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白话大唐 > 高祖3

高祖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起义烈火很快燃遍了黄河南北,隋炀帝所在的江都早已被割据没有时时消息。这里就需要提起一个人,刘文静。隋末时期他是太原市市长,可能读者质疑,那李渊不是直管太原吗?这里就需要解释一下了,怎么说呢?就好比吉林省里还有个吉林市呢。对吧?就是这样。当初李密随杨玄感造反获罪,刘文静受连带入狱。沾了什么光了呢?原来李密的原配是刘文静的妹妹。而李世民作为封疆大吏的公子哥自然和周边领导相识,关键是两人能说到一起去如此刘文静就认识到李世民的不凡,那时候,李世民同其他公子哥一样,愿穿一套白,俨然一个白马王子,但他骨子里就透着大丈夫的性格,豁达,有谋略,好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向往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敢为天下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作为贵族,李世民也很专注到一些王道之术。这可是平民百姓家所了解不到的。所以,刘文静很喜欢这个忘年交。反过来,李世民又特别认同刘文静,从史书就能多少看出端倪,李世民多次征战都愿意带着刘文静,有次途中得病,也把兵权交于刘文静代管。文史写刘文静多正面描述。刘文静死后,李世民当政给他牌位列入太庙。无不说明问题。再回来说到刘文静获罪后,并没有押解京城,只是连带获罪,人多了去了。所以就地收监。平常同李家关系那么好,在狱中就是没有自由,也不会造什么刑罚的罪。这天来了一个人,带着酒菜专门来看他,你倒是谁呀?不是别人,正是忘年交李世民。他来干嘛?现在恰是非常时期,李世民这个急呀,就想听听刘文静的想法,现在该怎么做?想想这年617年,李世民18岁,那时的年轻人还会比现在的人早熟?我是不信的。如此看,早期的李世民没少受刘文静的影响。当下,李世民先把现在的局势原原本本的向刘文静陈述了一遍,生怕落下什么细节,听后,刘文静眼睛一亮,对李世民说到,事不宜迟,机不可失,接着托盘说出自己审视已久观点,现在正是起兵之际,早了也不是,晚了也不是。早了,众矢之的。晚了,别人都成气候了,有什么用。治国如烹小鲜,夺天下也需要拿捏尺度分寸,把握契机。接着刘文静说到:‘’我在太原深耕多年,积累了些人脉,况且,此处,既是你爸老家,也是吉祥之地。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仔细想想,咱这周边都是兵荒马乱,唯独咱这安定声息,所以逃难的人都汇聚到这里来了,假以时日,你父亲振臂一呼,家乡的人一定会支持不用说,汇集的逃难人呢,有希望人带他们平定家乡的,有希望报仇雪恨的。你们家族又是皇亲国戚,出师有名。我估算了一下,我出去能汇集10万余众,加上你父亲手里3万兵甲,直捣长安,抢夺先机,如此这般,不出半年,就能夺取隋朝江山。”李世民听的是心潮澎湃,脑海里满是瑰丽的画面。转念,他又冷静下来,怎么能让你出去呢?刘文静应道,这不难,你可找裴寂,让他美言。这裴寂是谁呢?他是隋炀帝的离宫晋阳宫的副总经理,正得是李渊挂职,实际都是斐寂主持工作。两人关系甚好,已经超出了工作关系,你想想两个经常在一起喝酒洗澡的,甚至把景阳宫的宫女送给李渊玩(那可是冒杀头危险的),你说关系会怎样。于是,李世民就找了个就搭上关系的人找斐寂打麻将,硬生生输掉一大笔钱,这斐寂就明白了,肯定有事求他,知晓二公子求他,也就顺水推舟了。李渊本就了解刘静文,有了斐寂这层关系,放出来也就顺利成章了。依我看,李渊心理本就有反意,但他是个求稳的人,如果说李渊同斐寂是私交的话,那他同刘文静的关系更多的是看中他的才能。李世民倡议李渊起兵的耳边风是不会少的,只是李渊在上层混了多年,了解他的表兄弟秉性,也不待见自己。不想事情败露,或者详装不肯,或者闭口不语。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世民找刘文静商议后,刘文静找到了斐寂,陈述道,晋阳宫宫女伺寝留守的事,我都知道了,别人还会不知道吗?传到隋炀帝那,就有你好看的了。斐寂大惊失色,他本是个懦弱的人,听此言不知所措。刘文静陈诉完厉害,指出当务之急,先下手为强,与其坐守待毙,不如赢得先机。于是乎,三人对李渊苦苦相劝,李渊总是秘而不宣。不是他不想,他在等待一个理由,待到时机成熟,他心中自有主意。不久,机会来了,山西大同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的警卫部队司令叫刘武周,占据了在山西宁武县汾阳宫举兵造反。这把机会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