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白话大唐 > 高祖6-霍邑之战

高祖6-霍邑之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农历7月4日,开始按计划向西谋取关中地区。这关中地区就是现在的陕西中部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西安、铜川、宝鸡一代,为什么要夺取关中地区呢?1群雄割据,大家的共同目标就是针对隋朝这个前正统政权,高祖直取关中隋朝势力范围,没有影响其他军阀势力范围,阻力最小。除此外,没有势力空地。就此扩大自己的人力、财力、粮草资源2西安是隋朝的旧都,隋炀帝的遗老大臣以及护卫部队都是关中人。3就近夺取,势力连成一片,不存在飞地。出发前,先安排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因为相对他年纪还小,就让他看家吧。七月五日,军队从太原出发,有兵三万。面对密密麻麻的割据势力,这三万才有它发挥的作用,要不说高祖的起事时机真是天机,想那高祖已到天命之年,足以比儿子老道,开世大唐,首当其功。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北进发,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隋朝关隘叫霍邑(今霍州临汾一带),当时留守长安的是隋炀帝的孙子杨侑,听闻义军逼近,忙派虎牙郎将宋老生、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抵御李渊。宋老生领兵2万驻守霍邑,屈突通屯兵数万永济西南。考虑到走大路临近霍邑10里就能被发现,就依山走小路而行,谁料走到灵石县,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一直不停,这小路坑坑洼洼,队伍一步一挨十分不便。,再往前走就是号称死亡谷的雀鼠谷,前军所在的位置叫贾胡堡是雀鼠谷北侧的隘口,南侧的关隘就是霍邑。这由北向南攻霍邑难,由南向北攻贾胡堡地势更险要。于是,就借这地势安营扎寨,心思等天好再走。恰值连续十天久雨不止。要不说人老顾虑多,高祖担心起来。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连天下雨,后勤保障能不能跟上?队伍中有人担心刘武周与突厥勾结要抄太原,担心自己的家眷。高祖还担心李密从山东侧翼袭我,尽管,征伐前做足了功课,密信李密,愿同李兄一同反隋,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我已50岁了,就想着成功后,你把我老家的封地给我做王,也算我不忘本了。种种言辞。不知道李密能不能不认我说辞。同长史裴寂说出自己的想法。敢情斐寂想的不出其右。要不说两人关系好的让人怀疑人生呢。随即,让后面侧翼骑兵作为先锋部队先走,闻讯,建成,世民入帐极力反对,建成申述厉害,多数人投奔我们是因为我们有夺天下的气势,还有很多人在观望,这是第一次同敌正规军主力作战,如果退却,那后续也就没有后续了。现在正值秋收时节,就近就可以取粮。刘武周还想着我们厮杀,他好以逸待劳呢。李密一心想拿下洛阳以捞得政治资本,怎么有时间理我们。世民插话道那宋老生我看并没有什么才能。这话我倒没看出别的,少年英雄的气势可以压倒一切。说到痛快处,世民哭着跑出了幕帐。李渊浑身一激灵:瞧我老糊涂了,当初起事全靠你们,如今成败也只能靠你们啊!赶紧的,你和你弟弟赶紧把现行撤退的部队给截回来。第二日,高祖就让亲信向部队散布说,夜里梦见有一位白衣老人到军门道“:我被霍山神派来谒见唐皇帝道‘:八月份雨止,军队从霍邑东南出发,我当救助军队。’”高祖道“:霍山神不欺骗赵无恤,难道会对不起我吗?”这里简单普及一下小典故。简单说吧,这个赵无恤是春秋末期人,与人打仗时处于下风,就有人搬来一长竹筒,上面写着某月某日我会帮你打败对手,署名霍山神,果不其然,那日就赢了。雨停之后,李渊军队迅速向霍邑进军,并包围了霍邑,但宋老生凭借坚城并不出战,意图以此来消耗李渊军队的锐气。李世民便带着几十个骑兵在城门口大骂宋老生,宋老生本身对李渊军存有轻视之意,便率领三万军士出城应战。此时,李渊正率领数骑兵赶来观摩隋军阵势,大将殷开山率领后军正准备吃饭,李渊急忙派人将后军招来,殷开山率领后军如期而至。李渊欲等军士吃完饭再战,李世民说:敌军好不容易出城了,打完再吃早饭。于是李渊李建成父子、以及李渊女婿柴绍率领主力在城东布阵,李世民和军头段志玄带领偏师在城南山后布阵(埋伏)。

宋老生从南城门出兵,径直进攻在城东布阵的李渊李建成父子,隋军很是势盛,一拥而上将唐军逼退,此时李渊女婿柴绍横刀跃马,率领军队杀入敌阵,才抵挡住隋军的攻势,稳定了李渊军阵脚。正当李渊君和隋军杀的难分难解之时,李世民和段志玄看准时机,从城南攻击宋老生后背,一边进攻一边大喊:宋老生已经被捉住了,隋军怎么还不投降?隋军一听主将被捉,赶紧收兵入东门,并将东门关闭。宋老生只好率领一支孤军向南门跑,不想马失前蹄坠入壕沟,李渊军大将刘弘基跃马急砍,将宋老生砍为两段。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城中隋军失去了主将,人心惶惶。城外李渊军士气大振,大家草草吃完饭一鼓而登,攻克霍邑。

此战中,李世民和段志玄带领的偏师人数并不多,以至于隋军反扑时,偏师难以支撑,李世民身先士卒,手握两刀,砍毙数十人,以至于两刀缺刃,易刀再战,才最终支持住局面。偏师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于战争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军头段志玄紧随李世民大战,最终取得了不世之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