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诡秘神探 > 第2章 梦境是真的?

第2章 梦境是真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冬十月,东京开封府,汴京城。

后周世宗柴荣的三步走战略,在大宋两代君主的积极推行下,进入了全力冲刺阶段,四、五月,漳泉二州节度使陈洪进、吴越国王钱俶先后献土归降。

至此,除了割据河东的北汉在辽国的支持下,仍旧苟延残喘外,唐末天下割据的乱世即将结束,天下有望重归一统。

大宋朝廷靠着四条运河水系,将京东、关中、东南的财赋,尽数运转东京城。

已经安定下来二十多年的东京城,百物众宝齐聚,也逐渐繁华了起来,彰显出国都的威严。

进入十月,天气由凉入冷,早上若是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一阵小风就能让人打两个寒颤。这时节除了有营生需要早起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等日头高照的时候再出去讨生活。

而这个时节最畅销的恐怕就是石炭了,石炭的走俏也让一些大商家日进斗金,哼着小曲,品着茶,坐在家里数着钱。

其他没有此类聚宝盆的普通百姓,也只能勤恳些,趁着尚未下雪外出赚些辛苦钱,以来购买柴薪和石炭,只盼求可以度过这个已经到来的寒冬。

里城东榆林巷,尽管已经过了辰时,到了吃朝食的时辰,大街上却仍旧没有多少行人。

作为东京城最勤快的劳动大众,临街的几个小摊贩已经沿街摆开自家的摊子,有卖菜的,有卖手艺品的,还有卖早点的。

卖菜的张青把手窝在袖子里,蹲在摊子前,左右张望,在看到李家大宅仍旧紧闭大门后,他满是疑惑。

张青朝斜对面的孙二问道:“孙二,今日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个时辰,李家大郎还没开门营生?”

孙二听到张青的问话,朝对面路口的李家看了一眼,接着像螃蟹一样横着踱了六七步,蹲在张青旁边说道:“你昨个下乡了,不知道,这李家出了大事儿。”

孙二看着其他几个侧着耳朵偷听的街坊,似乎是有些卖弄,他并没有刻意降低音量,朝张青说道:“昨日巳时时分,殿前司来人说李家二郎重伤不治,要李家准备后事......”

“什么?”卖一些蒸饼、馒头的早点摊贩——王富贵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出声打断了孙二的话。

“李家二郎怎会出这样的大事儿,最近又没有什么战事,他怎么会受伤?”

“对啊,李家太公还在的时候,对我们这些街坊常有接济,要是李家真的出事了,我们也应该尽点力,怎么能还在这里闲话长短。”另外一个卖馄饨的小摊贩应声说道。

王富贵二人的话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一个个看孙二的目光都有些不善之意,连张青都有些畏惧人言,朝一边侧出了身子,以示和孙二划清界限。

孙二看着这情形,顿时急眼了,他的名声要是坏了,以后就别想在这东榆林巷过活了。

他站了起来,满脸的苦涩之意,朝着街坊们拱手道:“我这不是还没有说完嘛,也可能是老太公在天有眼,午后便有同李进厮混要好的曹正来讲,这李家二郎一口气缓了上来,这虚惊一场嘛。”

孙二撇开双手,朝左右的街坊说道:“诸位街坊,你们看这李家也没有作白事的迹象,要是真的有丧事的话,我能黑了心的在这儿闲言话语。”

“这倒也是,你看看你这人说话也不利索,瞎喘啥大气儿。”张青站了起来,朝着孙二骂道。

孙二拱手向左右的几个街坊讨好道:“原谅则个,原谅则个”,说完就径直回到了自己的摊位。

王富贵则感叹道:“唉,都说这好男不当兵,这李家太公当年好容易退了军伍,挣下一份偌大的家业,自是不许儿孙再进行伍。”

“谁曾想这李家二郎,早年游手好闲也就罢了,今年初竟然还应募参军了......”

“......”

东京外城,新门瓦子。

两名年轻的郎君进入瓦子里,又轻车熟路地来到一处说话(说书)的勾栏,服务的茶博士看到有人光临,就迎了上来。

这茶博士迎来送往,眼神自是不凡,一眼就瞥到了二人右手虎口的刺字,虽然难以辨别具体字样,但他猜测这二人应当就是东京城里的禁军:“二位军爷,是要去这神楼听说书,还是要去这腰棚?”

其中一名眉头有疤的军士看了另一人一眼,随后开口道:“给我二人,来一处神楼靠前的席位。要是位置不好,今日可就不付你的茶点钱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