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修仙密码:解密神仙谱 > 24土德真君:中央镇星真皇君,操纵命运之星

24土德真君:中央镇星真皇君,操纵命运之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全称“中央土德地侯镇星星君”。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还丹众仙论》曰:“镇星者,土也,受火土宿之。” 中央镇星真皇君,名藏睦,字躭延。”此名目又见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及《太上飞步五星经》等书中。土德真君在文学当中出现的寥寥无几,对其知之不详。五德真君又称五炁真君、五星君、五曜星君,是道教的五位星神,五星七曜星君,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源于古时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指日、月及五星。五星为岁星、荧惑星、太白星、辰星、镇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日、月,合称七曜。道教尊七曜为神,名为星君。古人相信天人感应,故民间认为每人均有一颗星宿值年,此人一年的命运,都操在该星君之手。

日、月及五星之崇拜,起源很古。西汉以前,雍州即有专门祭祀它们的祠庙。两汉时,多据星象以占验人事。现存纬书辑文中,即多以日、月、五星运行之位置及表露之颜色等,以预言人事之吉凶。道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以姓氏、服色,赋予威权职掌,使之具有完全的拟人神表征而崇拜之。道教以日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以月为夜明之神,称名月宫**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

晴朗的夜晚,空中布满了繁星,宛如钉在天顶的无数颗银钉。其中恒星总眨巴着眼睛,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恒定;行星瞪着眼睛,经常移动位置;彗星形状怪异,好像一把扫帚;流星一闪而过,消失在茫茫夜空……在上古时代,原始人类就注意到了星星。人们觉得星星既高不可攀,又神秘莫测,便敬畏星星,从而产生了对星星的崇拜。

先民们认为,既然天上有千千万万颗星,地下有千千万万个人,那么星星和人的关系一定是互相对应的。这个观念经历了无数世代,一直留传至今。笔者在童年时,常听老人们说:“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口丁。”就是说,地下每出生一个人,天上就会增添一颗星。人死了,他的星便陨落。

流星,是充斥在太阳系空间里的小物体,小的像灰尘、沙粒,大的如石块。当然也有更大的,但很少。它们和地球相遇时,会以每秒数十千米的巨大速度飞进大气层。在和空气剧烈摩擦中生热并发光,继而在高空中烧毁。偶然有个头特别大的“烧”不尽,落在地面,叫“陨石”。民间认为,流星就是因人死而坠的星星。死者地位卑怯,流星黯然;身份显赫,便是亮星。相传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死于我省岐山县五丈塬之际,有一颗大星陨落在军营。如今,五丈塬一带还有“落星湾”、“落星堡”等地名。在塬畔的诸葛亮庙中,有一块石头,形状奇异,据说就是当时落下的星星。古人称人的死去为“殒”、“殒命”、“殒灭”、“殒身”、“殒没”。“殒”,通“陨”。这些叫法也是此种观念之产物。

古人认为,星星可以降临大地变成人,人也能够升入高空化为星。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就是认为人、星能够互相变化的说法之典型例子。此外,在封建专制时,统治者们为了神化自己,利用民间崇拜星星的习俗,编造出皇帝是紫微星下凡、文官和武官分别是文曲星、武曲星降世的谬说,借以愚弄人民,维护其统治地位。

星星高悬于天顶,傲然俯视着人类,仿佛是芸芸众生命运之主宰者。民间因而相信,它们能够控制人的命运。一个人呱呱坠地时,天上有某个星星出现,他的命运就要受到它的控制。清代学者俞樾说过:“《 枹朴子·辨问篇》云:‘人之吉凶修短,于结胎受气之日,皆上得列宿(众星)之精。’其值圣宿则圣,值贤宿则贤,值富宿则富,值贱宿则贱,值贫宿则贫,值寿宿则寿,值仙宿则仙。”

民间认为,一个人临盆时如果适逢福星临空,那么,他终身能享福。直到今天,民间还用“吉星高照”作为祝颂语。一个人诞生时要是碰上灾星,一生会受灾遭难。古人在受难时常叹息道:“我辰安哉!”“命不逢辰!”“我生不辰!”“辰”就是星,意思是自己出生时没有碰上吉星。旧时民间认为,一个人出生时如果适逢某一星象,这个星象便是他的“本命星”。该星象可在旧式的历书中查到。人患病时,如果认为是本命星使自己受难,就要“禳星”,也就是祭祀该星。禳星的时间根据术士的推算而定,仪式在术士指挥下进行。

人们将救人急难者比喻为“救星”。例如,陕北民歌《东方红》,就将人民领袖***比作“大救星”。这种比喻,显然是星辰崇拜之遗习,我国古代将星区称作“星宿”。民间崇拜的星星和星宿很多,例如:

北极星,也叫紫微星,是现代国际通用星座小熊座的主星。由于它高悬在北天顶,永不沉落,诸星斗都环绕着它运行,所以被视为皇位的象征。皇宫叫“紫禁城”,即源于此。北斗七星,即大熊座中的7颗亮星。其形象似旧式的熨斗,故名。由于它邻近北极星,从不沉没,成为北半球重要的星象。斗身的4颗星,叫“魁”。古人认为,魁是主管文运之神,即文曲星。在封建社会里,是文人顶礼膜拜的对象。各县的文庙旁,建有魁星楼,里面的塑像是一只手擎斗一只手拿笔的一个鬼。西安文庙之魁星阁至今犹存。铜川市耀州区在药王山静明宫正门的门楼中,新塑了魁星像。

老人星,也叫南极老人星、南极仙翁、老寿星,即船底座之主星。在海拔高的地区,不易见到。民间认为,它能保佑人们延年益寿。民间绘画中,他是一位额部隆起的白胡子老头。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拿有蟠桃。其身边飞舞着蝙蝠,象征“福”。

织女星,即天琴座主星,与牛郎星隔银河相望。旧时,民间受《牛郎织女》传说的影响,每逢旧历七月初七,由女性祭祀织女星,少女向其“乞巧”。

大火星,也叫心宿二,即天蝎座主星。它是一颗红色的恒星,故名。道教认为,它是司火之神,称“南方火德星君”,为之建庙祭祀,企图借此防止火灾发生。民间忌讳扫帚星,即彗星。这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天体,沿长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当运行至太阳附近时,会现出扫帚状的长尾。由于其形状怪异,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古人认为,它们的出现,预示着将有战争、灾荒、瘟疫的发生。在我省乡下,至今仍将不会持家,导致家境窘迫的儿媳妇比作“扫帚星”。

顺便提一下,我国古代有一种占卜术,叫“星占”。即根据星象的变化,预测人事的吉凶。封建帝王普遍迷信星占,但不准民间传习。历代政府都严禁民间收藏星占书籍。因此,占星术从来没有进入民间,不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