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六零] > 第56章 第 56 章

第56章 第 56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想要从纺织厂拿到大批布料的途径有很多,如果苏曼是真的想要投机倒把的话,她完全可以随便找到厂子里一个都不需要有多大权利,只要能和抓生产或是管库房的工人搭上线,让对方赚点差价,那么根本不需要苏曼操心,这个人就会弄到自己所需要的布料,只要付出一点点的好处费就可以。

但作为一个正直不阿,做事坦荡的基层干部,苏曼怎么能这样知法犯法的事情呢!

当然了,让苏曼打消走这个更简单省事办法的原因,不光是干部的身份让她有所顾虑,主要是因为……这个办法对于他们公社这个刚刚起步的厂子而言,别说一点点的差价了,就是半点好处费苏曼也不想给出去,太贵了!

她们厂子又不是啥非法建筑,那可是有合法批准的厂子,有托关系找人给好处费的工夫,还不如大大方方直接去找厂子里能管事儿的领导砍价儿,关于合作的交流沟通谈判……这些可都是苏曼擅长的事情。

唯一值得苏曼困扰的问题应该就是——

那个嘴损的纺织厂传达室大爷。

对于这样有一定年纪的老大爷,苏曼也不知道是该评价上一次给自己留有深刻印象的大爷是个啥样的人。只能说,是个挺惹人讨厌的“变老的坏人”。

苏曼向来不喜欢和这样的,上了年纪的人打交道,因为实在是太会胡搅蛮缠了,她向来不喜欢麻烦,不想浪费时间在这样的人身上,更不想费嘴皮子去跟对方来一场辩论会。

但架不住想要进厂子就得先经过传达室,尤其是像她这样的外来人员,都是得先登记的。苏曼倒是想混在来往的工人里头跟着浑水摸鱼进去,但架不住她这长相实在太引人注意,根本藏不住。

为此,苏曼索性迎着那些来往于厂子门口工人的视线,径直走到了传达室门口,边敲着用来登记递本子的小窗户,边朝里面喊道:“您好,我是麦秆公社服装厂的副厂长,想要找一下你们的厂长。”

苏曼说话的工夫,门卫室的小窗户被打开了。

欸?

不是上次那个嘴损的大爷,这个看起来还挺面善的?

“麦秆公社服装厂的副厂长?”借着小窗口,传达室的老黄上下打量了一番苏曼,忍不住问道,“小同志,这麦秆公社啥时候也弄服装厂了?你过来找我们厂长又是想要干啥啊?”

“当然是谈合作了。”苏曼看着这人说话还挺客气,问得问题也算职责范围内,也没隐瞒,“我们公社的服装厂是新成立的,县里头都有批条的。今天过来找厂长也是想要跟纺织厂这边进一批料子,看看能不能长期合作!”

老黄没把俏生生站在传达室门口,说是啥副厂长的苏曼和之前老刘和自己提过的那个被他说给挤兑走的妇联主任联想到一起,只觉得这小姑娘看起来年纪不大,说起话来倒是挺有谱,不像是糊弄人的,便也没再问别的,只让她按例登了身份,便准备带着她去找厂长了。

“小同志你今天来可算是来对了,我们厂长可是上午刚从市里头开会回来,你要是再早半天过来都是见不着他的。”老黄边领着苏曼朝厂长办公室走去,边试探道,“说起来你们这服装厂既然是刚成立起来的,咋就直接过来我们纺织厂这里进料子了?那厂房、工人啥的都到位了?”

走在后面的苏曼在听到这看似是和自己热情唠嗑,实际上却是在跟自己套话的传达室大爷,心想,这大爷不光是比之前那个会来事儿不说,还懂得靠跟人聊天套话……这人,当个传达室大爷倒真是有点屈才了。

苏曼心里头明白,自己不受信任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形象上,但既然对方想要以貌取人,那她不如就装傻充愣到底好了。

面对老黄的试探,苏曼故作毫不设防的样子,十分夸张地说道:“当然了!我们厂可是以公社的名义办起来的,是县领导亲自批准的,那想建个厂子还不是一呼百应?”

这个回答说了基本上是等于没说一样。

是又没回答对方厂子到底有没有建厂,招工人,也没有透露出关于厂子除了是公社组织以外的半点讯息出来。

老黄:“……”

高手,这是个高手!

看着苏曼俊俏的模样,故作天真烂漫的样子,和她与之形象完全相反的,滴水不漏的回答,老黄不仅没觉得她这个回答不够不够,反而没了刚刚对她小小年纪就当了副厂长的身份的怀疑,态度越发客气起来。

但老黄没了怀疑,不代表苏曼没有问题。

在继续去到厂长办公室的路上,苏曼没有理会这一路上那些纺织厂里的工人盯着她不放的目光,只借着老黄不再发问的沉默空档,开始了她的发问:“大爷,我这是第一次进来咱纺织厂,这厂长办公室还有多久才到啊?”

老黄说道:“厂长的办公室在二楼,上了楼梯以后左转的第三间就是。其实不算远,就是想上楼梯得先越过生产车间,不过再往后走一会儿也就该到了。”

苏曼点头:“听上去是不算远,但我看咱纺织厂的生产车间可真大,在这里面的工人也真多,这不得有一两百人?”她没有多问别的问题,因为问了这位传达室大爷也不一定知道,知道也一定不会告诉自己。所以,不如问些不痛不痒的事情,起码能得到答案。

“哪儿呀,整整四百人呢,这还不搭厂长、工会主席手底下的干事,真要算起来得四百多人哩!”厂子里的工人人数不是啥秘密,老黄也没有刻意隐瞒,说道,“这做布料听起来简单,但可也不是光靠机器作业就能行的,这想要把棉花变成棉布,中间需要的步骤老多了,就说纺线这一步就可麻烦了!所以,现在厂里头大部分的工作还得是靠人工才能够完成的!”

说着,老黄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正在为他们厂有四百个工人的事情感到惊讶的苏曼,故意道,“我们厂的布料可不光是卖给市里的服装厂还有各个商场、商店、供销社和合作社,隔壁军团所属的被服厂的布料也是我们厂提供的呢。而且,我们厂现在不光要做棉布料子,还打算买新机器,生产‘的确良’布料,现在大城市的人都是穿这种料子做的成衣!”

老黄话的意思,主要是想要凸显一下他们厂的厉害,和布料的质量,让苏曼这个看起来不算很安分的小姑娘等会见了厂长能老实点,但他却没想到,苏曼倒是把他的话都认真听进去了,可提取出来的有用信息却是……

苏曼想,怪不得这一个小小的县纺织厂就能有四百来个工人,原来大头经营是靠给军团供应被服布料啊……他们想买新机器?还是用来专门生产“的确良”布料?

想到即将登上历史大舞台,成为接下来至少十年成衣流行趋势的“的确良”布料,苏曼对于这个厂长对发展方向的把控还是认同的,但相同的东西多了,价格就没办法继续持高不下,必然会价格下降。所以,如果这个厂子的领导层能更具远见的话,就应该让棉布和化纤布两条生产线并存,两手抓,这样才有利于厂子细水长流的发展。

所以……

如果纺织厂进新机器的话,那势必是要淘汰一批旧机器。而且,如果厂里的流动资金不够的话,他们恐怕还要将旧机器出二手……

于是,在还没有见到厂长,商量好棉布料子订单的时候,苏曼就已经开始合理计划起等赚到钱后,能否从纺织厂这边买一批二手机器回去,弄个纺织小作坊的事情了。

并不知道苏曼已经惦记起他们厂机器的老黄仍在边走边介绍着:“这是我们的流水车间,里面都是我们厂的正式工人,要是勤快点的话,每个月可都能拿三十多块钱呢!”

“那看起来厂子的效益还是很好的啊……”当上妇联主任以后,每个月工资都还没到三十块钱的苏曼并没有啥嫉妒心理,只认真看着那些头上戴着帽子,胳膊上戴着袖套的女工们,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她们的佩服。

对于这些在埋头苦干的工人们,苏曼虽然知道这里面随便提溜出来一个工人挣到的工资就比自己这又当妇联主任,又要担任副厂长能得到的工资高,但看着他们已经颇具未来社会流水线工人,尤其是那种机械、麻木式工作的样子,苏曼觉得就算是给自己再多的钱,她也是真来不了这个活儿。除非是当厂长,或是工会主席这样的,不然的话……

当然了,劳动人民最光荣!

苏曼也只是觉得自己没办法通过的方式来为祖国的工业发展添砖加瓦,但报效祖国的方式不止是当工人这一条路,她当不了工人,没法靠工业劳作凸显个人力量,也可以靠着当干部,为基层扶贫、建设事业做出贡献,也是一样不给国家添麻烦的。

正想着,厂长办公室就到了。

……

花阳县纺织厂的厂长叫王立业,是个对权利比较看重,但也不是那光抓权不干事儿的人,算是个有能力也有野心的领导。

因为对自己的厂长的身份和厂长的权柄十分在意,王立业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增加产量,扩大销售范围,争取能够扩大纺织厂的经营,好让自己手里头的权利也能随着厂子业务的增加,跟着一起提高点儿。所以,王立业对生产和销量的问题十分看重,一直想要有所突破。

但随着市面上那个名叫“的确良”的,相比较棉布更加耐穿耐用,还颜色鲜艳的化纤类布料的出现,棉布纺织业的老招牌可谓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要说平时也就算了,毕竟花阳县这地方也属偏僻,“的确良”的布料还没有在这里出现,有的也只是由这种布料制作出来的成衣,但上市的也还不算多,暂时没能引起县里老百姓的注意,让主打棉布生产的纺织厂这边还不至于像那些大城市似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可问题是,这样的平静只是一时的,王立业去市里开会可是听市里的纺织厂说了,他们打算和服装厂合并,一起出资买新机器、设备,用来生产“的确良”布料,以迎合如今已经越发流行的布料、服装趋势,大批量生产“的确良”制品了。

作为市服装厂布料的供应者之一,县纺织厂所拥有的销售渠道和年生产利润,至少三分之一都是靠市服装厂才得以生存至今,可一旦市纺织厂和市服装厂真打算合并,并主产“的确良”布料和成衣,不再需要棉布的话,那可就彻底没有他们花阳县纺织厂的立足之地了啊!

不光如此,在生存压力之下,王立业想着刚刚秘书提出用厂子账上的钱去购买新机器,也跟着一起生产“的确良”的建议的话,只觉得心虚得不得了。

如果生产主任此时此刻在办公室的话,他一定能够明白王立业的心虚。因为只有他知道,王立业前阵子说要借着这次开会和市里其他几家小服装厂谈合作,而大批量生产出一批布料的事……

那批布料是王厂长在上一次去市里开会时,因为现在市服装厂的生意受到了沪市那边比他们生产出来的成衣更新颖、漂亮的样式、布料而深受影响,以至于想要降低从他们县纺织厂进布料的数量时,王厂长特意从市百货商店那里买回来来自沪市的布料和成衣,跟厂里的技术人员研究了好几个月才成功制作出来的。

他们厂能够生产出和沪市纺织服装厂一样布料的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市服装厂那边就打电话过来说等下半年会派人过来重新签订进货合同和进货量,双方口同协议了会从他们进大批新布料这件事。

王厂长当时是意气风发,风头无两,甚至想要在签合同以前就先赶制出一批新布料。她这样做的目的,不光是想将这批布料提供给市服装厂,更是想要达成他一直以来都想要扩展厂子业务的想法,用这批新料子,再招一批会缝纫的工人,到时候模仿沪市成衣的款式,再用这批新布料,成立个成衣部门,也做成衣,卖衣服!

他以为只要自己提出这个想法,厂领导层的其他人就都会同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