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 第一百五十六章,精明的棒梗

第一百五十六章,精明的棒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京城的鸽子市,跟去年有所不同,应该说是更加繁华了一些。

经过62年一整年的调整,饥荒年代算是彻底过去了。

尽管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人饿肚子,没办法实现一日三餐的奢侈生活,但起码是粮食有保障了。

骨子里习惯了节省,所以得到的好东西,都往鸽子市里运,希望可以卖出去,然后换回粗粮存储起来。

主要还是饿怕了,不想再经历一次饥荒了。

国人对生活的忍耐程度非常高,盼望值也很低,只要能饱肚子就行。

也有富人想要改善生活,在他们看来,62年算得上是丰收年,饥荒应该是过去了。

那么他们也不想再经历一次了,钱留在手里没用,只有家里有粮食,才能做到心中不慌。

多方的需求,早就了鸽子市的空前繁荣。

特别是临近年底,交易更加频繁起来。

周济民走进鸽子市的时候,看到差不多人挤人的场面,都吓了一跳,什么情况?他是来错地方了吗?

不知道还以为这里是集市闹市呢,可这里是鸽子市啊。

这么多人在这里,要是袖章队一来,岂不是要遭?

只是,想起门口放风的几人,周济民便摇摇头,这不是他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管如何,就算鸽子市被围着了,他也有办法逃出生天。

别说是袖章队在围堵拦截,就算是邢毅成带队来围他,他也能逃脱。

所以,他不需要在乎这些。

逛着鸽子市的时候,多少有了后世的小镇集市的感觉。

相较之前,现在大家拉出来卖的产品多了不少。

当然,粮食才是主角,野味、野菜等这些则是配角了,占据的份额还不到三成。

虽然如此,周济民还是看到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灵芝、香孤等,再有就是黄鳝、泥鳅等。

大冷天,还能看到这些东西,可想而知,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是有多么的不可思议。

越是奇怪的玩意儿,周济民越是不会手软,很快就收割完了。

因为这些玩意儿,都能丰富空间的种类,增加多样性。

继续往下一个摊位走去,居然还看到了中药材,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解毒圣品,卖相还挺不错的,可见下了不少苦功夫。

还有灵芝、人参等,以及周济民没认出来的黄精、野天麻等,基本上都是挺不错的中药材。

摊位的主人是一个有点仙风道骨的老人带着两个孩子,爷仨都挺瘦的,但气色还算过得去。

“老爷子,您这金银花是怎么卖的呀?”

北方人不爱喝凉茶,特别是中药材泡制的苦凉茶,但金银花茶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泡这类茶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加一小块糖,这样的话,就可以去除苦味了。

“您好,金银花八分钱一两。”

回应他的是老爷子旁边的小女孩,眼睛睁得大大的,声音清脆。

这个价格倒是让周济民微微一惊,这么便宜?

金银花可是晒干的,而不是湿重。

即便是湿重,也一样很轻。

“那行吧,这些我都要了。”

价格不贵,卖相又这么好,没理由不买。

啊?

小女孩惊讶地张大嘴巴,再次询问确认了一遍,这才拿起小杆秤开始称重。

老头子居然在一旁看着,也不知道帮忙,周济民心里微微不喜。

但没有多说,毕竟这是人家的事,他有什么资格说呢?

称重过程中,他跟小女孩闲聊了几句。

得知对方是跟着爷爷一起上山挖药材的,平时也住在山上,离京城很远。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走路要走一天。

估计也就七八岁的小女孩,走一天的路,还要担着这么多药材,可想而知有多么困难了。

山上应该可以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来城里换钱呢?

关于这个问题,小女孩的回答是这样的。

她家里还有个妹妹,生病了,需要百年人参才可以救治。但她爷爷逛遍了附近的山,都没有找到。

长白山那边确实有人参,甚至有传说中的百年人参,但她爷爷拿不到介绍信,买不到火车票,连京城都无法离开。

走路去的话,家里人担心,自然不肯。

所以只有卖了药,去药店问一下,有没有百年人参。

“我没见过你妹妹,也不知道你妹妹得的是什么病,希望你妹妹能快快好起来。”

把钱递过去,周济民把自己的袋子撑开,让小女孩把金银花倒进来。

“谢谢大叔。”

小女孩很有礼貌,也不沮丧,应该是属于乐天派的性格。

“不客气,对了,你爷爷为什么不说话啊?还有你们是经常在山里采药的话,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稀有药材的树苗?”

买完东西,周济民也不急着走,而是蹲下来,跟小女孩聊天。

来鸽子市买东西,购买药材的人属于少数。

所以,来小女孩摊位问价的都很少。

大概是看到周济民和善,又完成了一笔交易,收了几毛钱,小女孩心里喜滋滋的,更愿意和周济民说话。

她爷爷是又聋又哑,不过眼睛很好使,常常可以在山里挖到很好的药材。

山里什么稀奇古怪的药材没有啊?她不懂周济民想要什么药材,便开口询问,她可以询问她爷爷。

周济民这才明白为什么老爷子一句话都不说,就知道在一旁笑着,原来如此啊。

旋即他便提了一嘴,连说了好几个中药材的名字,但都是挺珍惜的药材。

像厚朴、黄芩、龙胆草等等,在这个年代,都不太好找,但又可能会用到的药材。

比如龙胆草这种中药材,泡水喝的话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效果,还可以用于手足抽搐等,但具体如何使用,还得要看医生的叮嘱。

就像人参,大家都知道人参是好东西,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万能的,可以不限量使用。

“我知道我知道,大叔您要多少呀?”

一听这个,小女孩顿时眉开眼笑,这可是大生意啊。

由于经常跟着她爷爷满山跑,她自然也知道不少中药材,刚好周济民刚才说的几种药材,她都记得在哪里有呢。

只要确认了,到时候她就可以去挖来卖给大哥哥。

“要不了很多,只需要几株就可以了,但我需要带泥土的,不能是活不了的。”

啊?

听到这个要求,小女孩惊讶连连:“大叔,您是想要自己种吗?中药材还能自己种的吗?”

“这你就别管了,如果你能弄来,我给你五毛钱一株,如何?”

“这么多钱?”

这种定制要求,贵一点很正常,只不过小女孩不懂而已。

“不多,能不能帮我挖到呢?需要多久?”

“能。”小女孩咬咬牙,又小心翼翼地询问,“您要得急吗?”

外面天寒地冻的,山里就更加冷了,挖土没问题,可就是费时间啊。

“不急不急,元宵后给我都可以,或者二月底也都可以。”

“真的吗?那到时候我怎么联系您呢?”

带泥土的中药,其他人肯定不会要的,也只能卖给周济民了。

这倒是一个问题,周济民沉吟片刻,道:

“这样吧,你知道城外的秦家庄吗?知道啊,在秦家庄那边有一条进山的道路,路旁有一棵大枫树,还有几棵香樟和梧桐树的,你知道吧?”

得知她清楚这个地方,周济民便道,我会在元宵节后的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左右过去一趟,如果没有见到你,那我就会做个记号,三天后再来。

对于这个约定,小女孩可高兴了。

因为这样的话,她就只需要下山来就可以了,不用跑到城里来。

城里太大了,她容易迷路。

要不是她爷爷在,她一个人肯定不敢来的。

约定好之后,周济民便心情愉悦地离开了。

接下来又随意闲逛了一会儿,还跑去另一边的鸽子市,拿出一些空间里存储的青菜卖了。

现阶段来说,他需要清一清空间的库存,收一些黄金,以方便接下来的行动。

忙活了半个早上,等到天边翻起鱼肚白的时候,他才收拾好一切,准备打道回府。

从鸽子市出来,他便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他还留意了身后的尾巴,发现没人跟着,心情莫名有些沉重。

唉,被人盯着的感觉,十分不爽。

到家的时候,三个小家伙还没起床,也不知道是不是昨晚太困了导致今天睡懒觉了。

早餐没弄什么特别的,就包子和皮蛋瘦肉粥,简简单单便好。

丁秋楠起来了,帮着他做早餐。

“谁看着小良?”

“盼娣她们在看着呢。”

“行,这里有你们在就可以了,我去喊她们起床。”

来到房间,三个小家伙的睡姿极其不雅,小小年纪,睡觉的习惯就很不好。

室内温度低,所以盖的被子跟春秋季节没什么两样。

薄薄的被子,才让她们到处翻来覆去的,导致她们的睡姿乱成一锅粥。

今天晚上就用被子把她们给包裹起来,看她们怎么翻?

“小娴,小怡,小不点,快起床了,爸爸要出门了。”

唰!

还没清醒过来的三个小家伙,听到爸爸要出门了,瞬间醒了。

也没注意到周济民站一旁,她们就急急忙地爬起来,然后去穿衣服。

嘴里还喊着爸爸等等我!

见此,周济民差点捧腹,但忍住了。

他就想看看这群粗心大意的孩子,什么时候能注意到他的存在。

就只顾着穿衣服,完全把他给忽略了。

瞅她们穿衣服的动作,肯定不是第一次自己动手了。

自食其力,这就挺好的。

蹬蹬蹬!

穿好衣服后,她们就跑出去了,全程把周济民给落后面了。

难道大早上起来,她们眼睛不好使了?

厨房门口,三个小家伙带着哭腔:

“妈妈,爸爸呢?”

“爸爸是不是出门了呀?”

“我要爸爸!”

正在烧火的丁秋楠,看到她们仨,还看到了她们身后的周济民,不由惊诧莫名。

他们爷四个又在玩什么游戏呢?

“你们爸爸不是在后面吗?看不到吗?”

啊,爸爸!

一瞬间,周济民就被她们缠着了,要抱要背的,反正就是黏着他。

“好了,爸爸没走呢,快下来去刷牙。”

赶她们下来都不行,周济民直接抱着她们扔回房间去,自己刷牙去。

东厢房这边,周淑晴正在摆弄着她的唱片机,声音不大,但站在院子能听得清楚。

老三一早起来,又开始拿着工具,开始玩他的凋刻了。

似乎有点着迷了呢。

不过,他凋刻的木凋,多少还差了一些。

在布局和构造上,很容易出现误差,细致的凋刻工艺上,更需要多练习。

比如鱼鳞,他连这个都能以做到协调一致,常常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

周济民旁观了一会儿,便没有继续观看了。

因为技巧都交给他了,能不能做好,全看练习了。

吃过早餐,小家伙们缠着想要出去玩。

然而周济民却要去开会,没办法,老林点名了。

鲁靖元过来的时候,已经七点五十分了。

不是他不想早点过来,而是会议没那么快,不着急。

“鲁哥,吃早餐没有?进来吃点啊,家里今天做了包子还有皮蛋瘦肉粥。”

对于领导的热情,鲁靖元表示不需要这样。

还想让周济民不要喊他鲁哥,喊他小元或者小鲁就可以了。

“小鹿?”

周清娴疑惑地复述了一下,鲁靖元顿时黑脸儿,周济民赶紧呵斥道:

“怎么这么说话呢?快跟你鲁叔叔道歉。”

“鲁叔叔对不起!”

小家伙奶声奶气地道了歉,可鲁靖元心里更加苦涩了。

他居然升级为叔叔了!

暴击伤害啊!

“领导,差不多到时间了,我们出发吧。”

眼看时间就要八点了,八点半的会议,现在过去刚好。

周济民却说再等等,不急。

虽然不是很清楚今天这个会是讨论什么的,但无疑跟他,或者说跟电脑有关系。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他可不急了。

他不急,鲁靖元可急了。

丁秋楠也看出来,便催促周济民赶紧出发吧。

在家里干嘛?

晒太阳吗?

今天的天气一般,时而多云,时而晴天。

就算是晴天,其实气温也不高。

京城的冬天,零下两三度呢。

吉普车从南剪子胡同离开,家门口的三个小家伙,汽车都不见了,还在挥手告别。

“妈妈,爸爸真的会中午回来吃饭吗?”

“嗯,走吧,我们去老房子那边看看。”

丁秋楠带着孩子去了南锣鼓巷那边。

尽管有孟振华他们几兄弟经常帮忙查看老房子的情况,但周济民还是不放心。

因此,隔三差五的,丁秋楠就会过去逛一逛。

好在,过去这么久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贾张氏鸠占鹊巢的事了。

文津街附近的衙门,八点十五分,周济民就准时到达了。

衙门里来了不少老头,大部分都戴着眼镜,书卷气很浓。

所以,这次的会议主题,很明显了。

“老师,您怎么也来了?”

刚进来,周济民扫了一眼,很快就注意到了人群中的段学复,不由大踏步走了过去,满脸惊讶地询问道。

后者很开心,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

“回来了啊,不错,成熟多了。我怎么说也是北大的老师,来这里参加会议,很奇怪吗?”

一听老段说自己成熟多了,周济民就一头黑线。

在沙漠那个鬼地方,就算不怎么经常出门,多少还是会被太阳的紫外线照射,还有干燥天气等,他皮肤看起来老了不少。

就像那些非洲老,明明才十五六岁,可愣是没看出来,仅看脸的话,那就是三四十岁一样。

老得快!

所以他觉得老段说的成熟了这件事,恶意满满!

不等他说话,段学复又接着道:

“你今天怎么这么晚过来?还有十五分钟就开会了,踩点啊你。”

踩点不是很正常吗?

“老师您怕是忘了吧?我在北大什么时候不是准点上下班的?”

嘎!

老段顿时想起来了,别人恨不得拖堂,给学生们多讲一些知识。

可自己这个学生真乃奇葩,半秒钟都不会拖沓的。

似乎多拖了他一秒,跟要他命一样。

这么说来,他提前十五分钟,已经很给面子咯?

不远处的华老也看到周济民了,径直走了过来,笑着恭喜道:

“老段,你的这个学生是真厉害啊,数学天赋很棒,没想到在计算机研发方面也是出类拔萃呢。”

“我这个老头子,居然被他给超越了,到现在我还跟做梦一样。”

华老领导的超级计算机研发工作,现在已经暂停了。

不暂停也不行,因为相比模彷国外的晶体管计算机,还不如在集成线路上发展呢。

毕竟后者的运算速度和延展性,吊打晶体管。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最近这段时间,华老带着中科院的教授、研究员等,就是在全面了解电脑技术。

为下一步的超级电脑的研发做准备。

“别说你做梦了,我到现在都还很吃惊呢。”段学复也是摇头,颇为感慨万千:

“领导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还问领导,是不是同名同姓的?”

全国上下,姓周的人没有一千万,少说也有几百万吧。

类似周济民这样的人名,肯定有不少。

毕竟这个名字太常见了。

大家一听都乐了,华老哈哈大笑,周济民尴尬地看鞋子。

“领导说周济民研发的电脑比国外的计算机还厉害,我心说,我连计算机都没摸过,咋知道厉害不厉害?”

眼瞅着老段还在吹嘘,周济民脸红不已,赶紧拉着他去一旁了。

再聊下去,就要社死了。

角落里,华老也跟了过来,三人简单闲聊着。

当然,华老可不是闲人,来找周济民聊天,最多也就闲扯几句,很快就转入正题,咨询起一些细节。

超级电脑想要研发出来,并不是简单的把众多电脑组合一起就可以了。

首先一个就是散热问题,这是一个不可避免,也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

其次就是能耗问题,这个问题更是讨论的重点,并且备受关注。

主要是能耗问题跟国家实力息息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都需要进行协调解决才行。

最后是人才问题。

建国至今才短短十几年,人才紧缺,特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要不然,也不会让华老这位数学大老,领导和主持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工作了。

更别说,周济民研发的电脑,涉及的新兴领域更多,集成电路、存储器等等诸多方面,全都是新技术。

换句话说,就算是现有的计算机研发人员,也需要重新学习才可以。

那么如何协调,尽可能地招揽更多人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华老聊的问题,就是关于集成电路的技术细节。

老段听得一头雾水,没整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技术?

没等他问清楚,工作人员来喊人了。

大家安静了下来,没有再说话,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走进会议室。

众人刚坐下来没多久,领导们也鱼贯而入,会议很快就开始了。

跟以前不同,这个会议,周济民还是很认真的,虽然他没做什么准备,但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丝毫不会慌乱。

因为跟他预料的一样,或者说跟昨天下午老林跟他聊的差不多。

所以,整个会议,差不多就是讨论,解决电脑制造厂选址的问题。

重述了之前说过的话之后,周济民又提出了一个选址62小镇的有利条件。

环保问题!

“我知道,我们国家现在需要的是工业基础,是发展我们的国家,而不是讲环保这个华而不实、空中楼阁的话题。”

“但是,诸位,我们不要忘了毛乌素沙漠的前车之鉴。”

环顾一眼全场,周济民火力全开。

“电脑制造厂的污染有多严重,我们先不说,但只要是工业方面,那就免不了破坏环境。”

“而62小镇本身就是地处沙漠,就算有污染,影响也极其有限。”

“一旦内地的其他地方,受到污染,我们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人力和物力来恢复生态呢?难道我们也像我们的祖先一样,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类似毛乌素沙漠吗?”

如此振聋发聩的发言,令段学复、华老等人惊愕不已,特别是老林,心说这小子今天是咋了,怎么这么愤青?

其他领导也是暗自点头,纷纷思考了起来。

倒是持反对意见的一方,脸色有些难看,他们全然忽略了这一点。

没想到居然被周济民抓住了这个机会,勐烈攻击起来了。

还别说,环保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证据,但不得不说,这个理由也成为领导们衡量的一个砝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