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 第六百二十八章 调教家兄

第六百二十八章 调教家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万岁!万岁!皇帝万岁!”

  “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五月二十,在百姓们的欢呼声中,朱由检和朱由校来到了太原府前往平阳府境内的一个小村庄。

  如果朱慈燃能够看到这一幕,那或许他能认出这里就是他当年经过的一个贫苦村庄。

  数量五六百的百姓被百余名锦衣卫分开,朱由检和朱由校从人群中间走过。

  不过,两兄弟走过这段路的态度和举止明显不同。

  朱由检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他从朱慈燃的游记里看过这个村子的情况,而眼下这个村子的百姓生活明显好了许多。

  土坯房,衣不蔽体,瘦骨嶙峋……

  这三个词眼下只有土坯房还未改变,其它两种状态已经消失。

  来往欢迎的百姓穿着虽然不是新衣,但起码有得穿,而且也只是一两年的旧衣服。

  衣服蔽体之下,朱由检也能从他们的脸颊来看他们是否能吃饱。

  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地百姓生活确实得到了改变,所以他是由衷的高兴。

  他与伸出手的百姓纷纷握手,而相较于他,走在前面的朱由校虽然也笑着与百姓打招呼,但诸如握手之类的行为在他看来是很危险的,所以他之前抬手笑着打招呼。

  两兄弟在陆文昭等人的拱卫下,先来到了朱慈燃游记中那条干涸到只有河底的河流。

  尽管眼下太原府还处于干旱中,但当他们来到那条河流旁边的时候,游记中只有河底溪流的河流,眼下却已经涨水了不少。

  尽管还没能恢复昔日的汛流量,但起码也恢复成了八九尺宽,一两尺高的小河。

  这样的小河,已经满足了该村百姓基本的耕种,因此在看到这条河流的时候,朱由检抬头所看到的,基本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农作物。

  瞧着这一幕,和百姓打成一片的朱由检也笑着询问百姓道:

  “这河流涨水之后,粮食就有保障了吧?”

  “有!

  !”

  百姓们大声回应着,同时也有人七嘴八舌的回答道:

  “今年地里粮食长得好!”

  “万岁蠲免了田赋,日子都好起来嘞!”

  “地里没粮食也行,县里派人送来了好多粮食嘞!”

  “收成的时候殿下您再来,那风景可好嘞!”

  百姓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想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话都说出来。

  对此,朱由检和朱由校也耐心听着,不过朱由校只是倾听,但朱由检却打到百姓内部去,和他们讨论着衣食住行的问题。

  “衣服好几年没换新衣了吧,多点粮食卖给皇店,给娃娃换身好点的衣服。”

  朱由检抱起一个四五岁的懵懂娃娃,对四周百姓开口说话。

  四周百姓闻言笑得很开心,他们没想过齐王殿下那么平易近人。

  至于旁边的皇帝,他们虽然也对其展露笑容,但始终不敢提什么问题。

  或许在他们看来,皇帝是天子,和他说话可不容易,万一答不出来,说不定就遭罪了。

  正因为他们这样的想法,这才导致了朱由校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大人们的世界难懂,但小孩子不会这样。

  在大人们都害怕说错话而和齐王交谈时,十几个孩子却因为挤不进去而来到了朱由校四周,眼巴巴的看着他。

  对于小孩,朱由校也没有那么多防备,因此对孩子们笑了笑。

  见他笑了,四周孩子也胆大围了上来:

  “万岁,您是皇帝吗?”

  “我是皇帝。”

  “万岁,您叫万岁吗?”

  “我姓朱,万岁是称呼,就好像你们叫叔叔婶婶一样。”

  “万岁……”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这让朱由校疲于应付,却又乐在其中。

  孩子们对他的问题,总是那么天真浪漫,而相比较他,朱由检那边就麻烦了不少。

  村民们的问题基本都是关于他们生活的,而这些问题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下是难以解释的。

  因此面对这一个个问题,他选择的是将村民都喊到了村子中央的晒场,并让每个百姓自带凳子。

  他如此一说,百姓们便纷纷回家拿凳子去了,而白水村的村官周元也上前小心作揖道:

  “万岁和殿下是否需要用膳?”

  “用膳得用,不过不是我们,而是全村。”

  朱由检率先抢答,并在之后对陆文昭说道:

  “让庖厨把带来的十几头猪宰了,再和村民们讨些菜吃,我们今日吃吃长桌宴。”

  “是!”陆文昭作揖应下,尽管他不知道什么是长桌宴,但这并不影响他先应下,再询问。

  “弟弟,什么是长桌宴?”

  不等陆文昭询问,从孩子堆里走出来的朱由校便询问起了朱由检。

  对此,他也笑着解释了长桌宴。

  长桌宴是苗民的节日喜宴,汉人不知道很正常。

  在他的解释下,朱由校对长桌宴显得很有兴趣,陆文昭闻言也吩咐了白水村村官周元前去操办。

  在周元的吆喝声中,各家各户的村民都忙活了起来。

  男人们摆桌,女人们去前田里讨菜,娃娃在抱着家中陶碗小心翼翼的洗干净。

  在这个时代,娃娃们也是需要自己找些活计,来为家里分担家务。

  由于有了雨水,山野也绿了起来,山上的鸟蛋、野菜……都是娃娃们能寻到的东西。

  所有人都忙活着,只有朱由校和朱由检坐在晒场搭建好的黄帐下,看着村民们忙碌,不去添麻烦。

  “这样的热闹,若是能够持续就好了……”

  朱由校不知为什么,看着眼前那充满了烟火气的一幕幕,心头不由掀起了波澜。

  对于他的话,朱由检也笑着微微颌首,随后又对朱由校交代道:

  “哥哥,您一直都明白百姓要什么,只是您接受的教育不允许您这么做罢了。”

  “在我看来,哥哥没错,我也没错。”

  “只是,眼下的时代即将变化,哥哥若不通变,那大明朝……”

  话说三分,朱由检闭上了嘴巴,而闻言的朱由校略微皱眉,脸上露出了思考的神色。

  在他沉思之余,白水村的村民将长桌宴沿着晒场一字摆开,旁边坐满了当地六十岁以上的村老和村民、还有锦衣卫,仪鸾卫的兵马,随行的太监、庖厨……大大小小总共有两千来人。

  这两千来人将整个晒场两侧挤满,六百多号白水村的村民凑在晒场左侧,观摩着宫廷御厨们那眼花缭乱的刀功和手艺。

  在他们的注视下,十五头重达三百斤的大白猪被御厨和帮厨们很快收拾好。

  对于村民自己种的菜,以及娃娃们寻的野菜,他们也能轻易辨认,将它们做成最合适的吃法。

  不多时,惊人陶醉的肉香味便传遍了整个白水村。

  爆炒腰花、卤肠、生炸排骨、炖猪蹄、刨汤、腊拼、炒腿肉、豆腐花、韭菜根、野菜汤……

  当长桌宴的上百张桌子的桌面上摆满了佳肴,那飘香的美味,兼简直令数月不识肉荤的白水村民陶醉。

  所有人都在这一刻将目光投向了黄帐下的皇帝与齐王,这一举动将朱由校从沉思中拉回现实,他将烦恼暂时抛之脑后,面对白水村村民抬手笑道:

  “开宴!”

  “呜吼吼——”

  得到命令,两千多人开始坐上位置。

  由于白水村的桌子不足,因此许多人只能站着吃饭,夹菜……

  可即便如此,此刻的他们也是开心的。

  白水村的村民上一次吃肉,是今年初县里命人运来二百斤猪肉的时候。

  只不过,没有条件的他们根本做不出什么美食。

  一点盐,几百斤萝卜加在一起,便煮出了一锅萝卜猪肉。

  尽管吃的很粗糙,但那是他们自天启十四年以来第一次吃肉。

  那一日,便是空气中都是肉香味。

  尽管对于白水村六百村民来说,那二百斤猪肉很少,少到仅够他们吃一个肉味,但那也是他们近年来极为幸福的时刻了。

  相比那一日,今日的肉宴略有不同。

  近五千斤的猪肉加上各种调料、小菜,不仅让白水村村民吃出了肉味,更吃出了饱腹感。

  吃肉吃到饱,这是他们之中许多人没有享受过的幸福,而眼下这种幸福终于被他们体验到了。

  一些从未如此享受过的人,忍不住哭了出来。

  那哭声似乎会传染一般,让许多人想起了自己这些年受到的疾苦,纷纷低头抱着装满肉的碗,开始止不住的啜泣。

  “弟弟……”

  这一幕,让此刻和朱由检对坐吃饭的朱由校察觉到。

  他忍不住看去,并不忍的用出一种疑问的语气对朱由检开口。

  对于他的疑惑,朱由检不知道该怎么说。

  或许对于自小养尊处优的朱由校来说,普通的吃肉一事,根本无法引起他的共鸣。

  “弟弟不用说了,我大概能知道……”

  瞧着朱由检不知道怎么解释的表情,朱由校不想他为难,因此开口安抚起了他。

  也在他开口安抚之时,陆文昭拿来了一份奏疏,而这份奏疏自然是出自朱慈燃的手笔。

  “万岁,殿下……这是东宫送来的奏疏。”

  陆文昭双手呈上,朱由校显得不感兴趣,因此自然是朱由检接过了奏疏。

  他打开翻阅片刻,随后从陆文昭手中接过润了笔的朱笔,在奏疏上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抬头对朱由校解释:

  “是燃哥儿的奏疏,主要是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