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进士 > 第26章 夏莲暖被窝

第26章 夏莲暖被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吧,是371!也就是说咱们村只有371户人家,要集资,每户就得拿出近2000元钱,北离离你知不知道咱们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年人均收入都不够这个数字?”

北离离又想起了刚回村的那天,村里要往他家的墙上写“贫困户”这三个字。当时北雨说他的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北离离还以为这是一个月的数字。

直到此时此刻,他才知道,这数字竟然是年!是年啊!

一个家庭,年人均收入居然都不够2000元钱?那他们又怎么生活呢?

张星若不亏是在镇上干了15年的邮递员,镇里的这些村子就没有她不了解情况的:“像人家韩家粱那样富裕的村子才叫生活,至于我们,活着罢了。除了盐酱醋花钱,剩下的能省则省呗。粮食自己种,菜油自己榨,菜地里有菜,猪圈里有猪,平时就窝在元宝村这一亩三分地上,不进城、更别提什么旅游……以前从你上大学走了之后什么样,现在基本就还是什么样,要不是你回来搞了电商,让乡亲们能买到便宜的衣服了,他们可能两三年才给自己买一件衣服。”

经张星若的提醒北离离这才回忆起来,元宝村的订单还真的以服装和鞋子为主。这个占比超过了60%,剩下的不到20%才是各种小家电的订单,像什么电饭锅、微波炉、电磁炉、绞肉机……几乎都是物美价廉、且特别实用的东西。而其它像城里面渐渐流行起来的烤箱、电饼铛、电压力锅这些东西却几乎没什么人问津。

最后的几个百分点才是各种零碎的小物件。比如刘长林买的鱼竿,小孩子们嘴馋买的零嘴,一些9块9包邮,却特别实用的东西,比如不锈钢漏勺、开罐头刀、塑料碗柜等等。

但月溪村,却又是另一种情况。在地图上,两村仅仅是隔了一道山梁而已,但人家就享受到了4A级景区的红利,这些年光是搞农家乐一项就让全村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路铺的平坦不说,房子也盖的光鲜,村里的正街又好看又洋气;北离离在月溪村的快递驿站就开在一家网红奶茶店里面,两家人把一个小小的门面挤得满满登登的。除了来取包裹的年轻人大概率会买上一杯奶茶之外;还多爷爷奶奶也给自己的孙儿、孙女买,没办法,谁让现在的小孩子就喜欢喝这个呢。

有一说一,要不是月溪村的门面实在是太小了,北离离愿意一天都待在人家那边。既有人来人往的街市可以逛,还有卖奶茶的妹纸养眼,可比元宝村这边一帮打麻将的大爷大妈们好看多了……

荷包里有钱了,腰杆子就硬了。月溪村那边买电子数码产品的人就多。什么手机、相机、CPU、主板、显卡、显示器、打印机什么的,玩电子产品的最没有耐性,隔三差五就有人打电话给北离离催单。

还是路啊,该修路啊……从地图上看元宝村的地理位置更好、更特殊、可以发展的产业也更多,但是落后制约了它的发展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