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六十章 破屋太子

第五百六十章 破屋太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呜呜——”冉

  “车来了!车来了!”

  二月下旬,当朱由检刚从西宁离开不久,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响起,一路探访大明各地的朱慈燃也成功从杭州走走停停抵达了南京。

  他们这一路上经过湖州、嘉兴、苏州、常州,几乎将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方几个地方走了一遍。

  当地的人口几乎隐藏过半,修建铁路的人群也是浩浩荡荡。

  由于已经对江南的情况大致了解,朱慈燃没有进这几个城池休息,只是在外围观望了一下。

  不过,当他来到南京,这座城池就是他不得不进去的地方了。

  南京,古称金陵,此地自古晋代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地,即便是在后世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冉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的眼中,这里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

  在统治者们眼中这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是重要的赋税缴纳地,所以才有了“天下财赋出东南,而金陵为其会”的说法。

  大明中后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带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南京这座繁华商业城市的贡献。

  天启十七年,即便是北方大地被天灾搅扰的一片糜烂,南京城却依旧繁华,这也使得很多人为崇祯皇帝感到惋惜。

  当年作为拥有两京制的大明,后世许多人都在想如果崇祯皇帝能在北京城破之前逃到南京城,依靠江南之地的财力,是否有可能东山再起。

  尽管这个想法不太现实,但这也足以说明明末南京城的商业到底有多么繁荣。

  如眼下,当朱慈燃他们路过“京杭铁路”南京城东站的时候,在这里乘坐火车的百姓、商贾可谓黑压压一片。冉

  作为大明掌控东南的枢纽,南京城的北站与东站占地面积分别达到了一千亩,约六十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并设置了十八个站台,三十四条线路,年客运量可以达到三千余万人。

  之所以会建设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南京的人口在天启十六年成功突破到了一百六十万人。

  “这么大的火车站都能挤成这样,这南京城得有多少人啊……”

  在火车站门口,朱慈燃坐在四轮车上,看着广场上坐在休息椅的上万人,朱慈燃很难想象广场都这样了,车站里会拥挤成什么样。

  面对他的询问,刘顺稍加思考就回答道:

  “我记得天启十六年六月的时候,户部就上奏过,南京城人口突破一百六十万,现在想必更多。”

  “一百六十万……”听到南京城人口比北京城多出三十多万,朱慈燃不免咋舌。冉

  人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繁荣程度,而几乎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时开始,南京就是大明人口最多的城池。

  单单洪武二十六年,南京城的人口就达到了七十万人。

  等到永乐皇帝登基之后筹措迁都,即便在迁都北京之时带走了十几万的商户以及手工业者,使得南京城人口下降至五十余万,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但南京城毕竟对整个江南地区有虹吸效应,因此到了成化年间,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南京开始恢复从前的繁华。

  由于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只能进城寻找生路,因此使得南京城人口暴涨。

  人口的暴涨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使得南京经济开始腾飞,加快了江南城市化的进度,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称明代江南又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在万历年间,就有人说南京城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人之多。冉

  之所以无法继续增长,是因为这座城池和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限制了南京城,让它不能再养育更多的人。

  但是随着朱由检的军事行动,海外行省的开辟,源源不断的海外粮食开始涌入江南,南京城的人口开始再次增长。

  眼下这一百六十几万的人口只是海外粮食涌入的余波,随着京杭铁路、松川铁路的修建和竣工,南京城的人口或许会迎来一个爆发。

  朱慈燃他们看了看火车站的景象,随后便骑车从南京外城的仙鹤门进入了南京城内。

  作为大明的储君,未来的皇帝,朱慈燃来到南京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代表自家父亲,叔父前往明孝陵,对大明太祖高皇帝进行祭拜。

  只是南京城的发展过快,万历年间还有大片耕地的外城,眼下已经是街道交错,商铺遍地的一座纯商业型城池了。

  从仙鹤门进入南京城,哪怕仅仅只是外城,但城中各种经济活动令人目不接暇。冉

  骑车在街道上,朱慈燃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店铺,街道上也人流如织。

  在这里似乎没有锁“同行是冤家”的话,因为同一类型的店铺往往集中在一起。

  小吃街、成衣街、鞋帽街、花卉街、书街、戏台街……

  店铺以街道聚集在一起,可见南京城的商业区域划分还是很明确的。

  这些房子几乎沿街而建,前面是销售商品的店铺,后边制作商品作坊。

  一般来说,南京城的商人们自己也是手艺人,他们通常一边制作,一边销售。

  当然,人口大量涌入以及商铺的无限发展带来的不全是好的一面,随着城中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治安就成为了极大的问题……冉

  “抢东西!抓小偷!”

  刚进城不久,朱慈燃他们还在车行道上观看着四周时,右后方便传来了抓小偷的声音。

  他们连忙停车看去,只见两名衙役和一个身穿绸缎的富商在追赶着一个身材强壮的汉子。

  这样的景象在广州、成都、昆明、西安也时有发生,一般当“抓小偷”喊出来后,当地的百姓都会帮忙抓捕。

  但是在这南京城,大明的陪都,当这样的口号喊出来,四周行人却唯恐避之不及的让开。

  刘顺见状,拿起一旁闲暇制作的弹弓和捡来的石子就瞄着那小偷的头部打去。

  由于小偷跑来的方向正是他们这边,因此这小偷猝不及防的被石子打中,一个踉跄倒在了地上,被随后而来的两名衙役压住。冉

  “走走走,别惹事。”

  见到小偷被抓到,朱慈燃催促着刘顺快骑车离开这里,显然不想被衙役缠上。

  在朱慈燃的催促下,四人骑车离开了那条街道。

  不过,随着他们不断深入南京城,车行道两边人行道的商人效仿逐渐增多,可见越往里走越为繁华。

  南京城的道路并不算宽广,最少对比他陪都的身份来说不算宽广。

  这其中缘由主要是自从大明迁都以后,商贾百姓不断的在街道两旁修建房屋,使得原本宽敞的道路变得狭窄拥挤。

  道路的拥挤就导致原本穿城而过的河道都开始“堵船”,哪怕天启十年工部前来拆迁,扩宽道路也遭受了不小的阻碍。冉

  因此,外城的道路没有修建的比北京外城更大,而是仅有不到二十八丈。

  八丈为左右人行道,二十丈为左右车行道,即便已经算是有些宽阔了,但是相比南京城的人口,这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了。

  不多时,朱慈燃和刘顺他们就被堵在了距离孝陵五六里的街道上。

  “你们骑车去皇宫,我和刘顺步行先去孝陵。”

  受不了堵车的朱慈燃吩咐了后排两名干瘦的锦衣卫,随后便当着他们的面和刘顺下了车。

  两人穿过车行道,来到了人行道上,并一路问路,走小巷去孝陵。

  对于朱慈燃来说,骑车和步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乐趣。冉

  骑车只能走马观花,适合欣赏野外的风景,但步行更适合欣赏城市的风景。

  在徒步中,朱慈燃发现南京城中除了商铺众多以外,一些集市贸易也十分繁荣。

  他走进了一个小集市,里面的环境有些脏乱,宛如菜市场,而市集上的商人也多是进城的农民。

  他们坐在空地上,以手中的农产品进行售卖或者交换,然后获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带回去。

  由于商品贸易发达,所以南京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商人。

  在这里,朱慈燃他们能听到山西、四川、山东、陕西、福建、湖广等地的口音。

  这群外来商人从这里低价购买商品,然后带着商品乘坐火车,跑去其他地方高价卖出。冉

  当然,他们其中有的人也会将其他地方的商品带来售卖,这也使得集市中商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朱慈燃随便逛了逛,买了几个老祖宗曾经也喜欢吃的烧饼和两斤纸钱,提着纸钱就向着孝陵赶去。

  明孝陵位于南京城紫金山下,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的陵寝。

  因朱元璋奉行孝治天下,所以此地故名“孝陵”。

  此地占地面积达三千余亩,算得上是历代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终明一朝,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年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也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不过,自从大明迁都北京之后,除了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自来祭拜过外,大明二百六十九年中,仅有不到七十年有皇帝亲自祭拜。冉

  像朱慈燃这种作为储君前来祭拜的现象也是极少的,因此当他们抵达孝陵,亮出东宫腰牌的时候,驻守孝陵的孝陵卫一时间有些躁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