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记仇小师妹靠砸钱飞升了 > 第233章 我带你走

第233章 我带你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宋朝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它的重文轻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

但事实上,宋朝内部的稳固正是因为这套制度而远胜前代后朝,并不能简单的否定。只能说,这套制度在强大的外敌面前,有天生的缺陷,而宋朝,刚好又生不逢时,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接连崛起,虎视中原。

正是在这种制度下,皇帝与太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得以最大限度的缓解,皇帝与太子的生死天敌关系才不会凸显。

只要拥有正当名位,不需要强大的守护力量,雄厚的自家班底,也可以顺利即位,执掌朝政,这便是大宋的底子。

皇帝不用面临两难的选择,日夜不安。既担心太子势弱,压不住重臣,又担心太子羽翼丰满,对自己皇位造成危胁。皇帝也不用处心积虑从皇子中挑选人出来与太子争锋,既是牵制平衡,又有磨刀之意。

宋朝的皇家,算得上历史上最有温情的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场景并不少见。不象其他朝代,太子、皇帝、皇子之间,为了皇位费尽心机,动不动便有流血之厄。

如今的大宋,只须盯着些几位手握重兵的将领,内部并无其他隐患。

以赵佶如今的威望与朝廷的掌控力,又有大金这个强敌在,相信军队暂时也不会出问题。

赵佶静下心来,开始认真考虑太子之选。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赵佶自然不相信大宋便能雄踞四海,传承百代。

当然,若是能让大宋提前进入热兵器时代,又能提前发明蒸汽机,进入工业时代,至少中原不用再担心北方游牧民族这个历代大敌,只要制度得当,大宋肯定能多活很多年。

至少,要保证自己退位后,能够保证余生与众位娘子能安稳逍遥。

赵佶心境渐明,已不再纠结于到底这个皇子算不算自己真正的儿子这个理不清的糊涂事。

赵桓如果能争气点,以嫡长子身份立为太子,自然是最好的。

赵楷其实很不错,不过太恣意放肆了些,若能收敛些便好了。

赵政,现在不错,只是年龄太小,还未定性。

“富贵,给每位十四岁以上的皇子府上挑选十位宫女过去服侍着。”赵佶突然想到了历史上儿子赵构用的招术,先借过来用用。

王富贵自然不会去想官家的用意,领旨照办就是了。

赵佶重提太子选立之事,令朝臣有些意外,唯有枢相们知道,灭金之战若不顺利,官家很有可能亲征。所以必须先立太子以安人心,以镇朝廷。

对于二院宰执们来说,仍然倾向于立嫡长子为太子。

立贤这事,听着靠谱,实则最是扯淡。因为,所谓贤明,皆是人之主观认定,并无客观标准。而且人性善变,今日贤明,明日便可能昏聩。贤明这东西,不到盖棺论定,谁也不知道。事后诸葛亮,是后来人的论判,在事情发生之时,可能评价完全相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