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第206章:东方的日不落帝国。

第206章:东方的日不落帝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瘫倒在地的人,胆子小吗?

他们胆子并不小,反而还十分大。

能当官,敢顶着朝廷律法伸手捞黑钱,没有胆子小的。

贪污受贿,损坏朝廷利益,吸大明的血,挖大明的根,没有这帮混蛋不敢干的事。

他们之所以,简简单单就被朱瞻圭一句话,吓成这个鸟样,原因是心里有了阴影。

老朱对贪官,那可是下手狠辣的很,不管是谁,不留任何情面。

砍头抄家那都是轻的,剥皮填草,才是让人毛骨悚然的原因。

或许是受老朱的影响,老爷子对贪官也是严办,甚至为了惩戒贪官,把朱允炆废除的剥皮填草,都给启用了。

锦衣卫里各种惩治贪官的刑罚套餐,绝对能让这些贪官爽到飞起,不给任何差评。

朱瞻圭刚才说话的语气,跟老朱和老爷子的语气非常像。

这些贪官听到朱瞻圭那说话的语气,不知不觉的就把老朱和老爷子的身影重叠了上去。

所以朱瞻圭仅仅用了一句话,就让他们心里的防线一下子崩了。

撇了一眼坐在地上浑身颤抖的几个家伙,朱瞻圭对着站在一旁等待的纪刚挥了挥手。

几个臭虫,被锦衣卫的人拖了出去。

等待他们的将是锦衣卫那边热情宾至如归的服务。

在舒服到极点的时候,说不准他们开心之下,还能说出来几个名字。

大殿中落针可闻,不少人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坠落,就算蛰了眼睛也没人敢去擦。

“好了,这几个捣乱的走了,咱们接着刚才继续说。”

朱瞻圭笑着坐在了阶梯上,看着下方的所有人诱惑道。

“诸位臣公,你们想发财吗?你们想花钱的时候不用遮遮掩掩吗?你们想让家里的人,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吗?”

这三连问,让所有人咽了口唾沫。

这不是被诱惑的,而是被吓的。

无数人在心里哀嚎。

好家伙,太吓人了。

我的太孙爷,你想怎么样就直接说,别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我们胆子小,可经不住吓呀。

“大侄子你直接说想干啥就行了,不用整这些没用的话!”

大臣们那紧张的心情,朱高煦倒是没体会到。

他贪污喝兵血是众所周知的事,老爷子都一清二楚,也没有把他咋地,朱瞻圭就算是有真实的证据,也无法拿他怎么样。

撇了一眼拿着袖子当扇子扇的二叔朱高煦,朱瞻圭没好气道。

“二叔,那边有冰炉,你到那边呆着去行不。能不能别打扰我说话,小心我告诉爷爷,你阻挠他的计划!”

老爷子没事,朱瞻圭父子俩也不能可能拿自己下手,朱高煦那点心慌瞬间消失,变的底气十足。

虽然底气十足,但老爷子的计划他还真不敢阻挠。

要是让老爷子知道了,至少是一顿海扁。

轻哼一声,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朱瞻圭话中的讽刺,朱高煦大大咧咧的走到了墙角的冰炉,从里面拿出了一杯冰西瓜汁,美美的喝了。

一边喝还一边招呼,还在战班里站着的朱高燧。

“老三赶紧过来,这里有西瓜汁,哈哈,老大这么多年了还是有这个习惯,总喜欢在夏天的时候,把喝的东西放到冰炉里!”

朱高燧冲着朱胖胖朱瞻圭呲了呲兔子牙,也乐呵呵的跑过去,拿出一杯靠在冰炉边,美滋滋的喝了起来。

两人算是彻底的放心了。

只要老爷子活着,朱瞻圭就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哪怕就算老爷子真的没了,朱胖胖也不可能这么快对自己下手。

至于老大要万一也提前走了怎么办?

凉拌呗,反正过一天是一天。

看到潇洒的二人,宁王抬了抬腿也想过去,可无意中撇到朱瞻圭那黑如锅底的脸,又悻悻的收回了脚。

朱老四在这个大孙子不敢拿,这两个叔叔怎么样,但可不代表着不敢拿他这个十七爷爷下刀。

这小崽子此时正憋着一肚子火呢,自己要是冒出头来,说不准就要拿自己开刀了。

算了,怂一时是一时吧,等朱老四死了再说。

好不容易营造的气氛被两个混蛋给破坏了,朱瞻圭也没心思跟众人闹着玩了,对着旁边的纪刚挥了挥手。

一群锦衣卫,抱着一大堆文件走了出来,路过每个人面前的时候都给发一本。

除了殿中之外,外面的低层官员和世家代表们也一人拿了一本。

“这是一份资料,上面记录了一些大家知道,或者是不太清楚的事情!”

在锦衣卫发的时候,朱瞻圭走到另外一个冰炉,取出了一瓶肥宅快乐水。

尼玛,这天真热。

或许是人多的原因,大殿中闷热很。

朱瞻圭身上的衣服,早已经被汗水给浸透了。

如果不是有事要处理,他真不愿意跟这些大老爷们挤在一起商量事情。

在灯火的照耀下,拿到了文件的官员,看到了封面上的几个字。

帝国走向灭亡的原因。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都茫然了一下。

费劲巴拉的把所有人叫过来,难道就因为这点小事。

喝了几口水的朱瞻圭,伸手示意让众人先看看。

杨士奇打开了手中的文件。

第一页的标题,就让他身体震了一下。

土地兼并!

这是一则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的一个桉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家族。

很久以前天下大乱,这个小家族在乱世中摇摇欲坠,随时有覆灭的危险。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家族的一个子弟投靠了一个诸侯,随后凭借聪明才智出谋划策,一步步的获得了一定的权利。

后来这个诸侯平定了天下,这个小家族的子弟也得到了封赏,成为了一个小贵族。

明白兔死狗烹的小家族子弟,没有继续在朝廷为官,而是以身体有病为由,回到了辞官回了乡。

他用这么多年来得到的钱财,兴办私塾,教育自家子弟。

随着十几年的培育,家族子弟一代代的成才,在朝中担任着各种职务。

由于朝廷对百姓的农税非常重,小家族周围的百姓们,为了躲避农税,把田产都投到了这个家族有功名的人名下,从而躲避朝廷的收税。

一年两年下来,这个家族所在的县城,1/10的土地落到了他们名下。

每年收上来的田税,都是一笔不菲的数字。

可人心是贪婪的,得到了这么多,他们还想得到更多,更想给后世子孙留点家业。

某一年,家族所在地闹了灾荒,看到机会的小家族,趁着灾荒之年,用低到极点的价格,买到了灾民的土地。

等灾民们把粮食吃完了,他们又用粮食诱惑对方卖身为奴。

大灾之年过去之后,小家族所在的县城一半的土地,都在这个小家族的名下,让这个家族成为了这个县城最大的地主。

躲过灾荒的灾民们,由于名下已经没有了土地,只能成为了这家人的佃户。

慢慢的这个家族,名声威望超过了县衙,成为了这个县城最有话语权的势力。

前来这里上任的县令,都要看这家人的脸色行事。

如果有敢得罪这个家族的,都会被这个家族在朝中为官的子弟穿小鞋。

百年几百年过后,这个家族越来越庞大。

甚至一个州府的土地,都是属于这个家族。

庞大的财富,再加上诗书传家的传承,让这个家族从当初的一个小家族成为了当地州府,乃自天下最有名的望族。

后来王朝败落,新的王朝建立。

这个家族由于人才济济和名望的原因,新的王朝为了笼络这个家族,对其做的恶事,全部选择了视而不见,就算是有的避不过了,也只拿一些被这个家族挑出来的替死鬼顶罪。

由于这个家族的人做事都非常谨慎,明白不能得罪王权,在办事的时候都非常讨各代王朝皇帝的心。

诗书传家家族子弟能人无数,不管王朝怎么更替,这个家族依旧是铁打不动,站在任何权力的高层。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在文件的最后,还有一句戏言。

千年家族今犹在,不见当年盛世朝。

杨士奇看着本子上的资料,陷入了沉默。

虽然这个故事很简陋,但也讲透了世家的由来和发展。

华夏有史以来大多世家,几乎都是这样,从小家族一步步的成为了千年世家的。

各个朝代的帝王也都明白这个原因,可他们却没办法解决。

人家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你朝廷难道还不允许他们买卖不成。

不让他们买卖,灾民们就要饿死。

灾民们不想饿死,就会拉起反旗造反,到时候朝廷更麻烦,因果循环下,最后吃亏的还是朝廷。

至于拿那些世家开刀,任何一个有想法的皇帝,都考虑过这个问题。

做起来是非常简单,但后果却不是谁都能扛住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