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329章 海瑞进京

第329章 海瑞进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阮瑛离开后,晏鹤年一个人琢磨,他确实应该干点什么。

时间不等人啊!

最近朝堂权力有变动。

当初严嵩倒台,徐阶为表明不专权,屡次提出要增补阁臣,皇帝都拒绝。

……徐爱卿你好好干,朕有你就够了。

世事难料啊!

三十多年,嘉靖皇帝盛怒之下,在大殿柱子刻上“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字样。

哪里会想到,经历风雨后,“小人”终究成长为“大人”。

今年严世蕃斩首、袁炜因病致仕,内阁只剩徐阶一人。

徐阶再次诚恳提出增补阁臣。

这次皇帝终于答应,选严讷、李春芳入阁,内阁如今有三位阁老。

严讷是南直隶苏州人,用徐阶的话来说“讷为人畏慎,又肯留意人才”,不争权。

而李春芳这个道士中的状元,状元中的阁老更有意思。

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实则冷眼旁观、看透世情。

……他帮助老朋友吴承恩修订《西游记》,以辛辣的笔法讽刺皇帝。

在大明朝,《水浒传》和《金瓶梅》都不是禁书,偏偏《西游记》是禁书,就知道他骂得多狠。

总之,现在内阁没有人跟徐阶唱反调。

皇帝已经感知到天命,抓紧最后关头修仙、争取向天再借几年。

只要徐阶没碰触底线,都听之任之。

徐阶终于放开拳脚雷厉风行、日夜操劳。

让你们说我是甘草!

他趁机提拔自己的得意门生张居正,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张居正有裕王讲师的经历,又组织重录《永乐大典》,在翰林中很有威望,担任翰林掌院学士顺理成章。

……晏珣出差一趟,张居正成了他的大上司。但是不要紧,小钧钧已经快忘记太岳~~

朝廷上下都在徐阶的掌控中。

成效也有:江南的工坊、商业蓬勃兴盛、国库开始丰盈,军备也得以重新振作。

在晏鹤年看来,皇帝的放权和徐阶的强权,预示着一个微妙的转变——相权制衡皇权,名臣的时代来临。

严嵩没有做到的事,终究让徐阶做到。

晏鹤年想到晏珣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君主立宪制……大明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那么,在未来的名臣搏杀、风起云涌中,自家父子能做什么?

日夜操劳却神采飞扬的徐阶不知道,仙风道骨的仙鹤已经盯上他手中的相权。

严嵩杀夏言、徐阶杀了严世蕃,有人说他是为夏言报仇。

徐阶自己知道,他是为公、不是为私。

王阳明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过是良知知”。徐阶的良知是问心无愧。

他最近在京师灵济宫办讲会,推动传播阳明心学。另外,他还安排人收集岳飞散佚的文章,整理成册。

……在大明朝,没读过苏轼古文的进士都不稀奇,岳飞的文章更冷门。

徐阶整理岳飞的文章,使其可以流传后世,对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大明天下很大。

戚继光率领大军出海扫荡、胡宗宪带着徐渭前往泉州、再去小琉球,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朱衡、潘季驯在济宁治河,一边撸着袖子干活,一边吹胡子瞪眼吵架;

石茂华在陕西召集大户人家办羊毛坊、收容失地无业的流民干活;

晏珣抱着小胖墩朱翊钧马不停蹄前往蓬莱,建永垂不朽的戚继光牌坊……

每个人都肩负自己的责任,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这八方云动之中,海瑞一家乘着一辆简陋的马车到京城。

和上一次匆忙进京报信不同,这一次他是来上任的。

他自己都觉得很意外,好好的在兴国跟豪强干架,忽然收到调令,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兴国县令从七品、户部主事正六品,这个升官让海瑞有些莫名其妙。

但是没关系,在兴国县衙可以自己种菜,进京租房同样可以自己种菜。

因为知道李时珍出差,他没有麻烦李家,而是自己去找住所。

偏一点破一点都不要紧,重点是要有地方种菜。

晏鹤年得知海瑞进京,默默感慨:“小珣说海斗士要骂死皇帝,如今真的来了。”

是谁调海瑞进京的呢?

首先是裕王起了心思,但他自己没有做什么,而是暗中提醒朱衡。

屡次提拔海瑞,都是朱衡出手。

在转为工部尚书去治黄河之前,朱衡担任吏部左侍郎、飞速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提拔一个户部主事是小问题。

看似孤立无援的海瑞,背后其实藏着朱衡这样的大人物。

户部主事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每天甚至可以不用到部办公,有的是时间种菜,也有的是时间琢磨国家大事。

海知县成了海主事,会给大明朝廷的浑水掀起多大的风浪?

……

晏珣抱着小朱翊钧,在讲海市

蜃楼的原理。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现象。我们看到的,就是另一个地方的场景,并不是仙宫海市。”

旁听的人诧异:“秦皇汉武让人去蓬莱寻仙,因为在海上看到仙境,难道不是真的?”

“理论上来说不是。但另一个地方距离甚远,可能是朝鲜或倭国的场景呢?也可以说是罗刹海市。”

他这么一说,厂卫们更加好奇。

看不到仙宫,偷窥邻居也不错。仙女不一定会洗澡,邻居总会洗澡吧?

从京城到登州,这一路行来,晏珣确实增长许多见识。

他一穿越过来,就忙着卷爹读书科举,忽略了许多事。

如今处处留心,发现许多事情挺有趣。

比如走陆路去登州,官道上有人工种植的树,如《国语》中说“列树以表道”,以树为路标。

比如“方言”,大明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朱元璋推行官话,颁布《洪武正韵》,但一些偏远地方还是没有通行。

他们有时候跟当地人鸡同鸭讲,闹出笑话。

登州终于到了。

他们在驿馆住下,蓬莱县令过来拜见,跟他们通报牌坊的进度。

晏珣摆摆手:“小世子舟车劳顿,先好好休息两日,我再跟你去看牌坊。戚家是谁负责这个事?”

“是戚继光的弟弟戚继明,他一直在登州卫所任职。”县令如实回答。

……戚继光亲弟弟戚继美一直跟随兄长抗倭、并肩作战。戚继明应该是族弟,生有一个儿子戚金给戚继光做养子。

晏珣点点头:“到时候我们先去戚家拜访,了解戚继光祖先的光辉事迹,牌坊上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

县令连连称“是”,又有些诧异……

他本以为年轻的晏翰林花费这么多时间才到蓬莱,肯定是偷懒贪玩的,没想到一来就干正事。

小朱翊钧装模作样地听了一会儿,跳到地上大声说:“仙女!”

他要去蓬莱山上蓬莱阁看海市蜃楼!

然而当地的官员理解不了他的话,纷纷震惊:小皇孙这么小就要点花姑娘?果然是天赋异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