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诡秘神探 > 第17章 帮忙

第17章 帮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本书写了十多万字,最后推倒重新,也毁了不少残稿,这一章写了2000多字,比较全,就修了修发了出来。】

“太宗所命将帅,率多攀附旧臣,亲姻贵胄,赵老三对自己人还是不错的。”李进如是想到道。

他弯腰行礼,屏气凝神片刻方才出声道:“官家,末将觉得官家太急了。”

“哦?”赵匡义的眉头皱了起来。

“末将知道官家欲收取幽燕,完成五代以来中原金瓯缺损的一块版图,但……现在还不是好时机。”

“你有什么话就说,朕听着呢,别搞你唬人那一套。”赵匡义重新坐下,冲着爱将摆手道。

“是......是,”李进下意识的擦了擦额头,心想“我白白准备那么多前戏,你就这么让我单刀直入啊......”。

“官家,论兵甲之利,我大宋禁军冠绝当世;将有敢战之心,士无贪生之念。但这幽燕却是暂时不可得,只因为我们……缺马。”

李进不紧不慢地说着这个似乎毫无营养的论断。

赵光义一脸看戏的表情,对于李进的了解,使得他没有贸然出口打断李进的话。

李进看火候差不多了,才接着往下说。

“我大宋自然是有马军的,但我们缺的马匹数量不是一万、两万这点小数目,而是缺五万,十万,缺大量的马。”

“......”

“嗯,辽人之所以来去如风,就是因为辽人不缺马,甚至不缺良马,一人两骑,甚至三骑,故其侵略如风,很难被聚歼。”

“若是我大宋主动北上,反而是以己之短拼敌之强,一动不如一静。我闻河北有人提出以溏泊榆柳御敌之策,朝中或以为劳而无功,或认为‘示敌以弱’,末将却以为此乃良策,契丹人年年南下,烧杀掳掠,溏泊榆柳确实有迟滞辽人之效。”

“但是如果任由辽人南下,却又不免让河北百姓频遭洗劫,因此,臣以为可在河北要地行修寨筑堡。”

“一来可以保护河北乡民,二来也可以给河北边军反应时间。如此辽人也不能轻松的掳掠,倘若辽人敢围攻堡寨,就难免被停滞一地,失去机动性,就有被边军围困危险。一旦河北遍地堡寨,则辽人必劳而无功,长此以往,师老兵疲,则有可趁之机。”

“二来嘛,可在河北推行弓箭手,乡兵。如此,也可减轻河北军防压力。”

说完李进便闭口不言,静静地等着赵匡义的论断。

“你李汉卿,朕是知道的,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你出这样的谋略,虽然必定有效,但这肯定不是你的目的,而且河北省下来的兵额必定不少。你就直说吧,你莫不是想......”

“不错,朝中和河北诸将还在盯着河北幽燕那一块,官家和我早就跳出五行......”

“打住,”赵光义捏着额头:“直接说,你这厮在河北混了几年,拍马屁的功夫真是别人拍马也赶不上。”

“嘿嘿,哪儿是呢,臣明明一片丹心。”

李进看赵光义直直地盯着自己,赶紧收起了玩心:“嗯,陕西,本地是中原故土;河套之地,自汉武经略以来,中原所不弃。当今良马,首推河西,河西大马,冠绝天下。”

“咳咳。”赵匡义不住地轻咳了起来。

“嗯……若是收复河套,河西走廊,经略陕西,经略数年,必可得到良马数万。而且末将听说,归义军对天军翘首以盼,凉州士民念汉音久矣,只需雄兵数万,河西之地可不战而下。”

看着赵光义若有所思的样子,李进赶紧继续洗脑:“官家所忧虑者,应当是陕西之地,自唐末吐蕃侵略后,汉人十不存一,遍地蕃种。”

“不错,”赵光义想到了安南,不由得出口。

“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对待蕃人,不能用强,当恩威并济,尤其是要约束军纪。”

“先召集其头领豪酋,约法成章,安其众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