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215章 特开恩旨

第215章 特开恩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见朱标好似没听见般,依旧注视着手中书卷。

而且一旁的刘保儿,不停示意自己离开。

詹同情急之下。

当即跪在地上,高声说道:

“臣家中尚有余财,愿全部交出,供殿下使用!”

“哦?”

朱标心头一喜,脸上依旧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既然这些大族先前将家产给藏了起来。

如今也不是他们想交出来,朝廷就会照单全收的。

“詹大人为何要交出家财?”朱标故作疑惑问道。

“嗯.....”

“臣....臣.....”

听到朱标竟还要询问缘由。

詹同紧张之下,脑中快速思考着该用什么借口。

片刻过后。

詹同猛然拜道:

“殿下宅心仁厚,知我朝官员生活简朴。”

“故而不惜被陛下处罚,也要将此次贪官的家产充入黄金台,用以宽济百官。”

“殿下之德行,臣深感敬佩。”

“故而臣愿效仿殿下之万一,将家产一并交出,充入黄金台,交给殿下用于宽济朝臣。”

“胡闹!”

将手中书卷拍在桌案上,朱标有些不满说道:

“孤设黄金台,为的便是赏赐,像詹大人这样忠君体国的正直之臣。”

“你既无过错,也并非像那些贪官一样,乱法害民。”

“詹家的家产,并非贪污所得,也不是压榨百姓而来。”

“孤如何能收?朝廷如何能收?”

“可是殿下......”

詹同不傻。

如今朱标这个太子被钱财所困。

为了改善官员的生活,甚至被皇帝杖责,也要吞下贪官家产,设黄金台赏赐朝臣。

若他詹同家有巨财,却只是封存起来。

那便是主忧臣辱,枉为人臣。

再加上如今大明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此等情景,他家中还藏着巨额财产,自然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

这便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个道理。

所以今日,他一定要将家产尽数上交。

“殿下,臣.....”

“詹大人!”

“若是孤准你所请,将詹家家产并入黄金台。”

“这岂不是说,你詹家财产来路不正。”

“岂不是说你詹大人与胡惟庸同流合污,你乃是胡逆一案的逆党?”

“这......”

“殿下明鉴!”

“臣与胡惟庸那逆贼当真没有半点瓜葛!”

看着詹同再次叩头。

眼中、脸上也满是惊恐模样。

朱标浅叹了口气,撑着桌案缓缓站起身子。

詹同到底是老了。

紧张之下,脑子都有些不灵光了。

自己哪里是怀疑他与胡惟庸有所勾结。

自己分明是要他再想一个借口。

一个能说的过去的借口。

当然。

朱标要的也不是詹同一家之财。

在蓝玉的搀扶下,朱标缓缓走到詹同跟前。

“本宫身上有伤,詹大人就自己起来吧。”

“是....”

“詹大人,孤与令嫒还有婚约。”

“如此说来,咱们都是自家人,你也不用过于拘束。”

“臣不敢.....”

“臣不敢.....”

没有理会詹同那一脸惶恐的模样。

朱标轻咳一声,继续说道:

“既然咱们是一家人,孤倒想问问,詹大人一年俸禄也不多。”

“为何家境如此优渥,竟能豪掷八千两去买一本书....”

“陛下御笔题词,乃是无价之宝!”

“莫说是八千两,纵然是倾尽家产,微臣也觉值得。”詹同脱口而出。

尽管此时如履薄冰,紧张之下,脑子都有些迟钝。

可混迹官场多年,侍奉君王的经验还是在的。

将老朱那御笔题词的价值捧到天上后。

詹同低着脑袋继续说道:

“臣家在徽州,族中之人,也多擅长商贾之术。”

“故而,臣家中也积累了些银钱。”

“嗯?”

听到朱标低声冷哼,詹同连忙解释道:

“从商之人,乃是詹家外房,并非微臣本家。”

“我大明有定制,商贾贱籍,不得入朝为官.....”

当确定詹同的确是出自世家之后。

朱标也不由重视起,胡惟庸先前提到的世家之祸。

让朱标格外在意的是。

无论是先前,还是此时。

他都以为詹同是个老实本分之人。

是一个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办事的人。

詹同不像李

善长、刘伯温、胡惟庸他们,没有特别瞩目的治国之才。

也并非和宋濂、高启一样,学问出众,被天下士子敬仰。

正因为如此。

纵然詹同已然是二品尚书。

而且还是主管官员升迁,六部之中最为重要的吏部尚书。

可不知怎的。

詹同却始终不太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哪怕是此时。

若非詹同提及家在徽州。

就凭眼前他那一副诚惶诚恐的谦卑模样。

朱标也断然不会将世家,和这么一位老实巴交,先前兢兢业业的官员联系起来。

“詹大人家乡之人擅长商贾之术?”

“民间是否有个商帮,名叫徽商?”

“正是!”

“徽商虽不成气候,但的确有这么个叫法!”

朱标轻笑一声,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不过。

徽商不成气候?

简直扯淡!

民间传言,徽商最早起源于东晋时期。

有县志佐证的史料中,也说徽商始于南宋时期。

徽州的徽商,可是古代十大商帮之一。

到了明后期,还有清朝中期之前

徽商、粤商 、晋商,便是天下三大商帮之一。

这三大商帮掌控大量钱财,家中藏银无数。

特别是徽商。

清朝时期抄没一徽商家产,竟搜出了数百万两藏银。

民间甚至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大致意思便是。

若一地城镇没有徽商出现,售卖货物,那这个地方便算不上城镇。

徽商地位,如此可见一斑。

虽说眼下徽商经历了元末动乱。

并未达到鼎盛。

可不成气候,当真是过谦了些。

“詹大人,孤听闻徽商虽为商贾,但礼学尚儒。”

“素有贾而好儒的美名。”

“甚至还有一副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如此可见,徽商之人多有一颗好学之心啊!”

“殿下博闻广识,微臣佩服。”

见詹同还跟自己打太极,朱标索性直接说道:

“既然如此好学,自然要为朝廷效力。”

“只不过我朝礼制,商贾之籍不能入朝为官。”

“想来改籍之事,应该是徽商最关心的事吧!”

“嗯......”

“是!”

不明白朱标的意思。

詹同只得点头称是。

也是此时。

朱标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詹大人忠君体国,孤与令嫒有婚约在身。”

“孤自然要给大人一个面子。”

“蓝玉!”

“臣在!”

“你麾下可有空闲军职,例如粮官、医官的这种散职空缺出来?”

“嗯?”

蓝玉微微一愣。

朱标的意思,明显就是要他将徽商填入军营。

可那些精通商贾子弟到了战场有个毛用!

当炮灰,挡箭矢吗?

“殿下.....”

“臣詹同,谢殿下大恩!”

不等蓝玉开口拒绝。

詹同似乎明白了什么,当即跪地感谢道。

“詹大人请起。”

“既然詹大人生在徽州,自然与全国徽商有所相识。”

“转告他们,孤会求父皇下一道恩旨。”

“在孤与令嫒大婚之日,若有商人子弟愿从商贾贱籍改入军籍,一应照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