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家老爷子是朱棣 > 第37章 皇帝的弦外之音!

第37章 皇帝的弦外之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天阶夜色凉如水,窗内红烛摇曳,窗外细雨横斜,积水顺着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晕开一圈涟漪。

乾清宫,上书房。

殿内,上好的白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

皇帝身边不远处,朱瞻基坐在书桌前认真仔细的阅读着“资治通鉴”。

在内阁朝会散去后,朱棣带着他来到了乾清宫,上书房。直接扔给他一本“资治通鉴”,并且三番五次的叮嘱他用心看、好好看。

此刻,朱瞻基手中拿着的“资治通鉴”,正是朱棣亲自用行楷一笔一划所写,字体姿眉匀整。其中某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上面都有着朱棣对于政治的个人理解的标注。

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是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正人,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更可以开创未来。

对于前世是历史系老师的朱瞻基来说,并不算太难。虽然古人讲究惜字如金,书中的一个字,往往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含义;但是朱瞻基前世就很喜欢钻研古文,因此读起来也不是很费劲。

资治通鉴一书中对于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是给予十分的批评的。

对于宗教,古往今来的帝王们的心情都是很微妙的。必要时,要利用它来收拢民心;但同时,心里也在痛恨它。

因为在帝王的眼中,宗教思想具有欺骗性,极大程度的煽动人心;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很容易让民族分裂,严重危害国家的统一。

朱棣就曾多次利用宗教来收拢民心。

由于当时明朝民间和道教都迷信北方之神真武大帝,即是北方玄帝,是战神的化身。正好朱棣起兵造反是在北方开始的,于是大肆宣扬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来洗脱自己造反一事的罪责。借助君权神授的思想,宣告自己的正统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由于这是道教的神,于是朱棣大肆扶持道教,甚至派遣了三十万军民、工匠去大规模修建武当山,按照修建顺天府皇宫的规格,来修建武当山。

但是朱棣在私下里对朱瞻基说过,民间要是有谁谁谁宣扬自己是某某神的化身,他肯定当头就是一刀。

正聚精会神看着资治通鉴的朱瞻基,忽然发现眼前的灯光一亮,不知何时,朱棣已经走到了他身前,手里举着一盏油灯,笑意吟吟的看着他。

“爷爷!”朱瞻基面露微笑着说道。

“臭小子,火旺一些才能看得更清楚;还有,你离书本这么近,就不怕看坏了眼睛?”朱棣笑骂道。

朱瞻基勤奋学习的模样,他深深的印在眼中,那额上饱经风霜的皱纹似乎在这一瞬间舒展开来,一双眼睛早已眯成了弯弯的月牙,苍老的嘴角露出一丝慈祥。

刚说完,朱棣拿起桌案上的铜尺,把油灯盏中那粗大的烛火燃烧后遗留下来的杂质挑开,烛火顿时大亮了起来。

随后,一脸严肃的样子,似在自语,“一个国家就好比这盏油灯,你想要它发出耀眼的光芒,你就得时不时的将那些多余的废物给去掉。”

话音刚落,朝着朱瞻基摆了摆手,说道,“来,搬个小凳子到爷爷身旁,帮爷爷看看这些奏折。”

朱棣批阅奏折的时候,喜欢安静,不喜吵闹声。因此,此时的上书房内,只有朱棣、朱瞻基俩爷孙。贴身太监王景弘以及一众宫女太监,皆在殿外侯着。

朱瞻基搬来一张四四方方的小凳子,坐在了朱棣的龙椅旁边。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如此靠近那张代表着天下至尊的椅子;朱瞻基的心,无法安宁,它在那里跳跃着,颤抖着,兴奋不已,难以自持。

一本与普通奏折不同,黄色的奏折,明晃晃的放在朱瞻基的面前。

“你看下这本奏折。”朱棣说道,那张饱含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可亲的笑容。

刚说完,朝着门外喊道,“王伴伴,给皇太孙上一碗蜂蜜水!”

“是!”殿外的王景弘回应道。不一会儿,一碗用温水调制的蜂蜜水,由托盘托着上来。

“资治通鉴那玩意,很费心神的。”朱棣一脸的慈祥,笑起来时眼里藏着满满的爱意,手中端着那碗蜂蜜水,放在朱瞻基的面前,再次说道,“你小子从小就这样,每次看完书都吵着说要喝蜜水!”

朱瞻基心中大受感动,此刻的朱棣像极了他曾经前世的爷爷,那个知道他每次看完书都吵着要吃冰糖葫芦,所以每次都预备好了一串冰糖葫芦的慈祥老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