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末大军阀 > 第71章 别出

第71章 别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毕竟,在这个年代身为专掌一镇生杀予夺的藩帅,你若是和手下人直接说我要“打土豪,分田地”,或又是派出工作组到乡村去搞什么土地革命,绝对是会被当成失心疯或是自乱阵脚的昏聩之举,乃至就此失去统治能力的先兆。

但是如果你说要“抑豪强,促民生”“推行军屯和营田自足”,那就是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基本操作了。毕竟,这是两汉以降历代朝廷就在做的事情;而在这争乱天下的四十三路藩镇当中,又有哪个没搞过各种各样名目的营田和军屯呢?

然而,要搞这些营田和军屯的土地又是从哪里来的?要知道唐末土地兼并已经是病入膏肓。因此,自然就是从那些历代下来兼并大量土地的高门世族,乡土地方的豪强大户身上,巧立名目的夺取田地和附庸人口,而不是那些已经被压榨盘剥得已无立锥之地的小民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源自草莽或是出身微贱的武人集团,为基础的诸多藩镇兴起和变迁过程,也是历经汉末三国、南北朝、隋唐以来的世家门阀,不得不脱离世代豪横的地方乡土,而争相集中在朝廷中枢进一步内卷化,而最终走向衰亡的根源之一。

所以,高明想要在现有框架下大兴营田和规划军屯,也是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的基本操作,所区别的不过是一些具体措施和框架上的改变,再加上严厉而周密的长期策划而已。但是对外宣称的名义,依旧还是传统的那套东西。

高明当然也想要彻底的土地改革和深入到乡村的土改工作队;但是实际情况是他没有这么多合格且相对可靠的人手,来贯彻和执行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凭借个人意志强行推动的结果,就是变成底下人肆意妄为的狂欢和生民百姓的新一轮灾难。

因此,眼下淮南治下的六州境内,中小地主和殷实人家(富农)可以留(虽然没剩多少);大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可以鼓励和促进(当地的天然基础);经过清洗的传统胥吏和官宦家族,也可以有选择的保留一部分……

但是唯有得到军功田和口分田预期的将士(军人群体),和招徕聚屯的营田户,矿山工场的雇工(产业人员),才是高明所要扶持和依赖的基本盘。至于乡土的豪强大姓,州县内的世家大族,才是眼下淮南镇需要集中解决的对象,虽然这个过程肯定不会那么轻易实现。

但是只要发展教育体系、军队建设和产业工人的培养,逐步完成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挤压和排斥这些,原本分别占据了地方基层和上层生态位的传统势力。高明正在一边眺望着淮水南岸的隐约战场,一边慢慢思量着其中的利害得失和阶段步骤的轻重缓急……

突然就见山脚下一名身后背旗的虞候策马而来,穿过层层林立的旗帜和环列卫士循山而上,最终又拜倒在高明身前喊道:

“军上,霍邱来报,光申之贼已然越过浍水;”

“董(周)押将率寿州团结首战告捷,大破先头千骑,擒获贼将马殷。”

“马殷?”

高明形容不动,心中却难免有些诧异,难道就是自己所知道的那个马殷;也是十国南楚政权的缔造者,就这么阴差阳错地落到了自己手中了。不过,既然申光境内的贼军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也意味着他所制定“北守西攻”战略预案,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传令下去,霍山待机的骁雄军并霄头、宜陵两镇兵,就地做好一应器械准备,伺机越过梅山、大苏山一线,攻入光州境内。”

“诺!”

当即就有军候摇旗、领命而去。然而,不久之后又有东面数骑飞驰而来,变成递送在高明手中的一封急报;随即他就转向左右冷笑着说道:

“终于是等来了,不过,还是落在了楚州;看来那位武宁军的(时)溥帅,也不肯安生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