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傲骨 > 第四章 成家之事

第四章 成家之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用饭后,看了些时候的书,见时间已近申时,苏醒携了上课用的书本,便朝村塾所在走去。

座落于村子正中处的塾学,乃是山村里占地最广、最为显眼的一座建筑。其样式与山村里极尽简朴的民舍风格大不相同,很有些堂皇之气,建筑主体皆为石料,梁椽选用的是规格相近的柏木。

实际上,这座塾学同时还是赵家村中的宗祠。两百多年前,赵氏先祖因避祸而迁居山中。因与世隔绝,为能祭祀祖先,他们耗时五年建成了这座宗祠。虽然已经两百年,但因年年修缮、日日清扫,房子历久而弥新。

塾学内,整齐地排放着四列小案,每案旁,都有一个方型的木制食盒。但盒中并非食物,而是装了一小半细沙。对于山民子弟而言,文房四宝是绝对的奢侈之物。故此,只能以沙土为纸张,用木棍做笔墨。

二十余名年岁不一的学生以跪坐姿各安其位,整容秉息,肃声等待先生到来。其中虽多为少年,却也有一两位少女。山里不同山外,对于女子读书求学,倒也没有什么反对之声。但要苏醒无意见,山民们也就乐见其成。

“先生好!”见到苏醒进来,所有学生同时起身,恭恭敬敬地鞠躬施礼。

“入座!”

“谢先生!”

“各人先行温习昨日所学。赵奇,赵柏,你二人负责考查……”在案后的胡凳上坐下后,苏醒照常例布置了开课后第一个任务。

“是!”两个年龄最长的少年站起身,先朝苏醒行礼后,一左一右开始检查起其他人的课业来。

…………

朝为天舍郎,暮登天子堂!

以十年寒窗苦读,换取一生荣华,封妻荫子,乃是世上多半读书人心中寄托所在。不过,对山村少年们而言,因为条件所限,走这条路的可能性却并不大。所以在塾学中,苏醒所教授的内容更加偏重于实用————

对那些初入学的学生,以识、读、写字为主。识文断字,本就是做学问的根基。

而随后,苏醒则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爱好,因人而异地传授不同知识————有侧重算筹之术(数学),有侧重格物,如此等等……一个半时辰的讲学很快过去了,将至最后,按照常例,苏醒为学生们讲述了一条做人的道理:“…………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这便是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面对何人,皆要保持从容、笃定的心态。不可骄,不可燥,不可卑,不可馁。”

“可懂了?”说完之后,苏醒抬起头,目光从所有学生的面庞上掠过。

“懂了!”一众学生整齐起回道。苏醒所讲的道理,都是出自经典,原文并不易懂,但他却做了很通俗明了的解释,并且时常引用一些小故事来作为论据。山村少年们学得轻松,也学得快乐。

见无疑义,苏醒点头说道,“齐诵!”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如此,今日的课业便到这里,散了吧!”

“谢先生!”一众少年同时起身,又是恭敬的一礼。

收拾好案上的书卷后,苏醒缓步离开了塾堂。

“呵呵,苏先生辛苦了!”刚到了屋外,便看到一位七旬上下的拄杖老翁笑着招呼。老翁是山村赵氏一族里老族长,或许是因为曾在山外闯荡过的缘故,此老的为人行事与山民的敦朴大有不同,颇有些老而弥精的意思。

“族翁有事?”一眼就看出对方是有事相等,苏醒没有停步,只是淡淡地询问道。

“先生这是要回家吧,老汉陪先生走一程!”没有直接回话,老族长只是呵呵笑了几声,跟了上来。

未置可否,苏醒继续前行,但脚下步子却明显地放缓了些。………………………….

携行了一段路后,老族长寻了个话题开口道:“苏先生,月底阿奇和阿柏就要去县城里应聘那帐房,不知有几分把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