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那年,大魏 > 002末日王朝

002末日王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袁老板成为大将军掾属后,利用何进急于笼络人才的心里,大量推荐安插亲信,在何进的势力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势力网。陈琳任大将军主簿,伍孚任东曹属,何颙为北军中候。

袁绍老板等人竭力鼓动何进诛杀宦官,让何家与宦官集团彻底决裂。对于袁绍的建议,何进表面应承,但实际持观望状态。何进并不是傻子,况且还有一个何皇后在后面指挥,不会贸然行动。在前朝宦官势力较弱时,外戚和士族常常斗得你死我活。此时的何家,要想保住地位,暂时还离不开宦官集团的支持,否则就失去了与士人们讨价还价的本钱。

袁老板对何进虽然失望,但也只能忍耐。

188年8月,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一年,西园八校尉成立了。

至于为什么成立西园八校尉。

何进兵权的日益强大让刘宏产生担忧,刘宏虽然昏庸,但在晚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立太子的问题,刘宏有两个儿子,长子是何皇后生的刘辩,幼子是王美人生的刘协,何皇后出于嫉妒毒死了王美人,汉灵帝一气之下想要废除了何皇后,幸亏是宦官们向汉灵帝求情并向汉灵帝上交了大量的钱财,才保住了皇后之位,这也是后来何进要杀宦官时何皇后不同意的原因。

汉灵帝很喜欢聪明伶俐的幼子刘协,但何皇后的儿子刘辩是长子,再加上何进是大将军,又是刘辩的舅舅,所以刘宏对于继承人的人选也一直犹犹豫豫地没有决定下来,刘宏很矛盾,如果立自己喜欢的刘协,又担心蹇硕敌不过大将军何进与何皇后,如果立刘辩,自己又不甘心。

在不甘心的心理下,刘宏另辟蹊径,设置西园八校尉。从刘宏任命蹇硕为西园八校尉的最高领导就能看出: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的目的就是为了抬高蹇硕的地位,以方便让蹇硕扶植自己喜欢的儿子刘协为帝。

他先抬高蹇硕的地位,让蹇硕的官职在大将军何进之上,然后一步一步培养蹇硕,以方便支持刘协为帝,因为刘宏要一步一步拿掉何进和何皇后,才能真正立刘协为帝,否则就算立了刘协,也会被从帝位上赶下来。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89年,刘宏就挂了,立刘协为太子的程序还没有完成,刘宏在临死前告知蹇硕仍然要想方设法立刘协为帝。但是这个时候汉灵帝挂了,蹇硕只能孤军奋战,于是蹇硕假意派人召何进进宫商议,准备借机杀掉何进,再立皇子刘协登基。

计划一切顺利,中途被蹇硕的司马潘隐暗中示意,何进立即明白,逃出宫中躲到了自己控制的军营中。

计划失败,之后14岁的刘辩因为是嫡长子被立为皇帝。然后,何进开始反击,一举诛杀十常侍。

在东汉时期,有着这样一种现象。宦官和外戚互相争斗,可能中间会有和好的时期,但还是争斗的时间多。皇帝年龄小,太后掌握政柄,找本家兄弟,外戚就起来了;小皇帝长大了,想要亲政了,但是外戚不给,于是小皇帝找自己最亲近的宦官干掉外戚,这回宦官又得势了。

另外有一点,宦官和士大夫的关系也很恶劣。宦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受士大夫的歧视,宦官和他们的家庭、党羽本身干的也不是人事,更受到这些以激浊扬清、臧否人物、褒贬时政为己任的士大夫的批评。何进和袁绍等人在汉灵帝去世之后,和宦官进行火并,这件事把三者的关系都包含了进来。

在汉桓帝、汉灵帝时期,宦官是很得势的,汉桓帝是因为宦官帮助自己铲除了外戚,汉灵帝则是因为年龄太小,和宦官的感情更深厚一些。

等到汉灵帝去世,又有一个小皇帝上位了,就是少帝刘辩。刘辩肯定无法亲自执政,权力又出现真空状态。外戚和宦官,包括太后都想要染指这个权力,那很自然地出现外戚与宦官争斗的事情。

而士大夫对宦官的情感比外戚和宦官更加恶劣,汉桓帝、汉灵帝时期的两次“党锢之祸”就是因为士大夫和宦官的矛盾产生的,而且最后都是宦官获得了胜利。尤其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对士大夫进行了非常残酷地迫害。

这个时候外戚要干掉宦官,士大夫当然也要搭一把手,成为外戚的力量,他们在这件事上非常的积极。于是作为外戚的何进和作为士大夫代表的袁绍、袁术就联合在了一起,谋划铲除宦官的计划。

《后汉书·何进传》:“(何进)及秉朝政,阴规诛之。袁绍亦素有谋……进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宠贵……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铲除宦官的困难:何进和何太后窝里斗

当时何进身为大将军,名义上是最高的武职。另一方面汉灵帝宠信宦官蹇硕,令蹇硕成为西园八校尉的元帅,掌握禁兵。而且从汉灵帝的规定上,大将军何进也要受蹇硕的领属。不过汉灵帝去世以后,这种优势就荡然无存。

名义上曹操、袁绍都是蹇硕的下属,但他谁也指挥不动。外加上宦官中间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还有一些何进的支持者。很显然的,在何进和蹇硕的争斗中,何进获得胜利,杀死蹇硕,统领他的禁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