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魏卿 >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秋嘉会、百蛟朝京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秋嘉会、百蛟朝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考图定篇籍。功配上古羲皇。羲皇无遗文。仁圣相因循。

期运三千岁。一生圣明君。尧授舜万国。万国皆附亲。

四门为穆穆。教化常如神。大魏兴盛。与之为邻。”

听着这歌乐之声,夏侯玄的思绪飘渺,自己如今虽遭贬谪,但父亲夏侯尚、师父于圭、文皇帝他们对自己的期许与鼓励,依旧宛若还在耳畔。此刻,他的心中与诸葛诞、司马师、司马昭等人一般,不仅有建功立业的壮志,也有一丝郁郁不得志的哀戚。

夏侯玄心中虽思绪万千,但此刻却只是笑吟吟的低声吟唱着《应帝期》,一觞又一觞的饮着米酒。

——————

第二日,曹叡便发下了一道征召诸侯王适子入朝的圣旨:

“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先帝著令,不欲使诸王在京都者,谓幼主在位,母后摄政,防微以渐,关诸盛衰也。朕惟不见诸王十有二载,悠悠之怀,能不兴思!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入朝。后有少主、母后在宫者,自如先帝令,申明著于令。”

【注一:适子,同嫡子之意。】

文皇帝时,为了防止诸王宗室怀有异志,因此对其皆有颇多限制,因此才会有诸王难以相会之事。

如今曹叡虽想宽松其政,可是却也不敢擅改法度,所以才仅仅下令让诸王派遣适子入朝居住。

这是陈王曹植的少子曹志第二次来到京城洛阳了,自从儿时那次会节气之后,父亲便再也没有带他来过京城,而如今的自己,已经年近弱冠,因此此时来到此处,他竟有些陌生之感。

城外洛水之南,南郊新建的客馆,便是供各地王公侯爵之子落脚的地方,曹志望着北面汤汤而过的洛水,以及金碧辉煌的城门与阙楼,恍如隔世,没想到已经十余年没有来过洛阳了,不知儿时在京城的旧友故交,可都还安好?

“大哥哥。”

这时,一个清脆的童音在曹志耳畔响起。

曹志回首低头去看时,才发现原来是一名五六岁大的幼童,看其服饰,也是皇族子弟,曹志推想应当是自己的哪位族弟或是侄子。

“你是谁家的孩子呀?”曹志笑了笑,摸了摸那孩子的小脑袋。

“我叫曹启,我爹爹是东海王曹霖。”那孩子倒也不怕生,他从自己怀中取出皱巴巴的几张帛纸,递到了曹志手中,紧接着说道:“大哥哥,我听别人说,你是陈王叔祖家的孩子,我父王总是骂我,说我不会写诗文,这是我在来京城的路上写的,只可惜不能拿给父王去看,听说陈王叔祖的诗文写的可好了,你可不可以帮我看看我写的诗呀。”

“原来是东海王殿下的孩子,那你可不能叫我大哥哥了,该叫我叔父才行。”曹志打开那绢帛,看着帛上略显幼稚的诗句,微笑道:“我看你写的很不错呢,你看你才这么小,等你在京城多呆几年,长大以后哇,肯定会写的越来越好,到时候你回到东海王殿下的封地,他一定会十分欢喜呢。”

小曹启听了这位年轻堂叔的话,简直开心的不得了。他父亲曹霖的脾气十分的坏,他虽然从小就很努力,可是却很少得到过父亲的赞赏,如今连陈王家的叔父都说自己诗写的好,将来还会更好,他怎么可能不开心呢。

“小王爷,时辰不早了,快随老奴回客馆吧。”正在曹志与曹启相谈甚欢的时候,一名满头花白发的老妪来到了两人身后。

“莫婆婆,启儿想和堂叔多聊一会,您先回去吧,启儿待会会自己回去的。”曹启十分恭敬的朝着那老妪说道。这位莫婆婆,据说是当年服侍过东海王曹霖的乳母,当年也并没有随东海王曹霖前往封国,而是留在宫中,掌管着一些杂物,因此再也没有和旧主怎么联系。这次东海王派长子来京城,因此这才委托了这位莫婆婆,让她多加照看曹启,教他在宫中不要惹出什么事端。

莫婆婆见这位小主人与曹志相谈甚欢,也就没有再打扰,随便交代了曹启两句,就离开了。

客馆之侧,有一处不太显眼的小屋,那莫婆婆见左右无人,便快速走进屋去,过了半晌,一只白鸽自屋中飞出,只见它在低空盘旋了一会,辨明方位之后,便朝着东海郡方向而去了。

wa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