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修仙密码:解密神仙谱 > 14赤帝:三炁(qì天君,或为炎帝或为祝融

14赤帝:三炁(qì天君,或为炎帝或为祝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赤帝,戴赤精玉冠,衣三气丹羽飞衣.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十万人。上导泰清玄元之灵化,下和三气之陶镕,令万物之永存,运天精之南夏。关于赤帝的说法有很多种,有几种是比较常听说的:

第一说法是炎帝就是赤帝,即神农氏。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因发明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迁徙生活。迁徙路线是沿渭水东下,到达河南、湖北一带。炎帝部落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伟大贡献。炎帝“遍尝百草”,发现可食用植物并培育成农作物;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开创了农业文明史。同时,改善饮食结构,了解植物的治疗作用,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这种苦境,心里极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安安稳稳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种草结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误吃了毒果差点送了命。炎帝不灰心,终于在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经过试种,第一年就收了满满一担黄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实,第二年,收获了几十担。从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天南地北,种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的劳苦,炎帝又教会人们耕作技术。

炎帝种谷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炎帝敬为神农。明崇祯十二年,把炎帝寻禾种禾的地方取名为"嘉禾",即今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

再有一种说法是赤帝为火神祝融。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语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词;一些报纸的新闻标题经常把「祝融」作为火灾的代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祝融所司的是有利于原始初民生产活动的火,而古神话中火灾往往被归结为特定的怪鸟和怪兽,如毕方。

还有一种说法是赤帝为黄帝的亲弟弟,姓氏轩辕,乃黄帝麾下大将,其中轩辕剑就是其兵器,在与蚩尤大战中,赤帝功不可没,对于战争最后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在**公子一书中,公子丰含笑就是在轩辕赤帝墓中找到的轩辕剑。这种说法就显得有点无稽了,没有一点根据,不可取。

虽然关于赤帝身份的说法很多,但在民间最受认可的说法还是第一种,即赤帝其实指的是炎帝,在民间故事里最不缺的就是关于炎帝的传说。相传,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生活在中原,这时候,原本源于山东的蚩尤族壮大,准备西进,这自然与生活在中原地带的炎帝和黄帝部落出现矛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