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305章 向着目标狂奔

第305章 向着目标狂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嘉靖四十三年的雪纷纷扬扬地落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一年对大明普通百姓来说,跟以往的每一年没有任何区别。

该交的税一文不少,该服的徭役跑不掉。谁当皇帝谁当首辅,跟他们有一文钱的关系?

乡下老汉讲古,还在说“洪武旧事”。

对于京官们来说,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仿佛不久之前,严世蕃才押解进京,一番纷纷扰扰就抄家定罪。

现在只等皇帝朱笔一勾,曾经巍巍赫赫的小阁老就得人头落地。

严世蕃的死期,他们已经不关心。

今年朝廷有钱,拖延的俸禄足额发放,甚至禄米都是新米。

大伙儿一时很不习惯……这么多钱,要怎么花啊!

年夜饭来只烤鸭,饺子要有三种馅!

“原来走私的利益这么大,一个严世蕃就富可敌国。如果朝廷重开海贸,设几个市舶司收税,还会缺钱吗?”

“当初南宋偏安一隅,就是靠海贸之利,熬到金国灭国。如果不是蒙古崛起,说不定真能收复中原。”

“呵……就那啥无能的赵宋?”

朝野之间,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但海贸之利,算是达成共识。

晏松年对这些事都不关心。

他只是养鸭的!

小孙子秋生抓周抓到一个银元宝,裕王府的小圣孙朱翊钧抓到玩具小火铳。

怎么看秋生都比小圣孙有钱途。

晏家列祖列宗这一次干赢了姓朱的。

晏松年在京城待得有些腻,惦记双河村的鸭子。

可是“上线”给他发任务,让他潜伏在晏鹤年身边继续打探有价值的消息。

“老六,到底什么才叫有价值?”晏松年挠头:“你想一个拿得出手的,让我立个大功?”

晏鹤年微妙地说:“你还挺有进取心的?”

嘿!还想卖他立大功?

晏松年小声说:“我一直收上头的钱,不干一票大的,这钱拿着不踏实!你就让我再卖一次?要不,咱卖小珣珣?”

晏鹤年沉默片刻,招手:“附耳过来。”

不久之后,一向很低调的礼部尚书李春芳忽然上奏折,提议“重设澎湖巡检司”、“派兵屯戍小琉球”。

“经过两年艰苦作战,福建、广东沿海的倭寇被围追堵截,慌忙逃窜回倭国。戚继光和俞大猷汇报,如今准备全力歼灭大海盗吴平……”

吴平乃福建诏安县梅岭人,跟倭寇勾结,聚众万人、战船百艘,横行福建、广东沿海。

而吴平的巢穴就在小琉球。

李春芳的意思是,只有屯戍小琉球,才能彻底清剿这些假倭寇、真汉奸。

南宋时,澎湖、小琉球由福建泉州府管辖,有“泉州外府”之称。

洪武年间,大明从“小琉球”撤兵,这个地方逐渐成为海盗的天堂。

这么多年来,朝廷没有谁提这个地方。因为重新戍兵无利可图、劳民伤财。

但现在皇帝知道,严世蕃那些消失的赃款,很可能就藏在小琉球。

如果这些利益还不够,加上大海盗吴平的藏宝呢?

从严世蕃的口供以及戚继光等汇报的情况来看,这个地方简直是金窝银窝。

扫荡一圈,大明可以吃十年八年。

至于军费,以战养战很合理吧?

以前有人弹劾戚继光贪污战利品……清剿倭寇和海盗所得,戚继光没有按规定上缴朝廷。

皇帝对此心知肚明,没有认真计较。

就算戚继光不贪,他手下那些人呢?

当兵的千里作战,一点好处都沾不上,凭什么出生入死?

凭“一切为了振兴大明”的觉悟?

笑话。

皇帝下旨:戚继光、俞大猷追击吴平,荡平小琉球的海盗巢穴、铲除后患!

荡平是什么意思?

就是官军可以在小琉球为所欲为,具体一点说,就是“奉旨打劫”。

有传说中严世蕃的巨额藏宝以及海盗的金山银山为诱饵,想必官军这一次动力十足。

从徐阶到袁炜都明白,陛下这是不能容忍煮熟的鸭子飞走……赃款到了小琉球,也要追回来。

哪怕便宜戚继光的军队,总好过打水漂。

皇帝有这样的决心,臣子只能听从。

徐阶眉头紧皱,戍兵小琉球肯定需要大量军费。才刚刚宰肥羊缓一缓,又要大笔支出,想到就头疼。

但是李春芳突然上奏折,肯定是获得皇帝授意。

这种事,皇帝交给李春芳而不是他这个首辅……莫非,皇帝不再信任他?

东厂那边暗示,皇帝怀疑他指使赵贞吉中饱私囊。

徐阶额头青筋直跳。这是污蔑!赤裸裸的污蔑!

一大笔钱不见了,必须有人对此负责。

不是大海盗吴平就得是他徐阶……那还是让吴平负责吧!

一向不争不抢的李春芳大出风头,紧接着提议选拔嘉靖

四十四年会试主考官、五经房同考官。

科举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大事,比东南海外一个岛的命运更引人注意。

晏珣紧张地旁观事态发展,见一切都顺顺利利,不禁长舒一口气。

在皇帝眼皮底下狂飙,还得是老爹啊!

“有严世蕃那笔钱吊着,皇帝和福建、广东的官军,都恨不得把小琉球翻个底朝天。”

晏鹤年笑道:“不仅仅是严世蕃的钱,还有吴平的钱、陆白头的钱,全都在那里呢!”

他说在就在!

那不是一座鸡肋般的海外孤岛,而是金窝银窝!

晏珣小声问:“别管什么吴平吴不平,我只想知道,严世蕃那消失的三百万两,到底在哪里?”

“呃……没有三百万这么多,严世蕃夸大了。”

“那到底是多少?”

“小珣珣,你不是说你挣的钱自己管,我挣的钱你不问?”晏鹤年抱着双臂拒绝回答。

“我又不是问你要!只是好奇!”晏珣苍蝇搓手,“有这么多的钱,可以搞很多事。我想去山西买煤窑,还想去徽州建水泥厂。”

晏鹤年正色道:“徐阶说严世蕃藏有四千盗匪,这个数目有夸大,但匪徒确实不少。

王二黎大他们很不容易才虎口夺食,要给兄弟们分一分。另外,胡宗宪吞掉一块肉,赵贞吉也真的瞒报部分。”

倒下严世蕃一个,幸福千万家。

晏珣听得满脸痛心,跟自己的钱被抢一样难过。

晏鹤年搓了搓儿子的脸:“你要做什么,爹还是会帮你。咱们现在先争取会试同考官。徐渭好不容易通过乡试,我做同考官至少保证公平。”

他的本经是《易经》,跟徐渭一样。

两人的关系,还没到需要回避的程度。

晏珣果然转移注意力,琢磨着说:“翰林院的张四维,也是修《易经》。他上一科原本可以做同考官,被那个姓徐的抢了。这一次,他得占一个名额。”

五经同考官不止一个,但竞争很激烈。

张四维平时不跟他们这些新翰林一起洗脚脚,目前还没什么名气,最大的特点是非常非常有钱……其父是大晋商。

那么,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