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大唐新帝国 > 第12章 第0012 暗斗

第12章 第0012 暗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衙的两个大臣先后病倒,接下来,只能杨复恭自己来审自己了,结局自然是毫无悬念了,这事儿最后就这么不了了之了,被弹劾者啥事儿没有,弹劾者也依旧活蹦乱跳,几乎是一夜间,焦禄声名鹊起,得了个“刚直忠正,不畏强权”的美名,名动长安。

几天后的一个朝会上,杨复恭挺着肚子,突然出班禀奏道:“启奏陛下,老奴年寿已高,身体日渐老迈,恐难堪大任,如今新君继位,国本已定,老奴余愿已了,再无遗憾,今日特向陛下乞骸骨,告老还乡,请陛下恩准。”

说完,殿内群臣突然全体呆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傻眼了。

此时不仅他们,就是作为皇帝的李晔也傻眼了,不知道杨复恭突然搞这么一出,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自大唐玄宗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不是没有身居高位而主动请辞,急流隐退的权臣宦官,但那仅限于极少数,绝大部分的内廷宦官们都是极其热衷于权势的。

以李晔对杨复恭的了解,他绝不会是那极少数中的人之一!

从他事先没有跟任何人,包括自家这个新上位的皇帝通过气,打过招呼便能从侧面看出他并不是真的想要主动隐退!

李晔冷静一想,立马猜到多半是因为之前的事让这个权宦的内心有点不安了,这才假借请辞的名义来试探自己对他的态度。

“好一个奸猾狡诈的老狐狸!我若迫不及待的应了他的请求,估计帝位就保不住了。”

“国老这是说的哪里话,你是定策功臣,有大功于社稷,朕重用你都还来不及呢,怎么突然想要请辞了呢?”

为了安抚住这个老家伙,李晔不得已装出了一副紧张不安的样子,仿佛一下子失了主心骨一般茫然不知所措。

等殿中群臣回过神来后,也都跟着纷纷附和道:“陛下说得对,还请杨军容三思啊!”

“国朝多难,杨军容身兼重担,怎能轻言请辞?”

“杨军容不过五十岁许,正是年富力强,春秋鼎盛之时,万万不可有此倾颓之念啊!”

……

殿下群臣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

李晔只是端坐在御座之上静静地听着,也不阻止,眼神从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暗暗留意着他们对此事的态度和反应。这是一个难得的观察朝堂格局的机会。

通过一番细致的观察下来,他发现外臣以礼部侍郎崔绍纬,工部侍郎崔胤为首,内臣以左枢密使王仲先、宣徽院北院使西门君遂等一部分内外臣是站在杨复恭一边的,极力反对他请辞归隐。

大部分的朝臣如外朝的宰相杜让能、宰相孔纬、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刘崇望;内朝的神策右军护军中尉刘季述、右枢密使严遵美、宣徽院南院使董元成等始终沉默不语,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让人猜不透心思,这些中立派是占大多数的。

只有极少数的一些朝臣赞成杨复恭辞官,如侍御史焦禄、右补阙牛徽等,大多是一些品级微末的清流官员,仗着朝廷体制护佑,言语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顾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