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之贾玉京 > 第一百一五章 初入大明宫

第一百一五章 初入大明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118章 初入大明宫

桂花巷中的热闹持续了一日,黄昏时分,道贺的人群才全都散去。

贾琼乘着夜色骑马出门,来到万松会馆。

他来这里一是给上榜的同学们道贺,更重要的是为没考中的同窗们送行。

因为这次会试重开,殿试三天后就要举行,所以时间很紧张。

这两天贾琼要拜会座师,还要到国子监领取贡士服,学习殿试礼仪,估计也没有时间相送同窗了。

第二天,贾琼和一干同窗们相约一起去拜会座师。

座师和门生,在古代官场是最紧密的一种同盟关系之一。

一般情况下,座师会尽可能的提携门生,而门生也会是座师的坚定支持者。

许多朝中无人的寒门子弟,是非常需要座师的这种提携帮助的。

所以会试之后拜访座师,也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一个传统。

他深深看了贾琼几眼,这个六年前的小小少年,如今已经几乎让他认不出来了。

昔朕太祖高皇帝统一寰宇,建制垂宪,万世攸崇。

在太监的一声传唤中,贾琼在礼仪官的指引下走进广场,行至最靠前的一个考桌旁站定。

随后皆跪坐于蒲团之上,开始正式答题。

两百余名学子穿着崭新的贡士服,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在正阳门前排好队。

时间很充裕,贾琼入座后先闭目沉思,思考如何作答。

这些都是我的同窗,我来给夫子介绍一下。

今天天气不错,暖阳高照,微风徐徐。

……”

你们中了进士之后就不比求学之时了,这样容易惹人非议,说你们结党营私。”

夫事不稽古,固无以证今,然徒泛论古之人,而不求今时之急务,亦非纳言之善也。

贾琼身为会元当然位居头名,韩巍和姜无极分列左右,剩下的两百多人排在三人身后组成三列。

然治极而弛,理势自然。

老夫今年就要致仕,怕是帮不了你们太多了,这个座师当得可是有些名不副实了。”

尔诸生皆学古通今,有志于用世者,其各直述以对,毋有所隐,朕将亲览尔等之作,以求善法。”

书案上已经摆好了笔墨纸砚,这些都是上好的御用贡品,考生考完之后可以带回家中,作为传家之宝收藏起来。

而汉唐宋之君亦有能庶几者乎?朕欲究其奋励有为,功业可称之实。

沿着禁军林立的御道一路前行,过棋盘街,御桥,承天门。

奉天殿位于皇宫中轴线上,是外庭三大殿第一殿。

盛嘉宾身穿常服坐在会客厅中,看到贾琼领着一大帮人进来,不禁露出微笑。

而且这次会试的主考,副主考,房师他都挺熟的,拜不拜也没啥区别。

隆庆帝暗自点头,心说这样的青年才俊,也不算辱没朕的女儿。

隆庆帝威严的声音传来,众人谢恩后起身,拱手弯腰做聆听教诲状。

王渝留他们吃了一顿饭,好好的勉励了一番。

三月十五日,天色微明。

隆庆帝高居丹陛之上,能清晰的看到所有考生。

他们全是身穿红袍的二品以上高官,不是阁老就是尚书,最中间就是身穿蟒袍的张纯阳和李世睿,这些人是殿试的阅卷官。

这位是周熙,周仲芳,今年刚十八岁。

盛嘉宾笑道:“呵呵,你们这么多人一起来,老夫这里可没有这么多茶水招待。”

贾琼说道:“夫子清名重于海内,是我等榜样,自然可为我等之师。”

王渝现在是吏部右侍郎,他们这些新晋贡士的前途命运有一半就掌控在他手里了。

“平身。”

门子让他们在门口等了片刻,他进去通报了一声,随后才领众人进去。

“是,我等受教。”

第一次见到这震撼的一幕,所有贡士都感觉心潮澎湃,不由对皇权生出深深的敬畏。

列圣相承,益隆继述,斯民乐育于熙皓之治,已百一十年矣。

拜会完盛嘉宾,又去拜会王渝,这是贾琼的岳家,跟回自己家也没多大区别。

要是赶上下雨天,他们就得在奉天殿外的走廊下做题了。

这里是正统的汉人王庭,到处都流淌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贾琼笑道:“我等是来听夫子教诲的,有没有茶水倒是不打紧。

这必会使他的同窗们都牢牢团结在贾琼身边,形成牢不可破的联盟。

盛嘉宾笑道:“行了,不用你来拍马屁,说起名望来谁能与伱比。

父皇定鼎两京,宏谋远略,光前裕后。

其或久也,不能无偏而不举之处,则亦兴其滞,补其弊,期使斯民得被先王之泽,如夏启、商宗、周宣王是已。

此时隆庆帝高居摆在第一层丹陛的龙椅之上,丹陛下一溜站着十个朝中重臣。

贾琼带众人一齐行礼:“学生拜见夫子。”

朕欲闻其纪

纲、统体、制度得失之详。

各位都是青年才俊,以后还当相互扶持,共襄国事。

迨其嗣世之君,欲保盈成以跻至治,一惟旧典是遵是用。

广场上此刻密密麻麻的摆着一排排矮桌,桌案上放着笔墨纸砚,桌前摆着黄色的蒲团。

贾琼并不在乎这个,他在朝中不缺后台。

他还是第一次进入这个时代的权力中心,巍峨的大明宫与后世他去游玩过的紫禁城大不一样。

只听隆庆帝说道:“自昔帝王创造丕图(宏图的意思),必有贻谋,以为长治久安之计。

贾琼不只让他们在精神层面认可,还能在现实中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助益。

它有大汉的粗犷,大唐的瑰丽,也有两宋的豪迈和婉约。

贾琼一行二十多人,首先浩浩荡荡来到盛尚书府门前,递上拜帖。

等所有人入场站好,随着太监一声“跪”,两百多名士子齐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赶上大朝会时,因为人数太多,朝会就在殿前的广场上举行,今天的殿试也是在奉天殿外广场上进行。

肆朕拳拳以法祖为念,欲俾内外百司,群工庶职,感恩奋庸熙载,恪守夫典训而慎行之,毋滋偏失不举、名存实爽之议。

夏商周之迹见于经,汉唐宋之事具于史。

随后众人分开拜访房师,第二日又去国子监学习殿试礼仪,领取了贡士服。

今日我就告诫你们一句,虽然你们是同窗,又是同年,但是以后千万不要像今天一样成群结队。

祖宗良法美意,岂能悉祗承而无弊乎?

步入奉天门,一座白玉栏杆围起的巨大广场便映入眼帘。

殿试之时,皇帝当堂出题,考生以臣子的身份写文章来回答,所以殿试策论也叫策问,或者问对。

如同跨越千年的长河,直接击中贾琼的内心,让他血脉偾张。

殿试虽然只考一题,但是考试时间却有整整一天,就是给众学子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英武不凡,气度沉稳,让他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

“诸位,入宫后保持庄重肃穆,不要喧哗,不要左顾右盼。”

用期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中国尊而四夷服,风雨时而嘉祥至,谅必有道矣。

“新科贡士入场!”

贾琼点点头,当先通过正阳门辅门步入大明宫。

盛嘉宾听他说完,点头笑道:“万松书院这几年真是人才辈出啊。

隆庆帝说完,众学子俯首答道:“臣遵旨。”

贾琼的同窗们有这层关系,选官时自然更容易拿到好缺,这就让他们更加兴奋了。

太宗、世宗皇帝励精图治,壮我国基。

广场尽头,在三层三十九级汉白玉台阶之上,一座金碧辉煌的雄伟宫殿巍峨耸立。

门子知道这是来拜座师的贡生,但是一下来这么多人就有点傻眼。

鸿胪寺官员做了最后的叮嘱,像贾琼做了个请的手势。

大家可以给给点建议,贾琼的第一个官给安排个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