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傲骨 > 第四十六章 诗会 惊变

第四十六章 诗会 惊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风华姐姐,看什么呢?”看到一路上都恬淡澹泊的表姐,忽然有些专注地凝望着帘外的什么,一位身材娇小玲珑的宫装少女不禁大为好奇地询问道。

楚风华收回了自己的视线,神色恢复了恬淡怡然,微笑着回道:“没什么,似乎是看到了一位故人……”

“风华姐姐的朋友么?是哪个人,指给我看看……”少女兴趣更浓地追问道。风华绝代、才貌双全的二表姐,一直是少女崇慕的对象。能够成为表姐的朋友,肯定不是寻常人,自然令她好奇不已。

“也许是我看错人了……”楚风华淡笑着带过了这个问题。虽然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人,但她也知道两家人如今的关系非常尴尬,装作未看到、不发生交集,或许才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她的心中也隐隐地生起一种奇妙的感觉--------如果说月前在长安香积寺的那次相遇,完全是因为偶然;那么,在这与长安相隔数百里的临汾竟然还能遇上,难道也是出于偶然么?

事实上,对于参加这次的中秋诗会,她曾经多有犹豫。虽然喜爱摩诘先生的诗作,也崇慕摩诘先生本人,但她更清楚一旦自己参加了诗会,怕是又难免会引起无数麻烦。诗会前几日那拒之不绝的同行邀请,便是最好的证明。直到昨天傍晚时,她才福灵心至做出了赴会的决定。似乎是冥冥之中,有谁在指引着一般。

“楚家的人,最是虚伪,最是无耻…”看着无数年轻士子拥堵在木亭外围,意欲一睹芳颜的迫切神态,一直保持着沉默的郑静终忍不住低声鄙骂道。\x.\

听到这话的,除了郑宇和郑远楠外,还另有一人。那人是侍郎公子的故友。晋州刺史的长公子萧云,他虽没有似其他年轻士子一般拥过去。却也不时地眺望木亭内地情形,显然对倾国佳人也不无仰慕之心。听到郑静意有所指的一句话,萧公子挑了挑眉,有些诧异地转过了头来。

“舍弟年少,信口妄言了。”郑宇歉然一笑,接过了话头。

郑静此刻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忘情失态,默默地将嘴闭了起来。

看在郑远楠地份上。萧云没有多说什么。但眼中还是流露出一丝不快之色。

便在这时,山道那边又起了一阵骚动,不多时,原本簇拥在木亭旁的年轻士子们,又如潮水一般地涌动了起来。一个个脸上的激动神情,丝毫不下于先前欲一睹绝世佳人芳容的时候。

摩诘先生到了!

不多时,便见一身青色布衫、皓首银髯的摩诘先生,在几位晋州名士的陪同下,缓步进入场中。一众年轻士子分开道路。人人恭谨静声,肃立两旁,行晚辈敬师之礼。

“今天之会。只为与诸位共赏姑射胜景,饮酒论诗,不必顾及其他,尽兴即可。\x.\”来到一座木亭之内,摩诘先生轻抚着颌下银白长髯,很是随意地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这座位于最正中处的木亭,建在一块突起地大石之上。正可俯瞰全场。亭内摆上了香案。案上果品酒水齐备,两位年轻秀丽地侍女恭恭敬敬地侍奉在旁。从一开始。就没有人敢驻步于此,显然是早知此亭是为主宾所留。

摩诘先生与几位随行名士在亭内安坐之后,一众年轻士子也乱纷纷地尽量就近而座,希冀这位诗坛巨擎能留意到自己的存在。

郑宇没有去凑那个热闹,只是随意寻了个较偏僻的角落,静静地坐了下来。郑静唯兄长是瞻,郑远楠不好抛下这对兄弟,两人便在郑宇身旁寻地方安坐下来。那位刺使公子萧云虽然感到诧异,但倒也没有离去。

主会之人已到,诗会便算是开始了。

“去岁诗会之后,诸位俊彦可有佳作面世?”与同座的名士闲话几句后,摩诘先生轻挥衣袖,笑着冲四周的年轻士子们询问道。

此言一出,年轻士子们人人跃跃欲试。他们千方百计要参加这次诗会,固然有聆听摩诘先生教诲而意思在内,但更主要的目的,却是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引起这位诗坛巨擎的赏识。只要对方能够赐上几句佳评,立时便得名动士林,身价百倍,来日科举晋身也会变得容易许多。^^首发 5200 ^^

“晚生不才,近日新得一诗,献丑一吟,请诸位指教。”当下有一名素衣士子站起身来,先朝摩诘先生行了一礼,又朝周遭之人微微拱手,才朗声吟诵道,“燕自洞中衔雨出,蝶从花里带香飞。幽云断处见明月,黄叶落时闻捣衣。”

吟罢,素衣士子又朝四下里拱手为礼后,才坐了下来,但那期冀地目光却是始终停驻在摩诘先生的脸上。

摩诘先生最擅山水田园之诗作,其诗如画,诗中有画,品诗之时便如在欣赏一幅绝美的画卷。这素衣士子适才所吟之诗有那么几分摩诘意味,显然是有意投其所好。

其余士子喃喃念诵地同时,也都将目光聚集到木亭里。似此等诗会,尊者不先开言,其他人断不会抢上品评。否则,非但显得目无尊长,甚至会惹得诗主不快。

“一见,一闻,用字颇见意境,甚妙。”闭目沉吟了片刻后,摩诘先生微微颔首,展颜笑道。

品评虽然不多,但却颇见赞意,那素衣士子顿时喜形于色,起身拱手行礼说道:“多谢摩诘先生夸赞!”

有了这番定论,其余士子也是和声如潮。品味之余,不少人也不由得暗生几分羡意,摩拳擦掌等候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临。

随后的一个时辰里,又有十数位士子吟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诗作。****有咏物之诗,有怀古之诗,有行旅之诗,但更多的却还是山水田园一类的。

摩诘先生兴致甚好,对近半诗作进行了品评。既有褒扬,有时也指出些不足。点评的词语虽然不多,却字字珠玑。其余几位名士也是不吝指点,只令那些年轻士子们心仪赞叹不已,诗会的气氛愈见高涨。

另外一座惹得年轻士子们不时关注地木亭里,自有女史将抄录地诗作送进去,供仕女们欣赏品鉴。能与会地仕女,基本都有才名在外。自然也分辨得诗中地妙处。亭内莺语轻曼。别有一番撩人滋味。

时光渐逝,已到午时左右。侍奉在旁的仆婢们奉上早已准备好的果点,以供充饥。但全情投入的士子们已经浑然忘却了饥饿,以诗为食,其乐愉愉。

“子醒,你诗才横溢,为何不上去一展身手。”从身旁的盘中轻拈了一块糕点放入口中,郑远楠转头低声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