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太子宠婢日常 > 第163章 正文完结(1)

第163章 正文完结(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边关打仗,钱粮先行。秦冠魁自从被齐殿卿耳提面命,便将这事情放在了第一重的位置。

于是天天跟在他阿爷屁股后面转,学这个学那个,生生把他一个不爱读书的人逼成了学富五车之人。

他学这么多,不就是因为对公主好吗?他是公主的人,就算是太子殿下,他也没有这般掏心掏肺过。

那他为什么对公主好?还不是因为公主想要他做将来的驸马嘛。

作为驸马爷,对公主好是应该的!这次来边关,本来也轮不到他,还是他大着胆子到陛下的面前哭了一通才得来的。

回去之后收拾行囊来边关,他阿爷还在那里说他简直丢了秦家的脸面——男子汉大丈夫,哪里有能在陛下面前哭成那样的!

但是秦冠魁一点也不在乎,气冲冲的对着老头子大吼,“得了吧,再不去,我这个驸马之位都没了。”

根据他的堂叔的儿子的好友来信,公主身边多了好几个亲卫,其中一个是仗着是公主救的,整日跟在公主身边,还帮着公主递手巾洗脸!

天爷!公主小时候就被皇后娘娘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里让人递过手巾,就是他也没有这个殊荣。

秦冠魁着急啊。他觉得自己好像一个糟糠之妻,在家里替公主得罪这个得罪那个为她搏前程,但是丈夫却在外面有了知己,这谁遭的住啊!

他委屈的对秦尚书道:“这要再不去,到手的公主都飞了。”

反正他就要来!秦尚书只好气得在屋子里面打转,既舍不得驸马之位,又气不过孙儿这般没有秦家男儿气概,最后气得一挥袖子,“随你去!”

秦冠魁就哼了一声,“糟老头子懂什么情。”

他这种年轻人和陛下那种情种才懂。

有时候,他都觉得自己是陛下生的!当然了,这话自然要是被他阿爷知晓,准要说一句:陛下将你自小就领了去教,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他想要你学的,你当然跟他像。

但是这种话,没人敢说,于是秦尚书气得胡子吹吹,秦母倒是有些着急,催着秦冠魁快点去。依照她的看法,儿子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又了成果,自然是要快点摘果子的。

秦母还怕儿子腼腆,道:“这该放下的面子就要放,你是个男人,男人就该死皮赖脸。”

秦冠魁谨遵母亲大人的教导,来到云州之后,便开始将死皮赖脸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岁安到哪里,他就跟着去哪里。虽然没有明明白白说出驸马两个字,但是他小心机的动作却让大家误会了。

比如所,岁安第一天因为太过于惊讶,没有拒绝他的握手,又因多年熟悉,小时候偶尔也会被这小胖子……哦,如今已经不胖了,被秦冠魁握住手激动的说些什么,所以倒是没有什么感觉。

再加上这么多年在边境上,看惯了男人,也看多了男人,当时一时间没拒绝,于是秦冠魁便嚣张了,没几天安,军营里面遍布他跟公主青梅竹马时的事迹。

比如,公主跟陛下皇后娘娘等人住的园子里面有许多桃树,公主就曾经给他亲自摘过满满一筐桃子吃。

比如,公主走的时候,让他等她回去。

最后越传越邪乎,说他是皇家养的童养婿,这么多年,一直是陛下眼里驸马的不二人选。

反正就一句话,他是未来的驸马。

这话传出去倒是有人信。毕竟公主向来不假辞色,但是对他却好似有些耐心,即便这小子偶尔去牵扯下公主的袖子,她也不会生气。

于是,秦冠魁的驸马之位虽然还没有落实,但在众人的心中已经是了。

秦冠魁很是满意,再看那个亲卫,也不是那般的刺眼了,因为他发现,这小子怂的不行!

他自卑!

秦冠魁就对好友感慨,“他是战士,是亲卫,是保护公主的人,是上过沙场的人,杀过人,衣裳上溅过敌人的鲜血,我自然不敢对他做什么。”

他秦冠魁在这一面上不是什么卑鄙之人,否则就配不上公主的光明磊落了。

所以,他并不打压那位自卑的亲卫,他年纪比他们还小三岁,如此年轻就上了战场,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人才了。

不欺少年穷,不欺少年落魄,但是他也挺好的。秦冠魁真觉得自己不错,他跟公主简直绝配。

所以他只表现自己的优势,让公主看见就好了。

可惜……公主的眼里还是只有刀,没有他秦冠魁。

人间惨事。

要回京的时候,公主也回去,他就跟公主同行。公主身边的亲卫,叫做小石头的,一般是跟在公主的身后,于是就变成了三人行。

小石头一般不说话,秦冠魁有时候跟公主说完话后,便会情不自禁的去看他,发现他属实是个闷葫芦。整个人散发着我就是块石头的气息,除非公主跟他说话,否则,他绝对不会多说一句话。

就像个影子。

秦冠魁的话多。他说起话来,可以滔滔不绝一天一夜,而且说的都是自己的丰功伟绩,岁安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静静的听着,根本不言语,偶尔听见齐殿卿和折筠雾等人事情的时候,才会追问几句。

秦冠魁:“……”

他这个糟糠之妻,也太过于不受待见了。

他唉声叹气,问公主,“您是不是不喜欢我啊?”

岁安诧异的看向他,“我没想杀你啊。”

秦冠魁:“……”

好吧。那他活着就是公主对他最大的爱意。

他又好了。眉飞色舞,开始说自己如何在官场上跟那群老狐狸们斗智斗勇,给云州的战士们讨军银。

岁安正经的道谢,“多谢你。”

秦冠魁得意的翘了翘尾巴,然后偷偷看那块石头,嗯,还是没有反应,低着头,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一行人走了一路,到京都的时候,岁安这才脸上有了明显的笑意。然后大军行到一边城门远处的时候,就有人来报了,说陛下带着文武百官亲迎。

那俘虏和大金的人肯定是不能去的,便分做了两拨,由主将带着这次的有功之臣先行,岁安自然在其中。主将还特意叫了她过去,但没有把她放在第一排。

她按照功绩站在第二排里,到了城门口,就见阿爹一双眼睛已经看了过来,但因百官在,并没有率先走过来,而是说了一段话之后,百官和将士们又跪了一次站起来,他这才毫不避讳的喊:“岁安,来,来阿爹这里。”

岁安快走几步过去,她穿着上战场的铠甲,戴着头盔,腰间别一把大刀,整个人英气逼人,气势不凡,齐殿卿高兴的道:“好啊,好啊,岁安,你很好。”

阿昭也笑着走过来,想念的抱了抱岁安,“你可是吓死阿兄了。”

岁安也很激动,但是此时此地不是什么说话的地方,齐殿卿便道:“待会百官散去,你先回去看你阿娘和你弟弟,他们在夏园不好来,已经备好饭菜等你了。”

他说到这里,竟然有些哽咽,“岁安,你离家多年,你阿娘想你的很,你快些去看她吧。”

岁安也有此意。她便跟同僚们道:“我先回去了,我家阿娘和弟弟在等我。”

同僚:“……”

那就是皇后娘娘和三皇子嘛。

到了京都之后,才更加感受到岁安是尊贵的公主的事情。

岁安对小石头道:“你先去驿站等我,等我忙完了宫里的事情,便去找你。”

小石头闷闷的嗯了一声,然后牵着马走了。

秦冠魁就凑上去道:“这下子老实,但到了京都的地界,谁也欺负不了他,公主,你放心,我准能替你护住他不受欺负。”

岁安点头,“好。”

她便再不愿耽搁分豪,连忙去夏园里面。

折筠雾早就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等她。她着急的等在门口,见一匹马狂奔而来,马上的人穿着铠甲,腰间别着的大刀迎风闯出烈烈雄风,见了她在门边,大喊着叫阿娘,折筠雾的泪水一时间没忍住,直接流了下来。

这个孩子十三岁就离家,一个人在外面,她担了多少心,流了多少眼泪,但不敢叫她回来。生怕她开了这个口,岁安没事,她的心却要静不下来,然后走了偏道,费劲心机让她回家来。

所以她都不敢想。

不敢想,从前其实心里也不信神佛的人,都开始日日给菩萨虔诚的烧香。多少个日日夜夜,她盼星星盼月亮一般,才将人给盼了回来。

她立马走上前几步,将从马上下来的岁安抱在怀里,哭道:“岁安,你好狠的心,这么多年,竟真的不回来看阿娘。”

岁安眼角湿润,颤抖着在折筠雾的怀里哭,好一会儿才道:“阿娘,女儿不孝,是女儿这么多年没有尽孝。”

两个人抱头痛哭,阿黎从旁边走出来,看着这个陌生但是有熟悉的阿姐,喊了一句:“阿姐,我是阿黎。”

岁安自然记得。她拍拍阿黎的脑袋,“你长大了。”

阿娘老了一些,阿黎也大了。

一去经年,回来之后,发现大家都在变,她错失了他们这些年的时光。

岁安坐下吃饭,吃着吃着便感慨,“这是杨太监做的吧?”

还是当年一样的味道。

折筠雾点头,给她夹了一块猪蹄,“晚间还做烤全羊。”

她道:“杨太监身体不好了,这可是他主动强撑着起来给你做的。”

杨太监也算是长寿之人了,今年已经有七十多。

岁安想到小时候吃他做的饭,道:“合该去看看他。”

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几分情谊在的。

岁安能放在心上的人不多了。折筠雾便道:“去去也好……他如今是过一天少一天,你能去看看他,于他而言,便是可以圆满了。”

于是岁安便去了杨太监。他躺在院子里面晒太阳,见了她来,连忙跪在地上磕头,岁安便道:“不用跪。”

阿娘说的没错,这个老太监确实快要去世了。他主动起来给她做膳食,倒是让她心里记起了多年以前,她还是一个孩子时,杨太监对她的照顾,他会做的东西多,又对她好,便总是做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给她吃。

她道:“刚开始离开家之后,倒是想念你做的吃食。”

杨太监很是激动,他也算是看着岁安自小长大的,倒是知道她的性子。能被她见一面,能被她说纪念着吃食,是真的被她记住了的。

他乐呵呵的道:“公主喜欢就好。”

他的年岁实在是大了,牙齿也掉了很多颗,味觉更是迟钝了许多。更可怕的是,他的记忆力开始下降了。

有一回,他给陛下和皇后娘娘做膳食,盐放了一遍,他没记住,然后又放了一次,这般盛了出来,尝了味道,他自己竟然没有尝出咸淡来。

幸而他自己仔细,知道自己老了,已经叫小徒弟来试菜了,这才发现了菜太咸的事情。

杨太监就坐在那里,一点儿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一向是运筹帷幄的,可是此时此刻,他却像个孩子一般,完全没有主意。

然后在小徒弟关切的召唤声中回过神,突然有些悲戚。

他道:“我老了。”

小徒弟当时就跪了下去。

“师父,您不老,您可是陛下面前最得意的厨子。”

杨太监叹气,“再得用,都老了。”

老了,就得把机会让给年轻人。杨太监知道,自己这个位置已经被那些小崽子们盯穿了。

一个萝卜一个坑,他占着陛下一家的勺子,那其他人就没有能在陛下面前露脸的机会。这般一算,他还是挺招恨的。

但杨太监不怕招恨,他还挺得意的。多少人记恨他,他就有多么得意。让他自己说,他这辈子,虽然只是一个膳食太监,但是,却比多少大官都强。

那大官得过陛下的夸赞?大官亲自给陛下布过膳食?杨太监知道,人家那些大官也不稀罕,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比他们强。

而且,大官们今日是大官,明日说不定就被贬了,他杨太监却不是。他是占住膳食防大太监这个位置几十年,从来没有一日变过,养了陛下的嘴巴,又养了皇后娘娘,最后还养了小主子们。

论起功绩来,他一点也不怵。

但是再得意,心里再觉得自己有千般万般的本事,终究岁月不饶人,无论是什么人,都有年老的时候。

杨太监知道,自己这股春风得意的劲头一旦碰上了“英雄迟暮”四个字,便该要被抢去了。

比如他,一个膳食房的大太监,如今嘴巴已经尝不出味道来了,脑子已经记不住盐放了几遍,那就是到了暮年。

于是就求了春隐,让她跟皇后娘娘说一说,让他在宫里面安享晚年。

太监到了他这个地位,这个年岁,有主子恩典是可以出宫去的。杨太监这么多年来积攒了不少银子,他去了宫外,便可以置办宅子和地,买几个奴才,日子过起来也是快活的。

但是杨太监不乐意。

他知道,自己都这般大了,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点儿好处也没有,周边的人不知根不知底,又不是宫里出去的,没有人能跟他说的上话,住在那种地方自己也活的没意思。

索性就还住在宫里面,有小太监伺候着,这周围是他住了十几年的地方,里里外外闭着眼睛都能摸过去,何况这里还有陛下。

倒不是说他杨太监对陛下的情谊有多深,只好歹他是陛下面前说的上话的人,别人看在陛下的面子上,也不会对他怎么样。

所以就留了下来,没想过出去。这般过了两三年,他一次也没有进厨房,只是偶尔到御膳房里面去指导那些小太监们做膳食。

他的手艺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陛下和皇后娘娘以及小主子们都习惯吃他的菜了,所以即便他的菜煮的不是最好,可依旧是小太监们想学习的东西。

杨太监觉得,只要有人肯学,那就说明他还是有用的,于是也乐意教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