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家老爷子是朱棣 > 第24章 空前绝后的田地改革制度

第24章 空前绝后的田地改革制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八个字一出来,朱棣原本满是笑容的脸,在这一瞬间,嘴巴闭得紧紧的,好像拉长了,再也没有了笑容。

而且从他那饱经风霜,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的脸上。朱瞻基看出了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有苦涩,有愤怒,有担忧,还有落寞。

“孙儿在正阳街见到了一老一幼,沿街乞讨。后来特意去了一趟永定街,在那里有些几十个无家可归的百姓。”朱瞻基缓慢的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丝惆怅。

朱瞻基停顿一下,眼眶红红的看向朱棣,哽咽着说道,“侍卫中,有人告诉孙儿,顺天府城外城东段北垣,那里搭建了一排排的窝棚,有着成百上千的正在挨饿的可怜人,可这些也都是我大明的百姓啊!”

吃饱饭,这一直是困扰了我华夏几千年的大问题。在繁荣昌盛的国家,在没人会注意到的阴暗角落里,也总会有着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着的百姓。

在遇到一老一幼两个可怜的人之后,朱瞻基在繁盛的都城里走了一圈,特意去往那些被人遗弃的角落,见到了繁盛底下的残缺,也让他明白了,大明还有着许多无家可归的可怜人。身为大明的皇太孙,现在的他还没有资格去玩乐。

“朕,已经让顺天府府衙出面去赈灾了。”朱棣面露难色,语气中透着一丝丝无奈与落寞。他是皇帝,但也是人,不是神。他无法让大明的所有百姓都能吃饱饭,甚至有时他也只能祈祷上天,希望洪灾、地震、旱灾,远离大明。

朱瞻基一脸正色的说道,“皇爷爷,光是搭建粥棚救济灾民也不是个办法。”

“那你来说说,还有些什么好的办法?”朱棣闻言,嘴角露出了一抹苦笑,一脸的苦涩模样。

朱瞻基默默的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唏嘘感慨,“孙儿特意打听了一下,有些百姓,为了逃避粮税,自愿将自家的田地纳入当官的名下,因为当官的是不用纳税的。只是因为农民皆不识字,很容易就会中了圈套,而自家的田地糊里糊涂的落在了当官的手里。那些百姓反而成了佃农,一旦遇到个收颗粒无收,也就只能举家逃荒。”

“这些百姓为何如此的蠢啊。”朱棣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朱瞻基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小心翼翼的说道,“首先贵族大官就占有大量田地,叫做“庄田”,庄田都是非常肥沃的。各地的驻军又占有大量的田地,叫做“屯田”。庄田和屯田根本不纳粮税,豪绅地主家的田地也纳税很少。甚至有些地主结交士族大官,将田地并入其名下,以此来躲避粮税。有钱人逃避了粮税,国家的负担却落在了农民身上。长此以往,只怕不出两三百年,大明国内又会掀起一场农民起义啊!”

“此事,朕也清楚!”朱棣活动了一下手指的关节,一脸正色的说道,“只是还没想出解决的办法,朕也忧心忡忡啊!”

说到此处,朱棣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国家税收,自古就不落在那些当官的身上。朕亦清楚,长此以往,国家的财政必然出现问题,可实在没想到好的解决办法啊。”

发了一顿牢骚,朱棣似乎是心里舒坦了些,目光黯然的看向朱瞻基,“有些事,皇帝也身不由己啊。”

朱瞻基看了看朱棣的脸色,犹豫着说道,“出现了灾民,那就赈灾,这是爷爷的德政。但是孙儿想……孙儿认为……”

“臭小子,有话就直说,你吞吞吐吐的样子可一点都不像我。”朱棣笑骂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