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娱乐:世界天王从被封杀开始 > 第11章 前倨后恭

第11章 前倨后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蜀汉后期仅次于魏延的大将、王牌无当飞军的统帅、安汉侯、征北大将军王平;

与王平齐名、蜀汉精锐突将賨兵的统帅、左将军句扶;

将军有镇东将军辅匡、后将军刘邕,军师将军兼军祭酒董厥,威南将军胡济,讨虏将军上官雝,建义将军阎晏等。偏将校尉有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笃信中郎将

丁咸,右护军偏将军刘敏,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参军偏将军爨习,参军裨将军杜义等。

文臣之首是蜀汉四相之一、北伐前线丞相府首席重臣、大将军费祎。另有名臣、司空杨仪,随丞相诸葛亮参赞军事,筹措粮草。

关中都督军

汉中原来是北伐曹魏的前线,也是蜀中的门户,无汉中则无蜀汉,进可攻退可守。但随着蜀汉占据雍凉,兵线前推,汉中的战略价值显得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不过作为入川的

通道,并且西面还有魏国上庸郡虎视眈眈,诸葛亮仍派遣了能臣武将驻守。

镇守武将多为蜀汉有名将二代,有名将关羽之子、镇西将军关兴,关兴之弟、安西将军关索,猛将霍峻之子、安南将军霍弋,夷陵之战断后烈将傅肜之子、平东将军傅俭,名

将赵云之子、平南将军赵统,赵统之弟、平西将军赵广,名臣黄权之子、平北将军黄崇等。

文臣有将作大匠梁绪,中常侍梁虔,太中大夫尹赏,谏议大夫樊建,丞相府主簿杨戏,汉中太守吕乂等人。

中央朝廷

成都皇帝刘禅坐守,文臣之首是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内定接班人、大司马蒋琬,总领朝政,负责后方日常军事行政,军械粮草、兵员补充,为蜀汉后方首席重臣。蜀汉四相之一、太尉、兼领虎贲中郎将董允掌管京师成都兵马与宫中宿卫亲兵,管理皇宫事务,匡正后主刘禅。阳武亭侯、司徒邓芝负责内抚蛮夷,外交吴国。太仆郭攸之,辅助大司马蒋琬处理朝政。

武将以中部督、都亭侯,向宠,为镇军大将军,归太尉董允麾下,掌管京师成都兵马,并与董允一文一武共同统帅宿卫军。丞相诸葛亮之弟、长水校尉诸葛均,升任为执金吾,归太尉董允麾下,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

南中庲降都督军

刘备入蜀后,按照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方针在益州南部、南中地区设置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也叫庲降都督。

庲降都督由博阳亭侯、征南将军马忠担任,马忠是刘备盛赞的贤才,麾下有名将、镇南将军张嶷,两人共同稳定南中,操练兵马,并为北伐前线提供战略物资和蛮族兵员。

另有南蛮王孟获、王后祝融领象兵随时准备支援北伐。

江州都督军

江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支援诸葛亮北伐,退可维护巴地的稳定。而且控制长江航线,扼守入蜀咽喉要道,确保成都及大汉政权的安全。

江州都督府是蜀汉政府在江州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就是江州都督。

江州都督由国舅、征东将军吴班担任,吴班率领众宿将坐镇巴地,休兵讲武,听候前线丞相调遣,支援北伐,并领水军防御长江航线。

镇北将军马岱,镇守江州训练原西凉羌胡骑兵;

前庲降都督、安北将军张翼,镇守江州训练步兵;

永安都督军

永安,是蜀汉政府在吴蜀边境设置的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当地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就是永安都督。

永安作为吴蜀国界,是入川的第一道屏障,既吴蜀已经联盟,后方又有江州大军镇守,则永安无须重兵驻防。但是吴人狡诈,还需大将镇守,密切关注吴国动向。待天时有变,可为伐吴前线,顺流而下,一鼓作气攻灭,以雪荆州之恨。

永安都督由忠勇与赵云齐名的猛将、征西将军陈到担任,统领永安常备军及白毦精兵,威慑东吴;

安国将军罗宪素有才名,任命为永安都督陈到副将,负责日常军事防御;

威西将军阎宇,素有才干,归永安都督陈到麾下,和罗宪同领兵马;

另有威东将军宗预,文武双全,主持永安前线与东吴外交,兼顾永安日常军政;

文臣以原长水校尉、卫尉廖立为首。廖立,是荆楚奇才,可赞兴世业。但是之前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去职流放。如今诸葛亮再起重任,召他入永安,遥领朝廷卫尉,位列九卿,参划军机。另有原荆州刘贤为长史、巩志为司马,随驻永安,伺机恢复荆州。

至此,蜀汉多路大军介绍完毕,新的北伐开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