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太史信列传 > 九十三、百姓吃饱,便是天下

九十三、百姓吃饱,便是天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们见过穿着丧服上任的官员麽?

与被发配到上郡当县令的太史信不同,新任并州牧全戎无论怎么看都是春风得意的典型。这样的官员上任,理应大宴宾客,为帝都高官送上厚礼,拜会地方豪强,至少也要放一百万响的鞭炮庆祝庆祝。

上任当天,全戎一身丧服出现在并州主要官员面前。在场的人震惊,远在帝都的女皇秦峻得知后同样震惊。

全戎宣读圣旨:“女皇陛下体恤并州百姓屡遭战祸,今年并州全境赋税减半征收。”官吏们山呼万岁,协助全戎完成职权交接。全戎让随从拿出一件件丧服分发给众人,带着并州主要官员祭奠殉难军民。他并不擅长诗文,多年来虽然会背屈原的《国殇》,即使领军为将,对于其中的感情也没有很深刻的体会。但是在这次祭奠军民时,全戎忽然有了空前的使命感:死者已去,而身为并州牧的自己要让活下来的人过上好日子。

霍慎行阵亡后,柳瑶害怕全戎悲痛伤身,专门请滑稽戏班子来给全戎解闷。那时候的滑稽戏多是对经典剧目的喜感演绎。柳瑶请来的戏班子演绎的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丞相(诸葛亮)和王司徒(王朗)在两军阵前辩论的片段,其中有句戏文对全戎触动很大:“百姓吃饱,便是天下”。

全戎之前主政朔方,把这座军事要塞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商贸城市,赋税收入增长数倍,不仅解决了朔方本地驻军及本部兵马的各项开支,更从经济上支持了并州乃至整个帝国。朔方虽然没有出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情景,但当地百姓走投无路之时还能喝上公家的稀粥——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地方官了不起的功绩了。

成为并州牧之后,全戎希望能够让治下百姓都能吃上饭。首先,让那些亲人为国捐躯的军烈属吃上饭。全戎很快发现,看起来如此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并州做起来,居然不是那么容易。

古时候为国捐躯的将士,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马革裹尸还”,死者带着对故土的不舍被就近掩埋甚至暴尸荒野。全戎立下规矩:为手下战死的亲兵收尸,把他们的骨灰带回去。

领着并州主要官员祭祀完死难军民后,全戎遣散众人,不换衣服,捧着一个骨灰坛就出了城。有个名叫“小六”的阵亡亲兵,家就在并州城外。

小六家里是地道的农民,家里靠种着几亩地维持生计,父母妻儿一家四口都挤在两间破房子中。全戎上次路过小六家附近,寻思着等小六立下战功,就给他家盖几间新房,没想到房子还没盖,小六人就不在了。

全戎带着几个亲兵一起往小六家里赶,老远就看到小六家门口围了很多人,心中一惊,下令全员加速前进。到了门口,几人一起下马,撞开阻挡的人,走向小六的家人。

小六的父母妻儿都被人按在地上,一个头发乱糟糟的中年混混用脚使劲踩着小六老母的脑袋:“让你们再不识抬举,找死……”

全戎抓住中年混混的头发,把他甩向墙壁。随行的亲兵也拉着其他恶棍开打。

全戎把小六的母亲扶起来,把骨灰坛给她:“大娘,小六,回来了……”

虽然早已知道儿子战死的消息,小六的母亲依然泪如雨下:“儿啊,你可回来了……”小六的父亲和妻儿也泣不成声。

全戎心下恻然,但知道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问小六的母亲:“大娘,这些杂碎是怎么回事?”

小六的母亲边哭边说:“城里的万老爷,要强占俺们的地……”说话间一个石头飞过来,打碎了骨灰坛。小六的骨灰撒到了地上。

全戎回身,看到中年混混一脸嚣张:“万老爷看中了你们家的地,就得识抬举。儿子当兵了不起啊,死鬼一个。”

全戎走向中年混混。混混拿出一把刀指着全戎:“你过来啊,我扎死你!”全戎夺下刀,又把中年混混摔了出去。

这时候不知从哪里赶来一队官兵,将全戎一行围住。中年混混凑到领头的军官身边:“大人,就是这几个人,持刀行凶,快抓住他们!”

那领头的军官立刻冲着全戎大吼:“放下兵器,束手就擒!”见全戎没有动的意思,那军官指挥手下竖起长枪。这是并州城防营的部分官兵,他们的职责原本是守卫城池,协助衙役整顿治安,此时却成了地痞无赖的同类。

全戎身后的一个亲兵拿出一个短笛一样的东西,吹起来,发出长短不一的急促声音。很快,不远处的树林响起了同样的声音,随后声音越传越远。

中年混混有恃无恐地跑到全戎面前:“哟,你这孙子穿着丧服,手下还会吹响器,是给你老子奔丧的吧?”混混又指指小六的家人:“你挺能打是吧,等你不在的时候,我一个一个弄死他们。”

城防营军官领着手下步步紧逼,全戎的亲兵们都掏出了连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