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36章 迷茫,帮助乡邻

第136章 迷茫,帮助乡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身在太学的刘秀、邓禹等学子,对新王朝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清晰。

新王朝的革新改制措施,让身处京师常安,了解真相的刘秀、邓禹等青年士子,越来越失望,越来越疑惑不解。

那时的王莽,以及他手下文武大臣的全副精力,并不是用在治国理政,惩治贪腐上,而是用在了新王朝的各项制度的改制设计上。

而朝廷政事越发混乱,官吏的贪腐也愈演愈烈。

就连王莽最亲密的战友国师公刘歆等文武大臣,也忧心忡忡,十分不解困惑。

2

天凤二年(公元15年)六月的一天,赤日炎炎,酷暑难耐,天气十分炎热。

新王朝君臣议政之时,大臣们大都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恹恹欲睡。

王莽见群臣萎靡不振,很是生气。

于是王莽下旨,命令文武大臣停止公务,回家避暑,修养五七天再说。

闻听皇帝旨意,新王朝大臣们欣喜若狂。

大臣们利用悠闲的这几天,离开常安,前往终南山避暑,或者走亲访友,或者消暑修养,很是惬意舒适。

那天,终南山国师公刘歆的别墅里,是高朋满座。

卫将军王涉,司中大赘孙伋,大司马董忠等与国师公关系非常亲近的大臣,都兴致勃勃地前来国师公刘歆的山中别墅,拜访国师公刘歆。

见贵客盈门,其乐融融,国师公刘歆哀伤忧郁的情绪消失了许多,振作精神,招呼接待着同僚们。

自从大司空甄丰、甄寻父子的事件发生以后,国师公刘歆,开始与王莽有了隔阂、裂痕。

刘歆既哀伤两个儿子的无辜被杀,也为王莽的冷酷无情、不纳忠言、自以为是而怨恨不止。

为了自保,国师公刘歆,与卫将军(首都卫戍司令)王涉,司中大赘孙伋,大司马董忠等大臣,走得越来越近。卫将军王涉,是王莽的堂弟,曲阳侯王根的儿子。

亲近的同僚们闲聊了一会,国师公刘歆见大司马董忠似乎有话要说,急忙屏退了身边侍候的奴仆。

“诸位大人:

我们到后面的凉亭里,去品茗休闲如何?那个凉亭树荫浓密,流水潺潺,请诸位大人,去鉴赏一下如何呢?”

国师公刘歆,知道王莽多疑,生怕同僚的谈话,引起皇帝的猜忌,急忙向大家提议道。

同僚们心领神会,赞同道:

“国师公大人,考虑十分周到,我们几位,就叨扰大人了。”

“说哪里话呢?来人啊,在凉亭里摆些茶水,果品零食,我要与诸位大人品茗赏景。”刘歆大声吩咐道。

不多一会,就布置完毕,主宾从堂屋里出来,到了凉亭里。

寒暄一会,国师公刘歆屏退侍候的奴仆,与同僚们闲谈了起来。

“诸君不避嫌疑,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子俊感激不尽。”国师公刘歆,谦逊地招呼大家道。

“国师公大人过谦了。谁不知道国师公大人豪爽大度,热情好客呢?

王涉知道,国师公大人近些日子有些不顺,心情郁郁,所以特地与大司马大人,司中大赘大人约定,抽空来看看国师公大人。”卫将军王涉说道。

“前些日子,家门不幸,世态炎凉,别人唯恐避之不及。多谢诸位大人的盛情,子俊感激不尽。”刘歆道谢道。

“国师公大人足智多谋,乃帝国栋梁,谁不知道呢?

唉,可叹陛下不能够慧眼识君,浪费了国师公大好的贤才。”大司马董忠用言语挑动道。

“多谢大司马大人!

大司马大人,卫将军大人,司中大赘大人,才真正是国家栋梁,张良、萧何一般的贤才。

子俊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罢了,大人太高看子俊了。”刘歆向大司马董忠道谢道。

司中大赘孙伋,猝尔言道:

“诸位大人,都不要客气谦虚了!

不知诸位大人,是否听过符命图谶上的一句话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此话莫不是应在国师公大人的身上吗?”

刘歆听了大惊道:

“司中大赘大人,折煞子俊了。请司中大赘大人,不要再讲这句话了。

就是这句符命图谶,皇帝陛下,一直猜忌子俊。

从前,子俊曾经十分崇敬,认同陛下的改制主张,现在子俊也越来越感到了不解和困惑。

陛下也意识到了子俊的这些变化,知道我们君臣间有了一些芥蒂。

如果再让大人这句话,传到陛下的耳中,再加上奸佞的挑唆中伤播弄,子俊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陛下岂不是更要猜忌子俊,让子俊招惹滔天大祸,祸及家族了吗?”

“国师公大人言之有理。陛下疑心越来越重了,我们同国师公大人一样,对陛下的进谏和劝说,也已经越来越不起作用了。

陛下也越发猜忌国师公大人和我们这些忠臣,认为国师公大人和我们有野心了。”

大司马董忠很同情地说道。

“是啊,陛下刚愎自用,越来越不肯接受大臣们的谏言了。

陛下始终坚持认为,历代王朝之所以最终覆灭,全在于没有很好的制度设计。

而要保证新王朝千秋万代长存,只需把制度设计好就行。制度一经确定,那么天下自然太平。

我王涉虽然见识短浅,但也同国师公大人一样,并不认同陛下的观点是对的。

王涉同国师公大人观点一样,私下认为,兴利除弊,解决大新帝国存在问题的办法,主要并不是要去效法先贤,一味复古,而是应该根据人心所向,时代潮流,去顺应民意,去革新弊政,解决官吏贪腐行政混乱的问题,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稳定人心。”

“卫将军大人见识高远,不愧为至理名言。

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放弃至关重要的国家事务不处理。

而是对划分帝国的地域,改变官名地名,制定帝国的礼仪,创立帝国的乐教等枝节末梢的问题,津津乐道,殚精竭虑,不分白天黑夜,一心一意地去思考、商讨、研究如何处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