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据北:我在元末搞起义 > 第2章 采办物资

第2章 采办物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提到马不免要多说几句。

中原地区是不产马的,尤其战马。除了高官显贵能花重金买到优良的马匹外,一般人是没有能力的。

虽然民间依然有很多马,但那些都是劣马,根本没法做战马,甚至一般的长途骑行都不如驴或骡子好用。民间的马大多数都只能用来杂交生骡子或者干粗活。

很多人以为马再次也比驴强点儿吧?如果单讲奔跑速度确实强点儿,不过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又不是打仗,不是只追求单一速度的。

马的生理构造和其他大型牲畜不同,它就一个胃吃的快拉的也快,所以要不停地吃,没法像牛那样先啃饱一肚子草回家再慢慢反刍细细咀嚼,除非喂豆子或粟之类能量高的精饲料。

北宋王安石变法就要求百姓分散承包来养军马,这注定是要失败的,普通农民不可能养出合格的军马来。

周德清骑的就是他几年前买的一匹驽马,相较军马差远了,不过比普通人家养干粗活的劣马强得多。

周德清二人一个多时辰到了县城,他们自然是先去二叔周若辉的药材铺。

药铺在进城拐弯儿后的一条街道上,门面约两丈宽窄,靠墙的是药柜,前面是黑漆的柜台。

周德清见没客人在场,于是进门便叫了一声二叔,周若辉抬头一看是侄子来了立马翻开柜台的挡板迎了过来。

二人在墙边的桌子旁坐定,伙计随后沏了两杯茶端上来。

周若辉问道:“你这从家里刚到县城就奔我这儿来了,是有什么事儿吗?”

周德清笑了笑说道:“二叔真是细致入微啊,一眼就看出我有事儿。”

周若辉哈哈笑了几声端杯饮茶等着侄子继续往下说。

周德清接着说道:“入秋后,官府征集了很多人去修黄河大堤,咱们乡里正和刘家集那边儿准备采办些药材、粮食以及其他急缺的物资运送过去,我爹把这事儿应承了下来着我去办。

我这不是采办东西来了嘛!先来你这儿看看有多少伤寒、跌打的药材。”

周若辉放下茶碗沉思了片刻说道:“伤寒、跌打的病人很多,所以我们备的药材也不少。

如果只是周家庄刘家集这几百号人用肯定是够的,壮汉子伤寒发病的应该不多,跌打和止血的要多准备些。”

周德清奉承道:“还是二叔想得周到啊,眼看渐渐天寒土硬,跌撞磕碰肯定时有发生,没有瘟疫传染量他们精壮的汉子也不会有几个伤寒。确实要多备些跌打止血的药材”

周若辉笑着说道:“那这药材的事儿算是定了,眼看着晌午了,等会儿咱们一起吃个饭吧,正好德汶也刚采办完回来。我让伙计告诉你二婶中午多弄几个菜。”

“嗯,药材有二叔你在问题不大。现在时间还早,我先去铁匠铺、皮具店转转,等会儿中午回来吃饭。”

周德清说完就站起来告别二叔往门外走去。

此县叫中牟县,紧邻黄河,是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发生地。

中牟县虽然不大却也繁华多彩,街上行人络绎不绝擦肩接踵,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店铺的挑出的幌子也随风浮动。

元朝不怎么懂农业,并不像其他朝代那样重农抑商,所以商业一度很繁荣,这个县城可见一斑。

这三年多周德清已多次来过县城,街道的情况他是了如指掌,没多大一会儿功夫他就到了铁匠铺。

“王师傅,忙着呢!哟,还是你这儿暖和啊。”周德清笑着跟老铁匠打了个招呼。

王师傅也是个爽朗的人,边敲打烧红的坯子边应声儿道:“那可不!咱这儿别的好处没有,就是他娘的暖和,全城也就泰祥楼的后厨能跟我这儿比。”

周德清和伙计们都哈哈笑了一阵,笑声与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混成一片。

老铁匠把手里的活儿交给徒弟,转过炉子到周德清近前问道:“周大少爷来我这啥事儿啊?总不是来烤火取暖的吧?”

周德清笑着回道:“我来你这铁匠铺能干啥啊?当然是来置办些铁器。”

“往日缺些锄头、镰刀啥的都是仆人来买几件,现在怎么劳大少爷您亲自过来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