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姑父叫朱棣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论语能治天下吗?

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论语能治天下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面对这一番颇具颠覆性的高论,朱高炽咬了咬牙,属实,让朝臣掺和对外事务,实在是太危险了。

  这帮人的脑壳根本就没法冷静看待海外事宜。

  要么就是瘴气之乡,蛮荒之地,毫无价值。要么就是蕞尔小国,不值一提。

  反正他们是很难冷静看待海外的。

  脑子不清楚,做出的决策也是糊里糊涂。

  再加上他们的阴谋算计,卑劣心肠,就不知道会把事情弄成什么样子。

  尤其是父皇又一心好战,这一次拦住了,下一次怎么办?

  朱高炽好奇道。

  徐景昌一怔,

  朱高炽挠头了,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

  吴山也一跃步入***的行列,身着绯红,俯视同僚。

  徐景昌大惊失色,

  动辄一两百人,其中倭国来的居然达到了五百多。

  徐景昌哼道:

  为了这点事情,居然要专门设置机构,果然是好客之邦!

  将对外事务,交给专业的人士。

  吴山毫不迟疑,徐景昌的话,到了他这里,比圣旨还管用。

  朱大胖白了一眼徐景昌,

  礼部有四个清吏司,其中主客和精膳两个清吏司,一个管回赐物品,一个管饭食招待。

  好你个朱大胖子!

  竟然用这种办法拉我下水!

  吴山都被列为四丑之一了,外人看来,必须是我的人。

  好家伙啊,居然敢调整官制,朱高炽啊,你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徐景昌爬起来,洗漱用餐,心里头盘算着,今天有什么事情……正在这时候,吴山突然从外面小跑着进来。

  徐景昌道:

  徐景昌眉头紧皱,

  ….

  原本通政司的编制,是一个通政使,下设左右通政,左右参议。

  朱高炽干脆冷哼一声,不跟他废话了,而是转头往宫里跑……他没去见朱棣,而是跑去见徐皇后。

  吴山是不管这些,他清理了所有使团之后,就开始清理礼部的账目。

  不管安排在哪里,全都由大明朝廷照顾,提供衣食。

  但是见到大儿子气喘吁吁赶过来,还是挺高兴的,坐起了身体,让朱高炽坐在身边,随后把点心递给他。

  吴山直接尚书朝廷,请求裁撤两个清吏司,避免浪费。

  也难怪都抢着过来,这么便宜的事情,谁能拒绝?

  这一回吴山接过了外务,他可不客气了。

  吴山见徐景昌似乎真的不知道,就赶快如实说了……他被提拔为右通政,并且主管外务。

  几乎与此同时,邸报那边也发力了。

  吴山嘿嘿一笑,

  徐景昌也是一愣,他可没有建议啊,莫非说这是朱大胖子的手笔?

  朱高炽接过点心,吃了一块,就跟徐皇后抱怨道:

  吴山谦逊一笑,

  所有使团人员,悉数送到了聚宝门外。

  不是***的,也是***的。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突然明白了怎么回事。

  徐皇后绷着脸道:

  吴山一愣,随即笑道:

  朱高炽点头,

  吴山原本是左参议,升任右通政,也算是正常升迁。

  以后再跟藩国打交道,礼部、鸿胪寺这些衙门全都靠边,都是通政司说了算。

  不过前不久朱棣把通政使提到了正二品,右通政也就相应到了正三品,和侍郎平级。

  徐景昌随口道。

  徐皇后一听,顿时浑身一震,沉思少许道:

  你就瞧着吧,这帮人都跟吃了酵母似的,自从到了大明朝,就开始发福,一个个胖了十斤不止。

  这位匆匆离去,当天夜里,足有七个国家的使团就被赶了出来……这些来大明的使团,随行人员众多。

  ….

  ……

  徐皇后轻笑,

  成,既然如此,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旨意特别交代了,对外事务,均归到了通政司门下,由吴山直接负责。

  馆驿根本住不下,不得不将三百人安排在城外。

  跟对了人,升官就跟坐火箭似的。

  而且他不光升官,还掌握了大权。

  吴山匆匆跑到了徐景昌面前,将礼物放在桌角,随后深深一躬,

  朱高炽大惊,

  朱

  高炽嘿嘿一笑,随后就跟徐皇后说了,他打算剥夺礼部的对外职能,也就是说,礼部只管国内的事情。

  在他的手上,还提着几个礼盒,整个人都散发出扑面而来的喜气,从他身上,简直能看到春天似的。

  吴山吃了一惊,

  倭国使臣脸色都绿了,我们现在就有大事,你们能不能借点钱花……谁能料想,到了上国,一向好客的大明,居然让他们自己花钱,有这个道理吗?

  吴山也是看出了他们的为难,笑道:

  刚过去的冬天里,徐皇后染了一场风寒,绵延了半个来月,时至今日,她也总是倦怠,不复从前。

  这帮人还能说什么,我谢谢你,谢谢你八辈祖宗!

  新任右通政吴山,大刀阔斧,整顿弊政,每年为大明朝,节约招待开支超过十万两银子!

  这篇报道后面,还加了锐评,仅仅因为儒家的好客主张,就要优待外藩使团,结果却是浪费国帑民财,消耗民脂民膏。

  如此岂不是和孔夫子的仁政爱民背道而驰?

  当朝衮衮诸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到底要怎么治国?半部论语,能治天下吗?

  前面金殿上几次提到了儒家的自相矛盾之处,但那仅限于朝堂讨论,这一次却是拿到了邸报上面,公然刊行,让天下人都看看,给评评理……

  青史尽成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