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姑父叫朱棣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

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一百七十七章曲阜姓朱不姓孔袁纲是徐景昌弄下去的,说实话未尝没有一点恶作剧的意思。

  你不是怀疑徐家会成为大明之患吗,那好啊,现在就有个现成的大明之患,你有本事就去解决了。

  我看你到底是在乎心中的道理,还是沽名钓誉,以直邀宠?

  徐景昌并不确定,袁纲到底是什么人,他也在看着。

  而这份急报让徐景昌有所触动。

  吴山稍微思忖,就说道:

  不待徐景昌回答,解缙就笑道:

  徐景昌微微点头,算是认同了解缙的判断。

  孔家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以往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由他们胡来。

  后世子孙不断支取,一直支取了两千年,几十代人……原本的存款再多,也禁不住这么花啊!

  而且还是挥霍无度那种。

  郑赐和吴中都是大怒,大理寺不跟着上书,这就证明三法司有矛盾,又如何让陛下降旨?

  三法司不全,好些事情想办也办不了。

  郑赐气得咬牙切齿,但是也丝毫没有办法。

  别看这一次没有孔家人被处置,但是被杀的全都是孔家的爪牙鹰犬。

  至少在徐景昌手里,事情不是这样的。

  果然,三法司那边已经开始争论起来……

  袁纲率领着县衙的差役,还有曲阜的百姓,一起跪迎圣旨。

  孔老夫子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后世再瞧不上孔家的人,也多少会背几句论语,行事的时候,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儒家的影响。

  每当有一个家奴被斩首,就会迎来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

  而上面的衙门出手,又意味着他失去了办案权力。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立刻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都要支持袁纲,把案子办下去。

  面对这个结果,朱棣直接御笔挥动:斩!

  天子旨意下达,立刻有人按照八百里加急,送去了曲阜。

  一旦涉及到孔氏族人,估计就要上面的衙门介入才行。

  朱高炽浑身一震,随即用力颔首。

  甚至可以这么说,孔家人已经透支了孔老夫子的德行,一想到他们,都会对孔老夫子产生莫名恶感。

  徐景昌不慌不忙站了出来,笑道:

  他已经看到了一个明晃晃,硕大无朋的坑,就在他的面前。你丫的这么着急,难不成你是尼山鸿儒会的?

  ….

  你跟孔府有什么勾结?

  不得不说,徐景昌编出来的尼山鸿儒会,简直成了悬在朝臣头顶的一团乌云,谁也不敢触碰。

  这边砍人,孔府之中,愁云惨淡,风雨凄凄,还有好些人如丧考妣,这么好的走狗都被杀了,往后还有谁愿意给孔家做事?

  袁纲这个畜生,竟敢冒犯圣人之家,他们不会有好下场的。

  百姓们备受鼓舞。

  但是谁能料想,第一处开刀的,居然是曲阜,是

  孔家!

  可仔细想想,这又非常合理,几乎是理所当然。

  但是就好比前人积累下一笔巨额财富,存在了银行里。

  吕震摇头道:

  刑部尚书郑赐首先就说道:

  毕竟他只是个区区五品高配知县,没有资格处理这些人。

  人头滚滚,鲜血流淌……说实话,这是让人颇为意外,又是情理之中。

  你们不是那种,皇权特许,肆无忌惮的吗?

  不得不说,失去了大理寺之后,影响还是太大了。

  左都御史吴中点头附和,

  可殊不知,这是个刺猬,一旦接在手里,会产生什么后果,谁也不知道。

  徐景昌笑道:

  听完了旨意,袁纲伏地磕头。

  谁都能感觉到,朱棣要刷新吏治,大刀阔斧,治理国家,不可能没有大动作。

  徐景昌想了想,笑着摇头,

  案情越来越清楚,朱棣也被惊动了。

  随后万岁之声,此起彼伏。

  终于,袁纲将案子处理妥当……一共三百七十多名恶徒,牵涉种种案子,一部大明律,除了封面,他们能犯的几乎都犯了。

  此时就剩下新任大理寺卿吕震,他眼皮翻了翻,突然笑道:

  解缙已经明白过来,感叹道:

  百姓们奔走相告,热泪盈眶。被压抑了许久的情绪,彻底迸发出来。大家伙围绕在法场周围。

  ….

  有一个老汉更是激动地站起来,振臂欢呼。

  这些土地都是有主之地,有的田主死于战乱,有的田主沦为流民,像是林三这种,背井离乡,重新开始生活。

  郑赐浑身一震,立刻闭上了嘴巴,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刑部尚书郑赐道:

  没有办法,这就是子孙不肖的结果。

  朱高炽大惑不解。

  杀得痛快!

  杀得太好了!

  三法司这边迟迟拿不出结论,朝廷派员下不去,兖州知府,山东按察使司,同样拿不走这个案子。

  郑赐沉吟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袁纲办案神速,不断又消息传到京城……这些孔府家丁,大肆侵占土地,粗略估算,有多达十万亩田产,落到了他们的手里。

  还是那句话,同为大九卿之一,他命令不了吕震。

  所以徐景昌才说,现在的关键不是派人下去,而是阻止其他衙门派人。

  「好啊!这就是北孔的行为。

  也难怪啊,他们留在曲阜,侍奉金元,几百年下来,侵染胡风,早就不把老百姓的命当回事,着实可恶!」

  吕震呵呵笑道:

  朱高炽好奇道。

  郑赐心中大怒,区区一个新任的大理寺卿,也敢跟自己顶嘴,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按照道理,这些土地,应该交给地方衙门才是,无论如何,也不该落到孔府的手里。

  徐景昌意味深长道。

  大理寺不会主动请缨,除非有旨意下来。

  吕震没有往下说,但意思很明白了……山东就是个烂账,你们出于包庇孔家的意思,想把案子抢到手里。

  袁纲这一次事情办得很巧妙,他只是朝孔家的家丁下手,并没有动孔氏族人,尤其是那些有官位在身的。

  大家伙都觉得会发生在应天,会在天子脚下。

  他担任通政使以来,就一直在钻研大明的法度,到了现在,更是烂熟于心。

  徐景昌的话,又让人一惊,怎么规矩和锦衣卫有点不搭边吧?

  真正阻挠朱棣刷新吏治的根子,不在应天,而在这里!

  可偏偏孔家豢养的家丁恶徒,就趁机巧取豪夺,根据袁纲的上奏,其中有些田主尚在,他们回到了家乡,想要重新耕种土地,结果却被孔府的人捷足先登,双方冲突,出现了几十条人命。

  孔府众人,咬牙切齿,怒不可遏……

  而法场这边,已经笼罩在血腥之中。

  突然有一个中年汉子站了出去,振臂高呼,

  这人疾步匆匆,到了袁纲面前,双膝跪倒,大声吼道:

  青史尽成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