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七十三章 东西局势

第五百七十三章 东西局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第十五师从东北战场上,被调往山东青岛驻防训练,也意味着东北地区的大规模战事停了下来,后续的都是零零碎碎的肃清作战,根本用不着几十万大军,毕竟如今辽东长城以北的广阔区域里剩下的人口都不一定有几十万呢……

  因为人口太少,然而地方又太大,这也是给大楚帝国在这些新占领区的行政划分上带来了一些麻烦。

  因为直接设省不是,不设也不是。

  这个时期的辽东省以北区域,人口实在是太少,同时当地在后续几年里还是以各类军事行动为主,早期人口也的注定会是带有浓郁军事性质的军事屯垦人口为主,按照道理来说直接设置为军事管辖区更为适合一些。

  但是军政分离是大原则,在大楚帝国里,目前可没有什么军事管辖区之类的,哪怕是整体划定为军马场的济州岛,该岛在行政上,也是嫡属于高丽半岛中南部的东海省,东海省在岛上设立了济州府,并派遣了官员。

  哪怕官府的主要管辖人口,只有当地军人的家属以及少量的马场技术人员。

  但是军政分离,是大原则。

  辽东以北区域也不能例外。

  因为,把辽东省的区域继续向北延伸一些,扩大了辽东省的管辖区域,又把辽北省的区域一直向北延伸。

  而剩下的区域则是设为黑水省。

  黑水,即黑龙江古称,因该江河水发黑而得名,大楚帝国沿用古称,把‘阿鲁兀纳么连’这种乱七八糟的音译称呼直接改为古称黑水河,并把黑水定义为这一系列河流的主流,而不是支流。

  黑水省设巡抚,巡抚驻地暂定为双江城。

  此地位于松花江和嫩江交汇之地,乃扼要咽喉之地,之前楚军军方杀到这片地方,也在此地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军事堡垒,取名为双江堡,随后把大批战俘以及归顺的海西女真之类的大批蛮夷集中在这里进行屯垦。

  同时还从辽东组织迁移了数千人前往此地进行屯垦。

  这里,也是大楚帝国往北的实际控制区,再往北虽然名义上也归属大楚帝国,楚军甚至在更北边的区域都派兵进行扫荡并建立堡垒进行驻防,但是吧……只有驻军没有平民。

  虽然黑水省的控制区域只有那么一点,但是其理论辖区面积大。

  新设立的黑水省,南边是宽城子一带和辽东接壤,往西一直到大兴安岭西部山脉,囊括了东掳人控制时期的大片哲理木盟区域,大概就是漠南蒙古的一部分东部区域。

  西北则是和漠北蒙古控制区接壤,然后一直往北走……直到北冰洋!

  东边,则是延伸到了同江区域,其东北方向是大海。

  (黑水省的区域,大概就是清初黑龙江全部、吉林西南部一角、哲理木盟中北部区域,然后越过外兴安岭一直往北延伸)

  实际上不仅仅黑水生的理论管辖面积非常大,辽东省的管辖面积也大幅度增加了,整个辽河套大沼泽地区,包括部分漠南蒙古控制的东部区域都收入了囊中。

  简单来说,漠南蒙古的东部区域,直接被一分为二,小部分归属辽东,大部分归属黑水省管辖。

  此时的辽东省,大概就是清初的辽东,再加上高丽半岛的西北部,再加上漠南蒙古东南部区域。

  而辽北省的面积也不小,该省的管辖区域有高丽半岛东北部区域,往东,往北则是大海,包括库页岛,其管辖面积也非常大的,(大概就是清初的吉林再加上高丽半岛东北全部)

  不过也只是单纯地方大而已,这三个地方都是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尤其是黑水省和辽北省,在当地属于大楚帝国治下的普通百姓就没多少。

  在上述两地的大楚人,大部分都是驻防当地的军人……

  本来就只有百万人口的辽东省,和这两个地方比起来,那就是人口大省!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地的人口本来就没有多少,再加上又遭到战争的破坏,当地的人口也就所剩无几了。

  当然,这说的人口少,是指大楚帝国直接管辖下的平民,不包括当地驻军以及军方的战俘,此外也不包括大量躲也好,逃也罢,或者干脆一直都是野人状态没被发现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蛮夷。

  之前东掳人时期,可是隔一段时间就在这些地方来回扫荡,为的就是抓那些他们口中的生女真,野女真,很多东掳人八旗士兵手底下的奴隶都是这些生女真。

  大楚帝国倒是不搞什么奴隶之类的,大楚帝国一般只搞肃清作战……不抓奴隶,臣服的就集中起来去屯垦种田,不臣服的一般直接灭了。

  不过,东掳人也好,大楚帝国也好,在东北区域里的政策都是属于脑子比较政策,以强化在当地的控制力度,把大量游离在行政统治之下的渔猎人口给集中起来。

  所以发现一个部落就打一个部落……

  这一点,和明王朝有极大的不同,明王朝是发现一个部落册封一个部落,仅仅是在东北区域,也就是所谓的奴儿干都司地区里,各种乱七八糟的卫所就册封了数以百计……

  明王朝觉得北边都是苦寒之地,要来没啥用,还要大批花钱,为了省钱,人家连辽河套都能主动放弃,把辽河套长城修成一道奇葩的V字型……而对更北边的这些破地方,明王朝的态度是,你别搞事,然后名义上臣服我就行了,剩下的你们自生自灭去,有事没事都别找我。

  而东掳人在这些区域的态度,则是直接一口吞了,顺带抓点奴隶给八旗士兵发福利……

  大楚帝国,目的和东掳人的差不多,只不过手段有些不一样……因为大楚帝国没有奴隶制度……所以楚军是不抓奴隶的,同时因为粮食紧张也不抓战俘。

  臣服的就集中到适合种田的地方去让他们屯垦,不臣服的当场就灭了。

  只不过饶是楚军的扫荡肃清规模不小,而且还是拉网式肃清,当地驻军是拿出来了当初在关内剿匪的尽头,肃清作战的时候把大军直接散开,然后按照区域直接来个撒网式肃清。

  这样进展虽然慢一些,但是胜在稳健。

  肃清作战过后的区域,第三集团军以及辽东、辽北、黑水三省守备司令部,可以很自豪的宣城这些地方安全无比,完全可以安全的迎接后续的移民屯垦放牧等等。

  黑水设省,也意味着大楚帝国在整个东北区域里的军事行动已经落下了帷幕,后续的肃清扫荡,纯粹是治安作战的范畴,根本就不算什么军事行动。

  如此情况下,大楚帝国就把第十五师这种甲等师主力以及一批骑兵师陆续调走,少量南撤到辽东,东海,乃至关内的山东,河北等区域进行休整换防等。

  还有一部分则是被调往了漠南地区乃至西北陕甘地区,尤其是骑兵部队!

  立下了诸多战功的第一骑兵军以及第三骑兵军,直接脱离了第三集团军的作战序列,然后被调到了漠南,归入第二集团军作战序列。

  这让第二集团军所辖的骑兵军规模,达到了五个军。

  这五个骑兵军所辖的兵力总数,达到了八万骑左右,这么庞大的一股骑兵力量出现在漠南,光靠数量就能碾压几乎所有的漠南蒙古的大部落,甚至就连漠北蒙古的几个大部落也得甘拜下风。

  这年头在中亚以及东亚区域里,能够在数量上抗衡这支第二集团军麾下的骑兵军团的国家或势力,也就只剩下漠西蒙古了。

  就这,也得整个漠西蒙古汇集起来才行,尤其是和硕特部以及准格尔部这两个部落得联合起来,估计才能够在数量上抗衡这支楚军骑兵大军。

  控制了整个东北以及大批漠南蒙古后,让大楚帝国终于不用为了战马而发愁,只要有钱粮,就算是编练个几十万骑兵那也是可以的……

  虽然都是蒙古马,只能搞一搞轻骑兵,但那也是骑兵不是。

  这么多的大楚骑兵出现在漠南,对于漠南剩下的部分还没有臣服大楚的部落而言,无疑是灾难。

  楚军趁着冬天还没有到来,在秋天里对漠南发起了新一轮的打击,两个骑兵军从东漠南一路向西杀入了漠南中部腹地。

  另外还有三个骑兵军从丰州府,即原来土默特部牧场区域向北发起进攻。

  两支骑兵大军一路扫荡,把漠南东部和中部区域少数还不愿意归顺的部落挨个收拾,收拾完后,整个漠南的中部以及东部区域,正式宣告尽数臣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