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 > 第82章 不一样的以工代赈

第82章 不一样的以工代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剪指着远处马家庄的启蒙学堂,对房玄龄说道。

“房相,前方是马家庄的启蒙学堂。”

“孩子们所学读物除了经义和诗词歌赋,还有新设的算术课,我们不妨前去一观。”

算术在王剪、韩雪莲和福伯的努力下,编制了一本简单的小课本。

里面只是记载简单的加减乘除。

对于现阶段的孩子,已经完全够用。

“走,我们前去一观。”

对于孩童启蒙,房玄龄很关心。

也不管浑身燥热,迈开大步走进烈日底下。

马家庄启蒙学堂。

房玄龄饶有兴趣地站在窗口,看着这群抓耳挠腮的稚童。

此时授课的人是韩雪莲,她主要负责算术的教导。

拼接的木板上,留下一板黑炭书写的数字。

讲台上,韩雪莲看到王剪几人。

虽然不认得为首的老者,可看到王剪和马周恭敬地站在身后,也大概知道老者的来头不小。

她对王剪的脾气比较了解,心里无尊卑之分,做事也随心。

一时间不知道这个官多大,心里有些许的发怵。

说话的语气也有些打颤。

韩雪莲又看到王剪朝她挤眉弄眼,注意力被分散,这才踏实不少。

看了一会,房玄龄怕影响孩子们学习,静悄悄地往后退开。

走回去的路上,几人继续交谈。

“王小兄弟,木板写的是就是算术?老夫妄活五十载,竟闻所未闻。”

“房相,上面正是算术的乘法口诀,奇形怪状的文字叫阿拉伯数字,是小子从一游学之人身上学来,只可惜学了个皮毛。”

随后王剪又详细地给房玄龄介绍数字的应用。

还列举了很多案例。

通俗易懂的介绍,听的房玄龄和马周两人频频点头。

房玄龄对王剪如何学到的算术,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

“王小兄弟,这个数字运算,于国于民都有大用处。”

“待你加以完善,不仅是大功一件,还能记入史书名留青史!”

经历了高产作物的震惊,一般的惊喜已激不起大的波澜,只能产生些许的涟漪。

当然,要是吏部的人知道这种简易的算术,一定会疯狂的。

回到马家庄制造局,牛进达和许虎早已经分出胜负。

不出意外,牛进达略胜一筹。

毕竟他正值壮年,战斗经验也摆在那里。

回到会议室。

王剪口述,马周代笔,把沤肥和阉割之法详细地写了出来。

其中最大篇幅介绍了番薯这种高产作物,如何种植,如何存储,烹饪方式都详细写了出来。

至于数字和算术一道,房玄龄建议王剪封官以后再献。

现在献上,有其他大功压着,体现不出价值和重要性。

房玄龄打算带几本王剪编纂的册子回长安,把它私下拿给陛下观看。

另一方面,官职是需要沉淀的,不可能让王剪拿出几个大功劳,官职给他一下封顶。

就算李世民愿意,其他大臣也不会让一个毛头小子一下子做很大的官。

到时候朝中百官带来的阻力,只会适得其反。

王剪深表同意。

很多开国将领和背景深厚的大臣,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才爬到这个高度。

王剪一上来就骑在他们头上,肯定是不乐意的。

看着写满文字的宣纸,房玄龄乐的合不拢嘴。

原本只想来见王剪一面,万万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收获。

不枉此行!

晌午。

王剪亲自下厨,杀鸡宰羊,备上好酒好菜来招待房玄龄三人。

焖羊肉配之葱姜八角等配料,滋滋冒着油光,芳香四溢的气味引的一群孩童垂涎欲滴。

这群孩子也懂事,他们知道马家庄的神话人物王总管在接待贵客,个个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圆桌上

只是小孩生性爱动,没法长时间保持安静,吱吱呀呀的低声私语,好不热闹。

房玄龄几人也被这种热闹,充满烟火气的氛围感染,嘴角的笑容停不下来。

赈灾这些日子灰暗的心情也一扫而空。

一大碗羊肉,一碟鸡肉、一碟青菜和一坛清酒正正地摆在木桌上。

热腾腾地还冒着热气,诱人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动。

房玄龄尝了一口羊肉,绵香入口,唇齿留香,双眼都瞪直了。

“原以为御厨的手艺天下无双,没想到高手在民间啊!真是人间美味,回味无穷!”

“王小兄弟,你这手烹饪技术,御厨不如你!”

“倘若你想当个御厨,那一定是御厨之首!”

房玄龄开着玩笑说道。

“哈哈哈哈。”

马周等人哈哈大笑起来。

王剪平时很少出手炒菜,今天大露一手,可把幺蛋等人馋哭了。

喇子流到了桌子上。

大家也不吵闹了,埋起头全神贯注地干起饭来。

宽敞的露天饭堂,只剩下扒筷子和咀嚼声。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直到太阳微斜,纵有千般不舍,也到了分别的时刻。

作为大唐宰相,朝中大员,外出赈灾了几个月,朝中还有一堆事等着他处理。

房玄龄和王剪并肩走在最前面,低声说着私话。

马周和牛进达等人紧随其后。

步履踩在光秃秃的泥土地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王小兄弟,倘若你是一县之长,该如何处置受灾百姓?”

王剪前世今生都没当过官,只能根据马家庄的现状来回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创造干活的机会,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房玄龄一下来了兴趣,抚须说道“具体说说。”

“官府可开发一些项目,如划一块地建新的商业街,里面有吃喝玩乐等项目。”

“官府只需要把每一块地要做什么规划好,如这里只能建茶肆,那里只能做客栈,这里开一个米铺,那边开一个裁缝铺。”

“每一个商铺,单独对外竞拍,价高者可以把地买下来,搭建和经营。”

“世家和商家有利可图,便会把银子拿出来,招流民来帮忙搭建房舍,如此一部分人便有活可做。”

“同样,搭建房舍需要伐木,制作板材等工作,又需要一批人来做。”

“待建成后,酒肆、商铺等也需要伙计,又可雇廉价的流民当小二。”

“如此一来,便可安置大部分人。”

王剪说的很细致,聪颖的房玄龄一听就明白了。

随后王剪又举了以工代赈的几个方式,如官府修缮衙门,主持清理河道,挖沟渠等等。

“以上种种,官府少花钱,便可短时间解决流民的处置问题。”

“还可收取不少拍地费,后续还有大量的税收。”

...

王剪的一番话,在房玄龄的内心卷起了惊涛骇浪。

一道新的大门正缓缓打开。

短短的一里路,一行人愣是走了个把时辰。

大量关于处置流民的方式,飞入房玄龄的脑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