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为万世开太平 > 第45章 回城

第45章 回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日,大军开拔,沿呼兰山脉向西南行军,取道西卫城。

经过西卫城,周运启从西卫城中来到大营,拜会陈乐山。

先前,陈塘等人欲去顾容城,就从西卫城过,给周运启传了消息,说了陈乐山建书院的想法,周运启也是为这事来找陈乐山。

见到陈乐山,周运启极力赞赏陈乐山建书院的想法。

顾容城远离中京城,虽然自在得很,但是也远离了权利中心,自觉这次九顾书院的成立,对改变这种局面大为有利。

只是这种想法未免不符合陈乐山的初衷。

周运启察觉陈乐山神态淡然,误以为自己是不是出力不够,就补充说:

“陈山主,你放心,我今日便修书一封,派人快马传于家主,定会为山主选一处景色清秀的安静所在,一应建设,顾容城大族,定会共同相助。”

陈乐山却笑着回应:“如此自是先行谢谢了。”然后话锋却是一转:

“只是九顾书院选址之事,还是等我亲自到顾容城再定吧,我不打算在城外,而是想在市井之中建一座书院的。”

“市井之中?这,这可是难得有太大的地方,我让家主多想想办法,看是否能够清理出一片来。”

“不可,万万不可,骚扰小民,绝非我意,还是等我到了再说吧。”

周运启不知道陈乐山的意图,不由沉默下来。

“遂意将军,”陈乐山还是想解释一下,毕竟也不好寒了人家的相助之心,况且有些事还是先说为好:

“我听说周家在西陲,延绵数百年,人丁兴旺,为西部世家之首,却不知道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此事自然是周家引以为傲的,周运启很快地回答:

“我周家虽然是大族,但是一则讲究合则利,分则损,从来都是与各大世家相交甚好;二则历来关心民生,从不仗势欺人,即便是拆迁出一片城中空地,那也必然是安慰补偿得妥妥当当,不会让小民有所怨恨。”

他犹自不灰心,还是想尽力说服,书院此等传世大事,如果不能有所参与,对于世家而言,于声望有损,也不好将来借书院之力。

他继续说:“三则,我周家深知地处西陲,粮食总是匮乏些,所以历来重视采矿,锻造和种棉织布,再加强与安南道等粮食产地的货物贸易,朝廷军械坊所用的铁锭,十成中倒是六成来自我顾容城周边。”

陈乐山听了,心下暗想,却原来是商贾世家啊。

周运启继续说:”虽然西部几城求贤若渴,但是百多年来,读书人总有些……“他停了停,确实不好用词,只好转个说法:

“幸好有大师范的创举,现在总算有了一些读书种子,这次山主在西部成立书院,对西部几城百姓,可是功在千秋啊!”

看着周运启的激动,倒不是作伪,陈乐山觉得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遂意将军,我选择在顾容城设书院,也确实是为西部百姓所想。只是朝廷的中正制,即便有师范的举荐,还是需要当地官府的品评,是以但有才子,莫不是西部大族子弟,或是依托大族的庇护,试问如此一来,西部才子再多,又如何入得了中枢?天下人才又怎么会来书院学习呢?”

陈乐山这几句话,直接点出了中正制的弊端,周运启顿时不知道如何回应,连落尘道长和萧薇薇,也思索起来。

“其实西部大族可是想岔了啊!”陈乐山继续说:

“着力培养西部和天下的人才,花钱出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人才即便走到天南海北,又怎么会不顾念助学之义呢?”

他如此一说,几人顿觉思维开阔了,周运启看着这个十几岁的书生,心中犹如惊涛骇浪翻滚,数百年来西部的困局,竟然被几句话轻易破解了。

他想到即便是自己,也只能依附于青北王,才能有一点立足之地。当初朝廷拆解大军,自己轻易地就被甩开,说到底可不是在朝中毫无底蕴吗?

想到以后,因为书院,因为陈乐山,西部的未来,周家的未来,他禁不住浑身都有些颤抖,这是改变历史的时刻了,他不顾身着甲胄,合身跪下:

“山主智慧如海,爱民若子,末将,不,小人愿意脱去军职,随侍先生左右。”

萧薇薇眨巴眨巴眼睛,乐山说了什么了,怎么把周运启激动成这样了?不就开个书院吗?

陈乐山扶起周运启:“将军切勿如此,你如今已经是西卫城主将,边关之事,也是不能轻视,不要顾此而失彼。”

他看着失望的周运启:“我所创书院,是不同的,并不只是儒家学说义理,更有小民生计之学,工匠行商,兵法韬略诸多学问,也是涵盖其中,这可不都是我儒家家学吗?”

真是一句话更比一句话惊人,周运启被惊呆了。

陈乐山笑笑看着他:“怎么,是不是有些怕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