教育模式和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实的基础。这得顶了来自武mm和兰陵的双重压力,甚至要搭上自己的前途,要搁了我早就不知道用什么幌子把自己出落个干干净净。

“不是说李敬玄如何,或者张馥比他更好呢?”兰陵这话明显心口不一,早些年这种话肯定不会从她嘴里说出来。心里明明清楚这其中利弊,甚至认可我对李敬玄的评价,不管人家休过多少老婆来提升自己身份,但无愧于工学学监的名号。

“说说打算吧,反正这个事你怎么摆弄都是亏心。”暗暗叹口气,什么奸臣忠臣,这还不是让形式逼的,就不相信哪个当官的一出道就奔了奸臣这个目标去。“就给你提醒一句,工学是厚积薄发的学科,就目前看没有人比李敬玄更适合这个位子。”

“我倒不这么看,既然把李敬玄说的那么好,为何不给他的更合适的位子让他施展呢?总之不亏待他,也随了某些人的心愿。”兰陵笑呵呵的就把乾坤颠倒,对这个婆娘我是有心无力,说打说骂都不合适,先替李敬玄默哀吧。

兰陵办事的效率一项风驰电掣,就在农交会开幕前的两天工部学监李敬玄就因为持掌工学期间认真负责的莫名功劳被篡升为门下省常侍,而接替工学学监的正是我的关门弟子张馥同志。张馥的接替学监无可厚非,毕竟是国公府的出身,但李敬玄的篡升倒让好些人不舒服,其中以刘仁轨最甚。

兰陵坏啊,毒辣。这举措不但将工学攥了手心里,还把李敬玄放了个显眼的位置上成了标靶,这门下省常侍的官职就好像给刘仁轨眼里塞了个沙砾,以老刘的火力一旦把目标对准的某人,哪可是超饱和打击,还不如给小李同志一刀砍了来的痛快。

刀架了脖子上就不叫政治斗争了,别看、别听、别想就对,只当是兰陵这个小姨子和嫂子耍的小心眼,至于李敬玄啊,刘仁轨啊,就当是旺财、针鼻俩打架时候顺腿踹了那么一脚,无所谓的事情。人才嘛,人才就是拿来糟践的,争权夺利的时候啥才都是当劈材用,什么国家利益,什么民族复兴,不如一把材禾填到炉子里顶用,他李家都不心疼,我帮了心疼什么劲?

“萧规曹随。”张馥上任前跑来听训导,我多余话没有,就只这一句。

不管张馥往后才干如何,但目前来看他和李敬玄还是有差距,这点他不否认就好,我也懒得给他什么教主宝训。只要能熬到农交会闭幕,俩夫人安全生产才是我该关心的事情。至于什么国家大事,见鬼去吧。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