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曹操偷听我的心声上瘾了 > 第61章 郭奉孝

第61章 郭奉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同时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有吕布、马超及刘备帐下其他“虎将”、典韦、许褚之勇;文有卧龙孔明、凤雏庞统、司马懿、陆逊之智;可谓千古江山,一时多少豪杰!

俗话说,“斗智不斗力”,单就谋士一项,就群星璀璨、浩如烟海。比如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庞统,法正,孙乾,刘巴等;江东孙权麾下的周瑜,鲁肃,张昭,张汯,顾雍,诸葛瑾;曹操手下更是人才济济,除了钟繇,司马懿,陈群,王朗等,更有曹操“五大核心谋士”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

要说这五人可不得了!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因长期以“尚书令”一职辅佐曹操打理内政而被人称为“荀令军”;与此类似,他侄儿荀攸则常以军师之职跟随曹操行军打仗而被人称为“荀军师”,曹操曾总结这叔侄二人的功劳和行事风格说:“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

贾诩贾文和老谋深算,非常厉害,以奇谋百出被人称为鬼才、“毒士”;程昱也是曹操算无遗策的重要谋士,尤以拒城固守而闻名。今天我们重点说一说曹操五大谋士之首、人称“三国第一谋士”的郭嘉郭奉孝。

说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很多人心里不服,三国里智谋不是诸葛亮最厉害吗?从演义里看,诸葛亮神机妙算,确实厉害!未出茅庐,三分天下。但是诸葛亮实际是被三国演义神化了,很多计谋并不是诸葛亮的,而且也远没有那么玄乎,比如说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只是三国演义基于“尊刘反曹抑孙”的主基调,为了戏剧效果而强行安插到诸葛亮身上。

严肃的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计,优于将略。”很多人则认为郭嘉才是三国里的最强谋士,“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这是史书给郭嘉的评价;世外高人水镜先生司马徽也说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在我们看来,抛开治民理政,单就出谋划策而言,作为顶级谋士的郭嘉是强于诸葛亮的。

郭嘉河南颍川人,少时已聪明过人,展露出惊人远见,预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弱冠(二十岁)之年便隐居不仕,秘密结交豪杰,因为他少与世俗交往,所以知道他的人不是太多。

21岁时,他投靠当时树大根深、名满天下的袁绍,通过短暂相处,他看穿了“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的袁本初干不成大事,便离开在家赋闲六年。

建安元年曹操帐下重要的谋士戏志才去世,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便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军事参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攻决定拔除吕布这个反复无常的腹背之敌,率大军把吕布围困在下邳,但是吕布坚守不出,曹军一时无可奈何,准备撤军。郭嘉临机决断,认为吕布有勇无谋,不久之后便会力竭溃散,丞相只需坚定破城决心就可拿下吕布。于是曹军合力攻城,并决堤水淹下邳,几日之后便擒杀吕布于白门楼。

建安五年,曹操决定消灭徐州的刘备,但是又怕袁绍趁机发难,腹背受敌,正当犹豫之时,郭嘉认为袁绍优柔寡断,必不敢轻易进攻;而刘备占领徐州不久,人心未稳,我们必定一击即溃。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并俘虏了刘备的妻子,还擒获了大将关羽。

最精彩的要数官渡之战,当时袁绍势力和实力都大大超出曹操集团。曹军与袁绍相持不下,这时江东孙策又准备发兵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一时间曹军内部人心大乱,不少人甚至文武高层都暗中和袁绍通信,随时准备反水投降。

这时郭嘉却认为,孙策性格好勇斗狠、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而仇家众多,很容易被人刺杀,一旦孙策身死,江东必然大乱,根本无力偷袭许昌,后孙策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刺杀,消除了后患。

官渡之战后,曹操连战连捷,正当他准备一举拿下袁绍的地盘时,郭嘉建议曹操假装攻击刘表,静待袁氏内乱,不久之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互相争斗,曹操趁机北上,各个击破,轻松击败袁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