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473 突然的视察

473 突然的视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同一时间,两辆吉普车也开进了轧钢厂。

  从车上跳下来一人,快速打开车门,然后从车里下来一个中年人,正是上次带领交流团的领导。

  另一辆车上却是下来一个清瘦老人,斑白的头发,锐利的眼睛,下车后就先看了下四周。

  就在此时,刘怀民跟杨佑宁跑过来,另一边保卫科科长带着几个警卫在一旁警戒。

  “夏老,领导,您亲自过来了?”

  刘怀民赶紧上前问候。

  “这么大的事,我不过来看看,心理不踏实。”

  开门的是轧钢厂上级领导,上次带领交流团来的。

  “东西在哪?”

  一旁的夏老有些急迫,开口询问。

  杨佑宁赶紧指着车间。

  “走,去看看。”

  一群人呼啦啦跑过去,一车间里,孙国跟李峰俩人守着蒸汽机,其他人都老远看着。

  “首长,领导,这就是发明的蒸汽机。”

  刘怀民指着地上的蒸汽机说道,“杨小涛同志设计的初衷是为打井机提供动力。”

  “可经过我们测试,发现这蒸汽机的动力不小,机修厂那边测试的结果有三十马力,这才跟您汇报情况。”

  夏老听了点头,也从刘怀民的报告中听出一些想法,就是想搞拖拉机。

  现在国内重心都在农业和工业上。

  尤其是农业生产,如何提高产量,解决全国人口吃饭问题,一直就是大难题。

  这其中建立机械化生产,就是工业部门的一大课题。

  可现在工业的情况大家都清楚,重点发展的都是上面要求的产业。

  农业这一块,只能靠地方部门。

  所以最近几年建立起来的汽车厂,甚至一些柴油机厂、机器厂、甚至一些地方的轧钢厂都在实验,想要搞出自己的拖拉机。

  这里面,不少地方搞出来了,但因为各种问题,产量不多,使用受限制,甚至出现各种故障,一天下拉干的还不如人现象。

  而在这其中,作为机器的核心动力,是每一款拖拉机都无法避开的难题。

  以前还能从大毛子那里进口一些淘汰的发动机,用来生产自己的拖拉机。

  但现在关系紧张,大毛国内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交流往来也是时断时续。

  各厂都在探讨办法,可以说谁能解决了动力问题,就走出关键一步。

  “你们有这想法我不反对。”

  领导看着蒸汽机给俩人泼冷水,“但你们也要清楚,北方跟南方的已经下手研发柴油机了,你们现在还搞这个蒸汽机,到时候跟不上步伐,就做了无用功了。”

  两人都清楚国内的情况,南边龙门和北边hlj都在互相憋着劲呢,都想挣这份荣誉。

  这样看来,人家都在研究更适合的柴油机,你们轧钢厂却想着在蒸汽机上做动作,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做出来有啥用?

  俩人沉默片刻,杨佑宁响起杨小涛说的那句话,对着夏老说道,“首长,蒸汽机到现在还在火车上用着,就说明蒸汽机没有过时。”

  “何况咱们现在能用的本来就不多,没啥好挑挑捡捡的,只要能用,只要有用,咱们就干。”

  杨佑宁见夏老听进去了,跟刘怀民对视一眼,打着胆子说道,“别说柴油机有多好,咱们就看实际。”

  “他们北方搞出来的拖拉机最高不过是十八马力,按上机器还不知道发挥多大。

  龙门那没了进口的发动机,就靠他们自己研发出来的,上马也不过是十六马力。比起这些个,咱们这台蒸汽机最大就有三十马力,按照我们计算,最少也能达到二十马力,这就是优势。”

  “而且,这几种发动机,说实在的,太大了,毛病太多。成本还高,根本没办法普及。”

  “领导,我觉得,只要咱这蒸汽机管用,其他的不用考虑。”

  夏老看了眼杨佑宁露出了笑容,“这话说得好。”

  “国内百废待兴,什么法子都可以试试,最怕的是没法子。”

  “这东西,你们试了?”

  “试了,我们亲自看着,打一口井一小时就搞定,这蒸汽机的马力足够,打的钻头是飞快。”

  “嗯。”

  夏老沉默着,若是一般事情,他点头就能批准。

  但像是生产拖拉机这样的大事,尤其还是轧钢厂这种厂子,没有经验,没有设备,甚至现在的一切都建立在个人想法上,不切实际,必须慎重。

  “这蒸汽机是,杨小涛设计做出来的?”

  “就是那个压水井跟暖气炉的杨小涛?”

  刘怀民立刻点头,“首长,就是他。”

  “现在他是我们厂研发组的组长,同时也是九级工程师,是个很有才华,为革命建设积极奋斗的好青年。”

  领导听了后,也在一旁介绍,“上次带领交流团来,众人反应对这位小同志很不错。”

  “嗯,他现在在哪?”

  “我想见见他。”

  夏老说完,刘怀民跟杨佑宁有些迟疑。

  心理都在后悔,怎么今天不把杨小涛叫来,这要是被夏老看重,今后轧钢厂的工作会更容易。

  两人不说话,夏老有些疑惑,这种事,这主持制造的人不在这?

  “首长,是这样的。”

  刘怀民硬着头皮说道,“杨小涛同志因为高产玉米的原因,正在农场里帮忙打水井”

  “现在,应该在村子里,农科院的同志要把他留在那一段时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