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太史信列传 > 一百二十八、鹊桥会

一百二十八、鹊桥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师父,轻点儿,轻点儿,”耳朵被秦道士扭住,太史信连忙求饶,“徒弟知错了。”

秦道士的出现让崔羽彤等人大吃一惊。尤其是小羽和墨儿,她们刚才觉得自己是分神买东西,因而没能及时察觉太史信和李霜的靠近。这次已经是集中精神了,竟然没发现这么个大活人的已经近身。这个人的身手显然比太史信还好得多。

太史信好不容易挣脱了秦道士的“魔爪”,连忙轻声为他介绍崔羽彤一行人:“师父,这是崔羽彤崔大人。崔大人,这是我师父。”

崔羽彤听到秦道士乃是太史信的师父,微微行礼。秦道士还礼。

太史信又介绍小羽和墨儿:“这是小羽和墨儿,崔大人从帝都带来的护卫。”

小羽和墨儿一起向秦道士施礼。秦道士还礼,冷不丁说了一句:“代我向灵雪仙尊问好。”

小羽和墨儿的震惊更胜刚才。她们的师父自称“灵雪子”,处世极为低调,只有几个入室弟子知道师父曾被称为“灵雪仙尊”,想不到这不请自来的家伙居然也知道。

正如文人雅士有表字、雅号,江湖中人往往也有个响亮的称号,比如梁山泊那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有的绰称号是某个习惯特点的生动描绘,比如秦道士的江湖称号是“十年醉”,意思是他有相当一段时间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有的称号和当事人的成名武艺相关,比如丐帮某个倒霉帮主号称“金银掌”,意思是他掌法不凡(结果这货只学会了降龙十二掌,被反派用掌法被打死了);有的称号和当事人的长相特点有关,比如某个江湖商人被成为“姬胖”,因为他就是个胖子(这胖子扣手指头只能数到二)。江湖中人为了名头响亮,称号往往言过其实。秦道士就跟太史信吐槽,说梁山泊里名不副实的烂货挺多,比如什么“赛仁贵”郭盛、“小温侯”吕方、“小霸王”周通,薛仁贵、吕布、项羽武艺之强都是史书留名的,而郭盛、吕方、周通武功稀烂,竟然有脸顶着这些称号。太史信虽然不知道“灵雪仙尊”是何方人物,但能被自己的师父称呼为“仙尊”的,想来绝不是凡夫俗子。

“参见道长。”秦惠卿行礼。她此前就和秦道士相识,只是此时再相见,心底当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秦道士点点头,把一封信拿给秦惠卿。

“见过师父,”李霜乖巧地行礼,“奴家李霜,是太史公子的贴身侍女。”

秦道士似笑非笑:“我这徒弟性子不好,想要贴他的身可不容易。”

太史信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连忙岔开话题:“师父,您也来并州城看‘华服大赏’吗?”

“那当然,”秦道士摸摸下巴上没几根的胡子,“全戎在并州把节庆搞得有生有色,为师也来看看。今天在小摊上买了个玉佩,听说正是全戎重金悬赏的东西。我刚从他那里领赏了。”

听到玉佩,崔羽彤顿时来了兴趣:“不知是什么样的玉佩,能否说来让在下听听?”

“玉佩还挺好看的,”秦道士把玉佩的样子描述了一下,“本来贫道还想拿回去送给夫人,可是全戎毕竟和贫道有些交情,还是把玉佩还给他吧。”

崔羽彤能够肯定,秦道士描述的,正是作为女皇信物的玉佩!她根本没留意秦道士后来说了什么,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秦惠卿。秦惠卿微微点头,意思是会去找全戎要玉佩。“没事儿了吧,没事儿我去看‘鹊桥会’啦,过了钟点就看不到了。”秦道士抬头看向远方半空中的光带,撒丫子就走。崔羽彤连忙带着众人跟上,朝着乌央乌央的人群走去。

走近人群,大家才发现刚才半空中的光带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前方是一段高大的城墙,墙边上排列着成百上千个灯笼,这些灯笼当真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冷光闪闪。在黑乎乎城墙的背景下,远远望去,密集的灯笼灿然如同悬在空中的银河。

“不知是谁有这样的奇巧心思,居然把银河都做出来了。”李霜感慨,又不动声色地挽住了太史信。

崔羽彤略加思索,就明白了这一路上反常中的缘由:原来,彩灯被挂在齐腰的高度,灯光就不会对城墙上的“银河”产生光干扰。

一个人影静静地伫立在城墙的一端。看阴影,似乎是男性打扮,这应该就是装扮的牛郎吧。

“不知鹊桥是什么样子。”小羽满怀期待地看向墨儿,半月形的笑眼闪着晶莹的光。

忽然乐曲声起,一群喜鹊振翅高飞。四道光柱射向半空,聚集在一起,照亮了一个窈窕的倩影。虽然观众看不清那女子的面容,但能看出她穿着素纱衣裙,手举纸伞,衣袂被风吹动,仙气十足,想必这就是“织女”了。那“织女”在光柱的映照下从半空中走下来,缓步走向“牛郎”。

围观群众一片惊叹:“哇,仙女下凡”、“她怎么能在半空中走”、“织女好看”。

“道长,”崔羽彤刚想再问秦道士两句,发现对方已经没了踪影,“人呢?”

太史信苦笑:“我师父平常就是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的,他想要见我的时候就会出现,他消失了,我也找不到。”

崔羽彤看了太史信一眼,若有所思。

“鹊桥会”的表演还在继续。“织女”走到“牛郎”身边,拉起“牛郎”的手,在光柱的聚焦之下起舞。“织女”身姿轻盈,飘逸的身形带动裙裾一起舞动,翩然若仙;“牛郎”一身农夫装扮,翻滚跳跃,动作力量感十足。配合着二人的舞步,清越的女声响起:“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唱的是秦观《鹊桥仙》。奇特之处在于围观群众听不出歌声的来源,仿佛歌声从四面八方而来。许多观众虽然不懂得唱词的含义,但为深情的歌声打动,被默契的舞蹈感染,都不再言语,甚至眯起眼来入了迷。一时间,只剩下歌声在天地间唱响,更显清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