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白话大唐 > 高祖

高祖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初谥太武皇帝(这里看李世民封其父谥号并没高大上,一个武字了得,作为隋朝的皇亲国戚的李渊,是你夺取了隋朝政权,玄武门事变也算是克定内乱。实际上反隋行为是李世民诱逼父亲做出来的,玄武事变也是李世民一手所做。这也就是强人所为吧,这都后话),高宗加神尧皇帝,玄宗加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太平御览》简作神尧皇帝。通常称作唐高祖。其血缘先祖为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刑法部长,那时的刑法部长叫大理,所以就以官名理字作为家族的姓氏,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理利贞随母亲逃难,因沿途食李子得以保命,一来为躲避追杀,二来为报李树果腹之恩,于是就改理为李姓。这些都不重要,要点是逃到河南定居后,休养生息,其后代诞生一个大人物,老子。他是李利贞的十一世孙,原名李耳。想来皇帝也需要攀龙附凤,锦上添花,荣誉不怕多,反正压不死人。这李家王朝还攀上了汉朝李广为宗亲,也无从考证。他这一支人脉是从河北迁到甘肃。后期,从晋朝到隋朝,一直在西北地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据可查说起吧,李渊是西凉武昭王李詗(又作李暠)的七世孙,祖先是甘肃临洮人,创立了十六国中的西凉国。从小好学,通今博古,长于诗赋,为人沉着机敏,宽容和善,精通兵法,练就一身武艺。李诇曾告诫儿子李让说:“以后做一切事情都应当谨小慎微,不能凭自己的爱憎决定赏罚; 更不能亲近阿谀奉承的人,疏远刚直不阿的人; 对大权要紧紧抓在自己的手里,不能被其他人所左右; 对下面的意见,应当认真听取,对部下的毁誉之辞,应当认真分析,仔细辨别;处理诉讼案件时,应慎之又慎,不能造成冤假错案。从这能不能看到李世民身上的影子。不得不说基因很强大呀。李詗的长子作为太子因病早逝,就由李歆成为西凉第二代君主。李歆在位执法严厉,又好大兴土木,摒弃父亲遗风,不听母亲和忠臣苦劝,伺机攻打北凉,失败后无颜面对,硬克敌军,活生生战死。想来,西凉地少人稀,四面割据。没有做到因势利导,对民休养生息,失败自然是因果的事。李歆的第三子叫李重耳,是李渊的天祖父,西凉国亡而奔刘宋,后又归后魏(北魏),历任恒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一生奔波流离,鏖战四处。李重耳生了儿子李熙,曾任金门镇将,领豪杰镇守武川。李熙的儿子李天锡(一说赐),曾任主管魏国中央司仪警卫部队的领导。李天锡(赐)的儿子叫李虎,被西魏皇帝任命为八位最高军事领导人之一,这八位中还有后来的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瓦岗寨首领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三个女儿分别成为北周、隋朝、唐朝三位皇后的独孤信(一说是刘秀后人,原姓刘)。皇帝赐姓为大野氏。等到宇文泰登基,追封李虎为唐国公,到隋文帝为相国,还复本姓为李。李虎有个儿子排行老三叫李昞,也就是李渊的父亲。对双亲很是孝敬,性格内敛,有思想。受父亲影响练得一身武艺,善使长枪,拦拿扎枪法功底扎实,舞起来好似蛟龙出水,十几人近不得身。射箭水平也堪称一绝,能拉硬功,百步穿钱。十几岁就能骑上骏马。后追随父亲南征北战,战斗中几次保护,深受父亲喜欢。东西魏时,两国经常发生战争,他在父亲麾下经常参加战斗。一次交战中,西魏少帅宇文觉被东魏高洋打败,一路拼命逃跑,后边紧追不放,眼看宇文觉就有生命危险。李昞手疾眼快,搭箭射去,正中高洋左臂,险些落马,宇文觉因此得救,回朝后升李昞为将军。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看李昞英勇有为,相貌堂堂,托人向李虎家求婚,将四女儿独孤氏许配给李昞,婚后他俩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北周建立后,宇文觉坐了皇位,他和李昞成了连襟亲家,伽彩常入宫参见姐姐伽兰。李昞被任命为安州(今湖北安陆)总管,他携妻上任,妻子伽彩贤淑聪慧,经常给李昞出谋划策,使他把安州管理得五业兴旺,一方平安,很受皇上和大臣们赏识,都夸他治业有方。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父亲李虎去世,李昞世袭了唐国公爵位,加封为柱国大将军。皇上多次派他领兵攻打北齐,他都能出奇制胜,打败敌人,凯旋而归,因此多次受到皇上的封赏,为国家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公元568年),派李昞带兵驻守咸阳,以保京城长安的安全。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李昞病故,享年59岁,葬于咸阳。为父去世时,作为小儿子的李渊才6岁。母亲是独孤信的四姑娘,由于不是庶出,在姑娘的时候就觉得相比于姐妹低人一等,所以性格乖戾敏感,伺候的丫鬟都害怕她。原本是要七姑娘嫁给李家,不想工于心机的四姑娘抢了她的未婚夫,只因为李家实力强。七姑娘就嫁给了原本实力不如李家的隋朝开国皇帝。传说七姑娘也厉害,不允许夫婿杨坚有其他妾妃,杨坚的几个孩子都是她所生的。我却不以为然,封建帝制,又是开国皇帝,怎么会是妻管严呢,看来只能说明杨坚深爱妻子且不为昏君,另说七姑娘也是貌美如花。女儿都能嫁到好人家,一定遗传了父亲的容貌,父亲俊颜,母亲还会差哪去。如此他们的父亲不愧被称为当代第二美男。按史料估算,李渊父亲应该比母亲大二十几岁,有了这个小儿子,李昞很是疼爱,即使远赴安州任职,也愿意把李渊带在身边,并把他送入当地乡学接受启蒙教育,所以除在长安以外,幼年的李渊是在安州(湖北安陆市隶属孝感市)渡过一段时期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