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记仇小师妹靠砸钱飞升了 > 第200章 我试试?

第200章 我试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巴林草原,岁岁枯荣,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在这片土地上的兴盛、衰亡,闪烁着他们眺望南方的野望,那里是中原的繁华。

唐朝末年,一个叫耶律阿保机的强大男人带领契丹八部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征战,统一了草原各部。公元九一六年,耶律阿保机效法中原,正式称帝,国号为“契丹”,建元神册。

公元九一八年,耶律阿保机下诏取“天梯、蒙国、别鲁等三山之势”,选定“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之地营建皇都,耗时百日而成,可谓神速。

这是北方游牧民族在草原上首次建都。

公元九三八年,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大辽,同时,改皇都之名为上京,府曰临潢,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扩建。

上京城分南北,呈日字形。北城为皇城,为契丹人所居,城墙高三丈,有楼橹,有马面,呈六边形,周长十二里,分外城和内城,是皇帝理政和居住的地方。位于皇城中间略偏东北是大内建筑群,地势居高临下,是皇城中的宫殿区,建有开皇、宣政、安德、五銮四大殿。建在小山丘上的开皇殿是宫城最为雄伟的建筑,在它北面,是排列整齐的后宫。在建筑群的中部,有东西横街,把大内分成南北两枢密院。

大内只在南面设三门,正中承天门,左右为西华门与东华门。

皇城虽仿效中原都城,但并不对称,宫城以北以及各建筑群之间还有大片空地,用来搭架毡帐,供契丹贵族居住。

皇城共有四座城门,东为安东门,南为大顺门,西为乾德门,北为拱辰门。每座城门均有瓮城。大顺门有一条十米宽的大道与宫城承天门相通。

南城为汉城,以皇城南墙为北墙,其他三面城墙高两丈,无马面等防御建筑,东有迎春门与雁儿门,西有金凤门与西雁儿门,南有顺阳门和南福门。

汉城为正方形,周长近十二里,是汉人及其他民族居住之地。有南北大街连通顺阳门与大顺门。还有东西向的横街,街两边有望楼一样的对称建筑,称为市楼,驻有契丹士兵用以监视汉人及其他民族。市楼下有市肆,十分热闹。

上京,人口众多、商业繁华,是草原上盛极一时的大都市。汉城内商肆林立、人流如织,名酒、丝绸、瓷器、茶叶、蔬果及各种珍奇货色均有出售,并有夜市。大辽皇帝,常在夜晚微服私访汉城,饮酒观市、与民同乐。除契丹人、汉人之外,还有大量来自西域、高丽、女真和日本等地的商客云集。回鹘、吐蕃等国使臣,也往来上京不绝。

上京城背山面水,南北城各临河水。东西向的白音戈洛河自南北城之间穿过,大顺门以桥与南城相连。而汉城南墙外,同样有从西流来的潢河经过。

作为辽国第一座都城,真正的都城,地位自然不同于四大陪都,驻守的军队在五京中也最多。

除了上京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司的一万二千汉军,还有驻守上京皇城的宫分军一万五千人,五院、六院的部族军二万人。另外,居住在皇城的契丹贵族,扈从私兵若集中起来也有近万人。

这近六万是受过正式操训的军队,按照辽国男丁皆隶兵籍的军制,随便凑一下,也能再整出几万人的大军来。

萧仲恭自泰州败退,也收起了收复失地的心思,一心据守上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