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29章 可笑,莫须有的罪名

第129章 可笑,莫须有的罪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实际上,王莽的新王朝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改善与塞外蛮族的关系,缓和紧张关系,化解矛盾。

此时的新王朝,终于再次迎来了一次与匈奴汗国改善紧张敌对关系的良机。

匈奴汗国的掌权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跟妻子-王昭君的小女儿伊墨居次云,与中原王朝亲善。

于是,须卜当建议匈奴汗国新任单于栾提咸,希望匈奴汗国能够与中国新王朝和亲,改善与中原王朝的紧张关系。

单于栾提咸思忖再三,权衡利弊,终于知道和的益处大于战的益处,同意了他们夫妻两人的建议。

于是,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派遣使节,到西河郡虎猛县的制虏塞,告诉新王朝守卫边塞的官吏,请他们转告朝廷说道:

“匈奴汗国单于,想见朝廷的和亲侯。”

新王朝的和亲侯,就是王昭君哥哥的儿子王歙。而和亲侯王歙,是王昭君的小女儿-伊墨居次云的表兄弟。

2

显而易见,这是匈奴汗国渴望与中原王朝改善关系的信号,对于匈奴汗国和新王朝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中部都尉王宁接报,不敢怠慢,立即奏报新王朝皇帝。

此时,焦头烂额的新王朝皇帝王莽,面对内忧外患的处境,对战胜匈奴汗国的必胜信心,已经大大地降低了。

这给王莽了一个下台阶,缓和中原王朝与匈奴汗国紧张关系的大好机会。

王莽同意,与匈奴汗国和亲。

于是,王莽派遣和亲侯王歙,与王歙的弟弟骑都尉、殿德侯王飒,一同出使匈奴汗国,隆重祝贺栾提咸,即位匈奴汗国大单于。

新王朝的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使臣,携带大批财物,黄金、衣服、被褥、丝织品之类,打算赏赐给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君臣。

到了匈奴汗国,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使臣,为了完成使命,还信誓旦旦地对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发誓说道:

“单于啊:

你的作人质的嫡长子栾提登,还活在人间,希望单于放心。”

单于栾提咸十分高兴,相信了新王朝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的说辞。

新王朝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遂趁机向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提出要求,希望能够用一些钱财,作为对匈奴汗国的补偿,引渡新王朝的叛逆陈良和终带等人,带回新王朝受审。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贪图新王朝赏赐的财物,于是违背了先单于栾提知的承诺。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便违背当初保护降臣的诺言,把投靠匈奴汗国的陈良和终带等二十七人,全部逮捕,带上刑具,装进囚车,交付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中国使节,带回了新王朝受审。

两国的和平条约,很快正式签订。

单于栾提咸就派部下的厨唯姑夕王栾提富等四十余人做使节,护送新王朝的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人,回到新王朝。

3

背叛新王朝的陈良和终带等二十七个首领,被押解回新王朝以后,王莽既欢喜又愤怒。

王莽心里,一直对陈良和终带等人叛逃新王朝的行为,是恨入骨髓。

王莽下旨,将陈良和终带等二十七人,押送刑场,不分季节,立即处决,以杀一儆百,警告反叛者。

那时,王莽正在研读《易经》一书。王莽见《易经》上面记载有“焚如、死如、弃如”的字样,于是大受启发,亲自发明了一种十分特别的烧杀刑。

王莽下令,架上火堆,将陈良和终带等二十七人,在长安城北活活烧死示众。

王莽还命令大臣官吏,组织常安的大批市民百姓,扶老携幼,前去围观处死叛逆的情景,以警示那些反叛者。

4

然而,新王朝的有识之士都明白,王莽的强权治理,新王朝的血腥的镇压,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新王朝面临的种种棘手的现实问题。

有时,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也可以用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句话来进行概括。

祸不单行这句话,很多时候,似乎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都是非常适用的。

新王朝与匈奴汗国和亲的举动,只不过暂时缓解了两国的紧张关系,使北方边境地区,出现了稍稍的安宁,没有继续出现兵连祸结的情形。

然而,新王朝的边境地区,依然是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不久,新王朝的四方边境又发生了严重的饥馑,甚至出现了卖儿鬻女、人吃人的现象。

人民饥饿难忍,无法求生,经常为了一点食物、青草、树叶,就大打出手,发生残酷血腥的争斗。

人们甚至易子而食,或者互相格杀,煮食对方的尸体,甚至挖掘坟墓中的尸体来食用,赖以求生活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