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明四百年 > 第116章 发贡

第116章 发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宗敏:“我找了很多人问,不问不知道,我大明原来有如此之多的大炮,容我慢慢禀告大人…”

听完王宗敏的汇报,许加银了解到明末使用的火炮型号名称很多,大致如下:

最常听到的名字是将军炮,特点是炮管上有类似竹节的加强筋,按大小有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等,最大的千斤以上,还有各种改型,经常取些五花八门的名字。

比如熊廷弼曾经制作了数百门灭虏炮,这种通常装在四轮车上,规格从近百斤到二百多斤。

有叫攻戎炮的也差不多二百斤,是放双轮车上。还有神威炮,也差不多二百斤用三斤六两炮弹,据说最远能打到十里以外。

还有叫威远炮、牛脚炮的,也是一两百斤的中型炮。又有连珠炮、涌珠炮,据说能连发,其原理估计与吐珠类烟花一样,一根管装入多个发射药和弹丸,自动依次发射,又或者是多管火炮。

小的就是这次黄进用的虎蹲炮,也叫百子炮,这种是几十斤的小炮比较粗短、口大皮薄,可以随骑兵机动但炮弹初速低。这种炮仅熊廷弼制作的就数以千计,但沈阳辽阳与后金的实战中几乎没有存在感,对后金兵威胁不大。

类似的小炮还有旋风炮,因有旋转支架而得名。另一种几十斤的小炮是翼虎炮,和虎蹲炮特点相反,它炮身细长,炮弹小但初速度高,直射距离远、穿透力强。

上面都可以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炮,炮这种金属管形火器是宋末元初中国发明的,元朝铜火铳是中外各种火炮的源头。

明朝火炮是继承元铜火铳开始,经过不断发展改进,产生出不同材质的多种规格型号。

但明朝国产大炮水平已经落后于欧洲,比如万历朝鲜之役,明军有过千门各种型号将军炮,对几乎没有炮兵的日军,也拿不下蔚山的岛山城。岛山城固然险要,但如果有同等规模的欧洲炮兵来对付没有大炮的对手,怎么也给它轰平了。

落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于发展路径,明军大炮主要是对付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几乎不可能远距离准确射击,所以通常只考虑一锤子买卖的近距离霰弹大规模杀伤。深层次原因则是因为大炮的技术复杂,涉及领域广范,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掌握制造业,明显更有条件整合各种资源人才来不断发展完善火炮。而中国的制造业是在封建地主和官僚的掌控中,想发展也受种种限制。

16世纪明朝与欧洲接触后,陆续引进和仿造了不少西式大炮,最多的就是从葡萄牙引进的佛朗机炮,佛朗机一词来自于阿拉伯称呼基督教国家。这种后装炮因射速快、转向灵活被青睐,很快在全国普及,最大的一千五百斤叫无敌大将军炮。许加银这次用的是二号佛朗机两百多斤弹重十两,有效射程在500米左右。最小的则和枪一样大小。

另外一种则是发熕(贡)炮,这种炮根据发音,通常认为是英语中一种小型舰炮,但考虑到当时英国很少人来中国,更可能为西班牙对轻型野战加农炮的称呼。这种后膛炮如长城博物馆有一门重近八百斤,发射4斤炮弹。相比大将军炮它打击坚固目标威力很大,但在打击蒙古骑兵上,并无很明显优势。所以这种炮主要存在于东南沿海,特别是战船通常装一门做主炮,北方边军则很少装备,但现在辽东军情危急,也陆续有这样炮运来。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如班绰嘴炮,疑似为引进某种东南亚根据欧洲舷炮的改型。

正在引进的就是著名的红夷(衣)大炮,英国船载重型加农炮,明朝已经派人到澳门买炮,澳门捞了英国沉船的炮卖给明朝,后来成为明军守城时对付后金的神兵利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