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朱门华章录 > 上卷:画堂春 第64章:再征西北

上卷:画堂春 第64章:再征西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萧辙的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虽半夜清醒过来,但还是虚弱无力,太医院的一帮子太医们异口同声的道皇帝需要静养休息。

皇后谨遵医嘱,是严格不允许皇帝做除了睡觉休息之外的任何事。

在药物的作用下,萧辙的睡眠时间很长。这两日,他醒过两次,一次安慰众人说自己无事并交待莫让太子因此赶回来;一次交待萧奕峥去告诉中书令杨致安排西北用兵之事。

萧奕峥一连三日都未回府,清溪便差人进宫询问是否需要自己进宫侍疾,得到的回复是:殿下说让王妃在府中即可。她听完,轻蹙着眉,点了点头。

早朝停了三日后,终于在萧奕峥和杨致的共同主持下重新开始。

大臣们你来我往上禀些民生政事,皆都不算太难解决。最后廷议的重点又回到了西北用兵之事上。

此前杨致就曾进宫探病时与萧奕峥全面而细致的说了此事,希望他能适当的在皇帝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将具体的用兵计划敲定。

西北用兵整个计划流程复杂繁琐,皇帝现在的情况显然不适合这么操劳。

“杨阁老,太医多次叮嘱父皇此病来的凶猛,不可太过劳心。西北之事,我也大致了解了整个情况。依我的拙见,我朝若是出兵是占优势的,整个西北军便可取胜,倒也无需调用其它部队。既是这样,那么具体的安排是不是可有由中书省和西北军决定?”

“殿下考虑的甚为周全。一些个细枝末节的安排本也不用烦劳圣上。只是,虽是调派西北军出兵征战,但朝廷却是要派出总指挥监军的,这个人选需得圣上定夺啊!”

萧奕峥锁着眉颔首沉思。

杨致继续道:“殿下,此事不能再拖了。如今已是入秋,西北气温依然下降,若是再拖下来去,西北的气候条件恐对我军作战不利啊!”

“那么杨阁老可有人选?”

杨致沉声开口:“本来朝中可派之人也多,只是今次的情况有些特殊。我们需要赶在西北大雪封路前完成作战计划,如今已然耽搁,所以臣想这总指挥督军需得位高有分量之人方能鼓舞全军士气,迅速推进战事。因为洛河的水患,朝廷已经先后派遣了众多兵力和将领前去赈灾,目前还有几位老将军在赈灾第一线指挥士兵。此外,”他顿了半晌,显得非常犹豫。

萧奕峥看出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便温和道:“阁老有话,但说无妨,皆为社稷,不涉私心。”

杨致点头低声道:“圣上顾念兄弟情谊,轻判了广王爷,可如今广王爷人还在尚都,若是这时调了军中高级将领前往前线,臣也怕有所变故。”

杨致说得甚为委婉,萧奕峥却听懂了。

他深知九叔已无此能耐和心思,但杨致以此说事,却有着更深层的映射。“阁老是担心父皇的病若是恶化,京中形势有变吧。”

杨致微微点头:“有些话殿下说得,臣说不得。”

萧奕峥覆手而立,沉着道:“且不说父皇定然会好转,就说我大成的安定兴衰也不应仅仅依赖于某一人,哪怕那人是一国之君。”

杨致怔然,内心震荡,半晌,深深向萧奕峥行了一礼:“殿下此言,臣甚为感佩。”

杨致走后,他望向天边的流云,做了一个决定。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西北用兵之事。杨致总结道:“中书省已然给西北军主帅曾济下了指令,全力备战,随时发兵。”

大家想着这一声令下怕还是要等皇帝,便也不多说什么,准备下朝而去。

“各位臣工,”萧奕峥醇厚的声音响起:“本王愿前往西北指挥督军,不知各位可有意见?”

萧奕峥此话掷地有声,众人皆毫无准备。

杨致反映最快,深知自己的一番话还是起了作用,急忙上前道:“若殿下愿前往,实在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此前殿下在西南军治军才华,臣等有目共睹,此前殿下也定会马到功成,扬我天朝国威。”

众人见中书令带头同意,又想想恒王确实也算不错人选,既是他自己提出,也不好反驳,便也纷纷附议。有那么几位有另外想法的,在这么个看似众口一词的氛围中也不好说什么。

凌德言在其中,虽未表达意见,眉头却是皱的最深的。

养心殿内,萧辙难得精神好点,稍稍能依靠在床上坐会时间,当听到萧奕峥告诉他此事时,又是一阵咳嗽不已。“你这是擅作主张,谁允许你去西北了!”

萧奕峥急忙跪下:“父皇,西北战事不能再拖了。其实,朝廷无论派谁去,都不影响西北军的作战能力。西北军需要的是来自中央的支持鼓舞,既然如此,没有必要派遣那些位高权重的老将军去,让我前去,是最为合适。”

“那也不需要你!”萧辙是真的气急。

郭瑞在一旁替他顺气,急忙劝慰:“陛下,殿下亦是替你分忧,您这样,倒是让殿下自责不已,辜负他一片孝心那!”

萧奕峥拜了下去:“爹爹,六郎无意惹您生气,您千万保重身体。”

萧辙的喘气渐渐平稳,默不作声。

“爹爹,您常说,在您心中社稷江山最为紧要。如今的形势,让六郎去是对国朝最有利的选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