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傲骨 > 第十章 考较(求收藏、推荐)

第十章 考较(求收藏、推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待到语收话停,书房内竟是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解得好,解得妙……”片刻之后,会过神来的郑中明才轻轻抚掌,赞叹说道,“贤侄,你之所解,多有发前人之所未见,实在令我耳目一新。”

前后不足半盏茶的工夫,礼部侍郎对郑宇的称呼就变了一变,熟络了不少。

再一次轻叹后,郑中明转头对远房族弟说道,“承道,你我都于《论语》浸浮数十年,许多见地竟不如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不得不感叹岁月催人老啊。有此一子,承道此生当无撼矣……”

“大人谬赞了!”郑肃的心中也有些激动,但却谨守着礼数,称谦道。

礼部侍郎再一次打量起眼前这个按照外界风评,只能用“粗鄙无知、玩劣不堪”来形容的年轻人,心中的诧异更盛。事实上,在真正见着面之前,他并不相信那篇解注是出自这个远房族侄之手。所以肯屈尊接见,不过是碍不过既是同族又是同年(同榜录取)的郑肃再三登门相求,又惊讶于解注的新颖立意,才给了这么一个机会。

原本他是想以考较的方式,让这对父子知难而退,不要前来纠缠不清,未曾料到居然得到了这么一个诧异。到此刻,他已经不怎么怀疑那篇解注的出处————眼前的年轻人适才作的那番解说,比之抄录在文纸上的内容要详尽许多,而且连贯通畅,举一反三。而适才所问的问题,不过是郑侍郎随意抽取的一句,基本不存在投机的可能。

不过,相比起解注的内容,礼部侍郎更为在意的却是那年轻人从容自若的神态气度————见贵而不卑,遇事而不躁,闻喜而不骄。

这样的气度,礼部侍郎在许多真正的世家子弟身上,也是很少看到的。在这一刻,他倒有些诧异了,虽说岁月催人变,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非妄言。五年前,在这年轻人身上发生的那件事,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依着这样从容的性子,这年轻人怎么会被传得那么不堪?或许,那件事的背后,还另有玄机吧……

与此同时,郑侍郎心中也更添几分好奇,想看看这年轻人还有没有其他让人惊奇的地方:“贤侄经书研习得甚深,却不知诗赋一道上,是否精通?”

春闱进士考,以经文为第一道门槛,而后还有诗、文、赋之试,加上数道对策。

事实上,由于本朝诗风极盛,文人聚会言必谈诗,每有诗坛佳作面世,则必众口传唱,那知名的诗人,更被视做文坛之俊。所以,科举选试之时,诗赋一道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礼部侍郎询问郑宇是否精通诗赋一道,倒也在情理之中。

“有所涉猎,不敢言精通!”

“恩……”年轻人这不卑不亢的回答,让礼部侍郎轻点了点头。略一思索后,他出了一题,“如今时已入秋,百物渐凋。你能否以秋为题,做一应景之诗?”

本以为经文解注已经是全部的考较,陡然听到礼部侍郎居然又考起诗赋来,郑肃也不禁失去了一贯的沉稳,欲言又止,只能将关切的目光投在长子身上。

内间里,那位华服青年也是一脸凝注,侧耳做倾听状。

冷静地分析了这道诗题背后的隐藏之意,再联系到路上父亲对礼部侍郎情况的介绍,郑宇略一思索,点头说道:“已得一诗,还请大人指教。”

浑然没有料到这年轻人有如此急才,礼部侍郎饶有兴致地说道,“可诵来一听……”

郑肃的心中却是一紧。他自己虽然不擅诗赋,却也清楚此道不但讲究文字功底,更重于意境。匆忙之间,怕是赋不出什么有意境的佳作来。若长子所吟的是一篇粗俗的劣作,非但无法成事,更可能引起礼部侍郎的不满。

如此一来,求取拔解名额之事定然付诸流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